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注重物理模型和物理习题的关系物理习题都是根据某些物理模型拟定出来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一种科学方法,正确的物理模型是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对物理事实是一  相似文献   

2.
王志超 《考试周刊》2013,(49):125-126
物理模型是物理思想的产物,是科学地进行物理思维并从事物理研究的一种方法。本文从中学常见的物理模型的种类、理模型特点、物理模型的地位和主要功能等方面分析物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谈物理习题中物理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凤鸣 《物理教师》2009,30(3):58-59,62
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在学生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学的概念和规律通常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物理模型之上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体会物理模型的构建过程.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就是在一定的物理情景下创立的物理模型.创建物理模型是我们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物理问题方便起见,将某些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形成一些物理模型,利用理想化物理模型求解物理问题,是学习物理的相当重要的思维方法.物理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说,都是依照一定的物理模型来拟定的,解题过程实质上就是分析和还原物理模型的过程.因此,高考复习时可以物理模型为主线,通过典型题目  相似文献   

5.
理想化的研究方法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在物理教学中,一些物理概念、现象、过程、规律和结构都是在一定的物理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一些物理习题,也是根据物理模型来构思和设计的,学生能否根据题意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是学生解题过程的关键,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是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物理模型的的教学?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主要是什么?我们的观点是: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归纳法”和“演绎法”。 关于归纳法和演绎法,杨振宁教授在《读书教学四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是模型化的物理,引导学生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是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阐述了物理模型的建立及在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颉培林 《甘肃教育》2014,(24):58-58
正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过程,根据简化过程和角度的不同,可以将物理模型分为以下五类:物理对象模型、物理条件模型、物理过程模型、理想化实验和数学模型。下面,笔者就对这五种模型作详细阐述。一、物理对象模型这种模型是直接将具体研究对象的某些次要因素忽略掉而建立的,它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1.要重视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的训练高中物理教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建立物理模型是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建立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对物理概念和规律建立过程的讲解,使学生领会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通过规律的应用培养学生建立和应用物理模型的能力,实现知识的迁移。  相似文献   

10.
中学物理是以基本规律、概念为框架,以基本物理模型为主体的学科,所以教师应当将物理模型教学视为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物理模型是物理规律和理论建立的基础,能够抽象、简化、理想化物理研究对象,利用模型的构建来解决物理实际问题.因此,物理教师要在创新教育精神的指导下,运用物理模型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基于此点,本文对物理模型推动解题思路创新的途径、方法以及实际应用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11.
王梅 《考试周刊》2008,(21):167
建立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一种重要方法.物理模型是对同一类基础知识、物理过程、思维过程的高度概括.实际的物理问题,往往相关因素不分主次地统统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2.
从广义上讲,物理学中的各种物理概念,如物质、长度、时间等都可称为物理模型,物理学上的研究对象、对象的状态、状态的变化过程等均可称为物理模型;从狭隘上说,反映特定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的理想化实体、理想化过程、理想化状态、理想化结构等,叫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述和讲授就必不可少。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  相似文献   

13.
物理模型是物理科学和物理教学的一种科学方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它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十分重视物理模型的作用。本文就物理模型及其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建立模型的方法是物理学及其它自然科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论是物理课本中的理想模型还是解题过程中的问题模型都在物理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主要论述如何建立物理模型以及建立物理模型的步骤,且以《动量守恒定律》中的暂态过程说明物理模型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徐龙年 《物理教师》2010,31(9):18-19
为了形象、简捷地处理物理问题,人们经常把复杂的实际情况转化成一定的容易接受的简单的物理情境,从而形成一定的经验性的规律,即建立物理模型.在分析和解决物理问题时,一般都是在已经掌握的物理模型的启发下找到解决物理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加强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是十分重要的.下面以等时圆物理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来阐明如何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并加以迁移应用.  相似文献   

16.
陈雪 《高中数理化》2014,(20):41-41
高考物理改革不再是对物理定理生搬硬套,而是以高中物理知识为基础,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不断创新,这就对学生的物理模型的创建能力有着一定的要求.所以,在日常的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加强培养学生物理模型构建的思维,使之物理模型构建的能力不断提高.1物理模型构建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更要懂得物理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
迁移物理模型 提高思维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迁移物理模型,是指将陌生的物理情境与熟悉的物理模型相比较,通过深入的分析,寻找二者在某些特征或属性上的相同或相似,从而将熟悉的物理模型迁移到新的物理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巧妙运用这一方法,能使复  相似文献   

18.
在物理教学中,许多物理定律和规律都是把实际的研究对象或物理过程抽象为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然后研究物理模型所涉及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由于物理试题是根据物理模型编拟出来的,所以解题时必须首先正确还原"物理模型",并且能清晰地认识物理模型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9.
物理模型是解决物理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合理有效地构建物理模型是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需采取合理方式构建物理模型,注意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学物理教材中无论哪一部分的内容都是以物理模型为基础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的。物理模型是中学物理知识的载体 ,通过对其进行分析与讲解 ,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一种基本方法 ,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物理模型的类型1.对象物理模型 即把物理问题的研究对象模型化。如物理教材中提到的“质点”、“点电荷”、“单摆”、“点光源”等都属于这类模型。2 .过程物理模型 即把研究的物理对象的实际运动过程进行近似处理 ,排除其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的一些次要因素的干扰 ,使之成为理想的典型过程。如物理教材中提到的 ,“匀速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