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7 毫秒
1.
都市报的新闻题材多种多样,从近两年的发展趋势看,“民生新闻”是所有媒体争相拓展和挖掘的重点。做好“民生新闻”,其实就是从“百姓关注”的角度出发,对新闻题材、报道角度和方式进行选择、策划,以期形成一定的媒体风格,争取受众认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中央及地方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科学发展观的深入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对事关民生民利的各项事业也愈加重视,投入也越来越大。百姓对各类民生问题同样是更加关注。而这一切,无疑给十分重视民生报道的媒体提供了丰富的新闻资源,同时也赋予了新时期新闻记者更多的民生报道使命、更多的社会责任。为此,作为一名地方晚报从事民生新闻报道的记者,  相似文献   

3.
马红莉 《报刊之友》2014,(4):135-136
近年来,随着新闻报道理念的不断更新,深度报道越来越多。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不同于传统报纸媒体,它利用了自身独有的媒介特点,通过深层挖掘,恰当分析在屏幕上展现给观众。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对地方电视台如何制作出不同类型的新闻深度报道,做了一定程度的探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民生新闻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之态,各地电视台都能寻觅到其身影。作为备受关注的电视新闻栏目,民生新闻立足平民化视角,置身于百姓立场,对热门的社会事件进行挖掘、评论和报道,充分彰显出了对百姓与弱势的人文关怀。对民生新闻而言,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采访的视角和策略,与具体的采访行为有着密切联系。因而,各基层电视媒体应高度重视民生新闻的选材与采访,切实提升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本文从民生新闻的概述入手,对如何做好基层电视媒体民生新闻的采访工作进行探析,就此提出相关采访策略,以期为提高优化民生新闻质量,促进基层电视媒体发展提供可行借鉴。  相似文献   

5.
舒萍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89-190
新形势下,报纸的民生新闻报道内部面临着许多的不足和问题,外部需要应对同质媒体及多媒体业态的挑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做好民生新闻报道、切实背负起媒体的道义和责任、做百姓想看百姓爱看的民生新闻,这将是传统报纸媒体目前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6.
阮建兴 《新闻窗》2015,(2):70-71
民生新闻作为关注百姓生计、关怀百姓生活的传播媒介,拥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曾一度成为全国各地电视台最火的栏目。近年来,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和民生新闻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如内容同质化和新闻低俗化等,这严重制约着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可持续发展。当前,要想探索一条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7.
华颖 《视听界》2014,(3):102-103
一、去琐碎化,变小民生为大民生民生新闻要贴近受众、服务百姓,"百姓事,无小事"。于是,接受百姓投诉、反映问题以及对普通市民生活场景的记录便成为主要报道题材。一些民生新闻栏目成了百姓生活垃圾、停水停电、消费纠纷等诉求的代言人,新闻报道往往片面还原一些琐碎事实,平庸的题材大大弱化了新闻应有的价值,节目内容也就随之变得市井琐碎。  相似文献   

8.
赵玉芳  刘桔 《新闻世界》2014,(7):358-359
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传媒集团都在推行改革和创新,不断细分受众市场,而地方电视台的改革举步维艰,特别是新闻报道。本文以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为例进行分析,探析地方电视台新闻报道的特点,并从新闻报道内容来解析地方台媒体固化了的新闻报道模式,让新闻报道回归到新闻本位的理念中来。  相似文献   

9.
“上不及政策法规,下不到实际民情”,这是当前一些市级新闻单位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时较为困惑的问题。如何做好地方性时政报道,这也是新形势下地方电视媒体的重要课题。对此,本文结合地方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民生新闻之生,本身也必然包含着死,关注生,也必关注死。媒体的讣闻报道更是体现了民生新闻终极关怀的一面。讣闻报道,在国外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新闻报道形式,但在国内因媒体的操作理念和国人对死亡渲染的忌讳,所以,众多媒体尚未涉及此种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真正做到“三贴近”近几年来,一些地方电视台开办了以讲百姓故事为内容的社会新闻报道类节目.这类节目从关注、关爱民生角度出发,取材于发生在百姓身边的现实生活,采取家常拉呱、聊天、讲故事的形式,反映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人或事,与百姓的距离较近,往往能够吸引群众的眼球,获得较高的收视率,具备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娄原 《视听纵横》2003,(5):102-103
时政新闻是各大主流媒体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时政新闻,顾名思义就是有关时事政治方面的报道。它一般可分三大类,一类是主要领导人活动的报道;一类是会议新闻报道;一类是重大的主题类新闻报道。时政新闻事关围计民生,事关政治走向、经济发展以及百姓生活,因此备受媒体和受众关注。  相似文献   

