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式方程的增根与无解是分式方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分式方程,当分式中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方程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不允许未知数取那些使分母的值为零的值.在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变形中,这种限制被取消了,使原方程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扩大了,导致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可能是原方程未  相似文献   

2.
分式方程的增根与无解是分式方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对于分式方程,当分式中分母的值为零时,分式方程无意义,所以分式方程不允许未知数取那些使分母的值为零的值.在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变形中,这种限制被取消了,使原方程中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扩大了,  相似文献   

3.
从数理要求出发,针对各种教材或专著中关于势箱中量子数n的取值范围十分不一致的情况,进行了简明的分析与判断、指出n只需取正整数。  相似文献   

4.
杨晓卫  兰云飞 《考试周刊》2013,(29):176-177
本文通过实验分析了液体中的声光衍射的特点,液体中的声光相互作用为典型的拉曼-奈斯衍射。实验测得的衍射光强分布与理论规律相符合。表明衍射条纹的方位由相位光栅方程决定,衍射条纹的强度由相应阶次的函数值J2m(n)决定。对于确定的介质,存在一最佳声场功率使得高级次的衍射光强度最大。  相似文献   

5.
摘要: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著名的SmarandacheLCM函数的对偶函数SL(n)=max{k:[1,2,…,k]|K,K∈N}表示n的不同素因子的个数.利用初等数论和分析的方法研究函数方程SL(d)+1=2^ω(n)的可解性,并获得了该方程的所有正整数解.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75):85-86
当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变为取一切正整数时,函数就演变成了数列。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由一次函数演变而来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求和公式是由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演变而来的等。由于数列与函数之间存在着这种"天然"的联系,而函数与方程又是密不可分的,基于此条件下,本文对于用函数方程的思想研究等差数列题进行详细论述。本文先论述了高中数学的函数与方程思想,然后列举了很多例子对于此类利用函数方程思想来解析数列问题进行例证。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当函数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变为取一切正整数时,函数就演变成了数列.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山一次函数演变而来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求和公式是由常数项为0的二次函数演变而来的等,由于数列与函数之间存在着这种“天然”的联系.而函数与方程又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自然就想到了用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来解数列题,本列举几例.  相似文献   

8.
<正> 本文从多光束干涉的原理出发,得出光栅的光强公式,并且讨论单缝衍射对光栅光强调制作用的物理意义, 在通常的教科书中,光栅是一种多缝衍射的光学元件,并将它作为多缝衍射的实例加以讨论,这无疑是对惠更斯——菲湟耳原理正确性的又一例证。但是,我们知道,光栅方程dsinθ=jλ是光栅中的一个最基本的公式,该式中的θ为光栅的衍射角,d为光栅常数,j是光栅光谱的级次,这实际上就是多光束干涉主最大的级次。这是因为光栅方程式是来自光栅光强公式中的多光束干涉项。可见多缝干涉现象在光栅衍射中是一个基本的现象,单狭缝衍射只  相似文献   

9.
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化参数方程为普通方程后,对于如何确定普通方程中变量的取值范围问题模糊不清。本该确定x取值范围的反而确定了y的取值范围;该同时确定x、y两个变量取值范围的却只确定了其中一个变量的取值范围,使两种方程表示的曲线不相同,得出错误结果。为了使学生对上述问题明朗化,特归纳出如下四条原则,以供参考。原则1 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后,若普通方程中x、y的次数都是一次的,只须任取其中一个,确定它的变化范围即可。  相似文献   

10.
1引言 众所周知,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或其有限子集{1,2,…,k}(k∈N^*)。区别于一般函数定义域取值的连续性,由于数列中n的取值为离散的正整数,从而使得数列中的项的取值一般也是离散的实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虑时滞差分方程(1)的全局吸引性,这里ι是正整数K∈(0,∞)并且。部分地回答了文献[1]中提出的公开问题11.1.(b),获得了方程(1)的一切解{x_n}收敛于正平衡常数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有人认为“整数的个数比自然数的个数多1个,这个数就是0”。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其错误的原因有二:(?)对整数的概念认识不清。我们知道,整数包括负整数、零、正整数(自然数),零和正整数(自然数)只是整数的一部  相似文献   

13.
关于Diophantine方程x~3-1=Dy~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茂华 《湘南学院学报》2006,27(2):18-18,20
设D是无平方因子正整数.本文证明了:当D不能被形如6K+1之形素数整除时,方程x3-1=Dyn仅当D=17时有正整数解(x,y,n)=(18,7,3)适合n>2.  相似文献   

14.
与阶乘有关的高次丢番图方程,一直是数论中引人关注的课题。本文研究了方程sum from k=1 to n(k!=q~m+a)主要结果为在一定条件下求出了它的全部正整数解,所用的方法仅限于取有限模。  相似文献   

15.
一元绝对值方程的解法大体有以下三步: 1.零值分段.令各个绝对值符号下的式子为零,并解方程.方程的根叫做零值.所有的零值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把原方程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分成若干个段. 2.分段脱号.对于每一段脱去绝对值符号,变绝对值方程为普通方程. 3.解方程.解各个分段方程.如果求得的根在相应的段内,则它是原方程的根;否则是原方程的增根,舍去.  相似文献   

16.
最小的偶数是几?有的说是2,有的说是零,还有人说,没有最小的偶数。之所以众说纷纭,主要是因为没百搞清楚在什么数的范围内来谈论最小的偶数。在正整数或自然数(即非负有理数)范围内最小的偶然是  相似文献   

17.
有正整数解,则对任意m∈N,方程 x_11 x_22 … x_nn=y~m ②有正整数解。 证 设(x_1′,x_2′,…,x_n′;y_0)为①的一组正整数解,对任意的m∈N,取M=[m,β],而a_i|α,α|β,故  相似文献   

18.
与阶乘有关的高次丢番图方程,一直是数论中引人关注的课题.本文研究了方程=∑n k ! a q m +k=1主要结果为在一定条件下求出了它的全部正整数解,所用的方法仅限于取有限模.  相似文献   

19.
学习了负数以后,需要我们对小学学过的数、符号、运算、结论重新认识,以免今后出错. 一、对一些数要重新认识1.整数和分数:小学数学中的整数就是自然数(即正整数和零),分数也只是正分数,引进负数以后,整数不再是正整数和零,还有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2.奇数和偶数:奇数和偶数的范围扩大了,奇数包括  相似文献   

20.
<正>分式方程的增根与无解是分式方程中常见的两个概念.同学们在学习分式方程后,常常会对这两个概念混淆不清,认为分式方程无解和分式方程有增根是同一回事,事实上并非如此.分式方程有增根,指的是解分式方程时,在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变形过程中,方程的两边都乘了一个可能使分母为零的整式,从而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而产生的未知数的值;而分式方程无解则是指不论未知数取何值,都不能使方程两边的值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