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推延到电视传播领域,就出现了传播的定向化,即针对电视观众在收视习惯上的差异性而进行的分众传播,这就是电视频道专业化。近年来我国电视传播领域里出现了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热潮。专业频道对社会生活中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的挖掘,突出了节目的连续性和深度,可以满足特定受众的深层需要,进而能聚集一批相对固定的受众群体,在电视竞争中独占某类资源。电视频道专业化是中国电视频道的重构过程。  相似文献   

2.
“频道专业化”曾被称为中国电视的第二次创业,随着电视产业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频道专业化也越来越成为人们议论、思考的热点。频道专业化,是指在现有的频道资源条件下,以频道为单位进行内容定位划分,从而使节目内容较为集中地反映某个特定领域的需要。也就是说,频道专业化,实际上是对电视频道传播内容的一种梳理和安排,将内容一致或相关的节目放在同一频道中播放,形成一个电视频道传播内容上的独特性。一、频道专业化的现状1987年,中央电视台推出经济信息频道,成为国内第一个具备专业特质的频道。也由此拉开了电视频道专业化的…  相似文献   

3.
未来学家爱尔文·托夫勒曾经预测:“我们如今是把少数节目给极多的人看,将来是把极多的节目分给少数人看”。这对于长年累月兢兢业业制作电视节目,殚精竭虑为扩大有效覆盖面、争取收视率而努力的电视人来说,似乎是一个令人感到黯然神伤的话题。然而,当今世界电视的发展趋势却正在不可置疑地印证着这一理论。电视频道的专业化,传播对象的“小众化”、“分众化”已经成为电视媒体发展的主流和热点。一 电视频道专业化是我国电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一般而言,电视频道的设立和改造,“对谁传播”大体有两种指向,一种是针对最大…  相似文献   

4.
专业频道的发展,主要是因为电视观众对专业电视频道的期盼。据以上海、广州、武汉、沈阳、成都、西安六大城市作为样本点的《世纪之交中国城镇电视观众需求变化及其对策》调研报告表明:在关于“现有电视频道已满足不了不同群体观众的需要”一项测得的分是368,比1997年全国调查得分上升了0.36分.属于接近“比较同意”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电视窄播化,或称“频道专业化”,指在当今电视频道众多、受众市场逐渐分化的趋势下,电视的频道开始由原来的大杂烩式“综合性”频道逐渐向单一的“专业性”频道转变。而事实上,“窄播化”在字媒体领域早已“大行其道”,各种专业化的报纸和几乎所有的杂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受众比传统的综合性日报要窄。同时由于受众组成比较单一,所以对受众较为关注的问题可以进行专业且深度的剖析和报道。  相似文献   

6.
于桢 《记者摇篮》2004,(9):14-14
在多种传媒激烈竞争的今天.瞥一眼报纸领域,有一个词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这个词就是:“链接”。“新闻链接”“相关链接”正以一种势头不断地被大报小报编辑记者们有意识地巧妙地运用着.作为一种追求有效信息含量最大化的方法和手段,“链接”正把报纸这个平面媒体构筑成更高更广阔的信息传输平台。  相似文献   