13.
陈梅芳 《东南传播》2016,(1):121-123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新闻报道领域的不断拓展,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样式和报道体裁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并逐渐成为一种共同的新闻报道取向。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媒体,新闻类节目都不约而同地加入了民生的概念。中央新闻的导向性在带动收视率复苏的同时也限制了新闻内容的进一步发展,而地方民生新闻的创新元素和多元化模式则为其赢得了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民生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民为本"的理念使新闻本土化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因为"家常化"、"口语化"的叙述风格和声画丰富的特点更加贴近百姓生活,迅速抓住了受众的"关注",成为中国电视发展史上的一道奇观。但是目前的民生新闻报道还存在很多问题,尤其在地方电视台,最为突出的是民生新闻报道深度不够,从而影响了新闻力度的功效发挥。  相似文献   

15.
防辐射服对孕妇是否能起到保护作用,服用某些药品后开车,竟有酒精含量……近年来,一种全新的新闻报道形式,出现在央视及地方媒体的新闻报道中,这种新模式因为新颖独特的报道角度,贴近民生服务内容,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关注和热烈互动。这一类通过实验揭示生活真相的新闻报道,被媒体人称为"实验新闻"。  相似文献   

16.
<正>民生新闻以大众为收视对象,采用平民化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播报平民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评说百姓关心的事情,为百姓排忧解难,体现媒体对百姓的人文关怀。县级媒体距离百姓最近,开办民生新闻栏目具有独特的优势。以时效性为特征,加强对民生的关注民生新闻宣传以百姓身边事、麻烦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来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活、生计、生存,做好这类节目应该抓住新闻的时效性特征,准确及时地反映新闻事件,通过记  相似文献   

17.
王丹 《声屏世界》2008,(1):16-18
面对民生新闻发展之路隐忧重重的现状,作者王丹以2007年两会中关注民生的热点话题为由头。提出了民生新闻应当开辟民生新闻报道新视野的观点。该文在分析以往关于四大民生问题报道中存在的问题的同时,探讨了今后的发展方向:民生新闻栏目既要关注百姓衣食住行的“小民生”,更应关注百姓求医就业、受教育与老有所养的“大民生”,应做好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发布的各项政策的解读、宣传工作,以提升民生新闻栏目的品位。真正为百姓提供实用而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8.
轻点鼠标,海量新闻报道便会跃然眼前,在大量的新闻报道中谁能更胜一筹吸引读者眼球?无疑,那就是深度报道,深度报道以其多角度、深层次的特点,向读者展示了新闻事件背后那鲜为人知的故事,发人深省,引人深思,它关注百姓民生,关注社会新象,在揭示事件本身的实质和意义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其在新闻领域里不可替代的价值和其他新闻报道无可比拟的优势。价值一:深度报道的深刻性提起深度报道,不得不说《南方周末》。近年来,随着网络、电视、手机、移动媒体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冲击,然而在严峻的形势下,《南方周末》这一平面媒体为什么能顶住压力,屹立不倒,依旧为读者所青睐?  相似文献   

19.
经济报道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媒体纷纷加大经济新闻报道力度。然而,在经济新闻繁荣的同时,还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动态性、工作性、一事一报的报道比较多,分析洼、解释性、关联性、建设性的报道少,尤其是地方媒体的经济新闻报道,由于缺乏对经济的整体性、前瞻陛研究,缺乏对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经济问题的多重观察视角,使得地方经济新闻报道普遍存在着报道层次浅、报道视野窄、报道方式旧和报道效果差等问题。影响了经济新闻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这几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闻的分类也越来越细,大到关注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小到关注市井百姓的饮食起居生活、柴米油盐,说白了这就是民生新闻。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类别在全国各地媒体中日益红火起来,全国各类媒体甚至把它作为主打新闻,民生大旗。但是地方党报在报道和宣传民生新闻时有时候显得空洞和乏味,没有很好地反映基层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