7.
谢鸿鹤  张玲 《声屏世界》2001,(12):48-49
在电视频道、电视栏目日趋专业化的今天,频道尤其是栏目的个性不能不说是越来越鲜明,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被受众关注。电视新闻栏目个性张扬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品牌打造的过程。可以说,栏目的个性化,除了具体内容和节目形态外,播音主持形式的运用也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方面,电视人试图通过令人耳目一新的播音表达方式来更广泛地吸引受众,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和收视率。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说新闻”、“聊新闻”的播音方式应运而生。从播音学理论的角度分析,“说新闻”还是属于新闻播音业务的范畴,是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中消息的口头传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之后,大众传播领域出现了一种明显的变化: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媒业的硬件越来越“硬”,但传媒内容却越来越“软”,娱乐化成了席卷全球的传播潮流。我国大陆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市场化浪潮的推动下,从报刊界到广播界,再到电视媒体,这些媒体传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表现出较强的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倾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视产业化、集团化进程的推进,全国各地网台分离、有线无线纷纷合并.我国的电视频道大致呈现了这样一种格局:中央电视台.一个新闻综合频道.其余为经济、体育、少儿、音乐、电影等专业频道;省级电视台,一个上星的新闻综合频道.其它是专业频道:市县级电视台也是一样.原主频道设为新闻综合频道,原2套和有线频道则为专业频道,这就形成了一个四级一体的频道格局.而身处其中的省级卫星频道要想在如此众多又形式单一的电视频道中突围,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定位.在传播覆盖的优势中谋求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就电视媒体而言,传统的旧有传播模式面临挑战,已经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收视需求,“分众”传播成为电视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以“分众化、对象化”为出发点,倾力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电视频道,是电视媒体突围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声屏世界》2006,(12):F0002-F0002
赣州,地处江西之南、赣江之源。有着840多万人口和3.9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童话电视台科教频道立足赣州,面向未来,秉承“倡导科学、弘扬化、传播资讯、发展教育、共创未来”这一宗旨,强化科教特色,完善服务功能,高扬本土特色,着力打造成赣州人自己的电视频道。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新闻传播在中国走过十年,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而网络新闻本身也不断从肤浅走向深入,从业余走向专业.从附属走向主流。尽管目前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娱乐化和服务化两大潮流.以此为基础的商业模式在2004年再度造就了一批网络新贵.但从CNNIC调查报告(1月19日)中62%网民经常“浏览新闻”来看.现已十分激烈的网络新闻竞争还将继续往白热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作为传统媒体,过去单向的传播模式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对专业财经电视频道来说,“全媒体”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CNBC作为全球著名的财经电视,在栏目编排、主持团队、品牌节目、传播渠道等方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传播格局,为专业财经频道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电视集团化,频道专业化、传播分众化的今天,品牌经营无疑已经成为提升电视频道形象、增强媒体竞争力的一项重大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党毅峰 《新闻知识》2005,(10):67-69
这里所说的化不是广义上的化,而是一种符合传播规律和电视特色的“主持化”。在许多优秀的主持人节目中,那种萌生于感觉、精致奇警的义化灵气成为节目主持人形象的最活跃元素,也成为土持人传播艺术思维和直觉的一种方式。“主持化”一词与其说是一个概念,不如说是一种思维方式,在当今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把电视的特质放到传播的理念哩,用新闻特定的机制和内在动力作用于广大的受众。这时,主持和经营是很相似的。  相似文献   

16.
杜斌 《出版广角》2023,(2):47-52
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Z世代”规模的巨大增长,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成为宣传思想工作的主战场、主阵地、最前沿。数字出版在出版领域的分量越来越重,在国际传播领域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外宣企业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加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五洲传播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作为一家国际知名文化企业,高度重视外宣工作基础建设: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拓展“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的多种平台和载体;加强统筹兼顾,推出“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更多精品力作;实施倾斜政策,努力建设适应“Z世代”数字出版国际传播需求的国际化现代型特色文化企业。  相似文献   

17.
专业电视频道缺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市场资源整合和竞争压力使越来越多的电视人认识到,只有主题化、专业化才是电视频道生存的必由之路.然而,观众普遍的反映是专业化频道不专业,分众化频道大众化.那么电视频道专业化最缺的是什么?频道专业化必须要有专业精神和专业知识这两项根基,否则即便勉强搭建,在实际运作中也难免沦落为准综合频道.  相似文献   

18.
美国文化传播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一切公众的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事实的确如此,在如今这个消费主义时代和大众文化时代.我们几乎找不到没有娱乐节目的电视频道。在这股娱乐化浪潮中,“选秀风”、“麦霸风”、“相亲风”、“户外体育风”纷纷刮起。在人们尽情享受娱乐节目带来的愉悦时。同质化和低俗化两大问题也表现得越发明显。那么娱乐节目究竟靠什么摆脱这两大顽疾呢?  相似文献   

19.
电视频道的品牌是电视频道为自己的播出平台规定的商业名称,用以在众多的电视频道中识别、区分自己,是一个媒体区别于另一个媒体的重要标志,也是媒体本质的外在特征。品牌也是观众心目中的固定化和标识化,是一种共同的认知,是长期观赏经验中积累的一种“集体无意识”,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一词常用于社会生产领域,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生产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几年前,有业者从电视行业这一角度,提出“电视剧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最初笔者对此没有太多的认识,从事节目编排工作以后,才对这句话有了深刻的体会——对于一个电视频道而言,电视剧播出的质量是影响整个频道的收视率和创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