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2021年第1期,本刊主编何妍就“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自我更新和自我优化问题”对俞国良教授进行了采访,访谈中指出“从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势所趋”,并提及服务模式和教育模式的根本区别。本期何妍主编和俞国良教授将继续深入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及体系建设”这一话题,带您了解什么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什么是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国内外学校心理服务的现状和发展,以及如何积极推进我国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必须看到,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呈上升趋势,而针对这一现状开展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以及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关注。本文在查阅近年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学术专著、教育教材等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重点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必须以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原理为理论基础。只有遵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控制等基本管理职能,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发挥人、财物、信息等要素的作用,建立起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观念,才能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认识上和实践上有许多误区,我们必须走出误区,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体系、完善内容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而现有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与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强烈需求存在巨大反差。专职心理辅导教师极少,临时、兼职教师多的现状客观存在,心理辅导教师的基本素质与专业基本功已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如何根据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已有十多年的时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必须看到,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比较突出,呈上升趋势,而针对这一现状开展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所取得的效果以及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关注。本在查阅近年有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调查报告、研究论、学术专、教育教材等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并重点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本文简略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分析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如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和孤立化倾向等 ,进而论述了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保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强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的职前培训、任用管理以及职后培训等环节,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体系,提高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指班主任明确心理问题、运用心理教育知识和操作心理教育技能的能力。我国心理学界目前多从定性的角度探讨班主任具备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训策略,至于中小学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现状究竟如何、有何特点,却鲜有学者进行探究。为此,本文拟通过访谈调查法与问卷调查法,从定性和定量结合的角度去探究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 素质教育的需要。从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两个方面,论述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回顾了美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吸收他们经验,并提出我国大陆地区的心理行政建设可行性建议: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组织三级工作网络、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的权责体系的建设、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法规制度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反思与积极心理学取向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反思病态心理学取向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带来的负面效应,削弱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贫乏化,教育形式的单调性和教育途径的单向性,形成教育对象和教育者关系的对立。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取向,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改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客体的关系,挖掘教育的资源,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应从一定的理论高度出发,充分认识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区别及相互作用,据此不断完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共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旨在论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总结两者间相辅相成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实现两者有效融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价值观多元碰撞的今天,包括心理咨询在内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一种不同于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方法开始介入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大大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论文从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入手,阐述两种工作方法的区别与联系,分析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现状,寻求两种教育方法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党政机关模式是当代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主流模式。该模式有利有弊,为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良好发展,非常有必要厘清三个关键问题:心理问题不同于思想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者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5.
基于循证实践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向,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范式。循证实践从理论与实践、证据与决策、个体与社会等维度,引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范式创新;从突破拿来主义困境、构建本土心理健康理论框架、实现理论与实践融合等层面,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创新;从构建本土心理健康数据库、建立本土心理健康教育模型、强化科学实践依据、打造专业高效工作队伍等方面,实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社会日渐多元化,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社会、学校、家长在重视高职学生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着手,同时必须正确处理好心理健康教育与知识技能、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环境、家庭等方面的关系,以期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从而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迅速发展的同时,很多学者主张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相整合,甚至有人认为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德育范畴。笔者认为,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两者虽有联系更有区别,加之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此时谈整合不仅还为时尚早,甚至可能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俞国良  靳娟娟 《教育研究》2022,43(1):136-145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基础,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为目标,开发心理潜能为宗旨的教育活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全面发展培养体系的融合,必须厘清心理健康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关系。德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导向,智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条件,体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体质基础,美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涵,劳动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教育,都是按照教育规律对人心理层面以道德、认知、情感、意志等组成的内在系统的发展、维持和修护。心理健康教育与五育重拳齐发、双向建构,是铸造新时代大格局教育,实施教育创新的一种重要探索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9.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本质上是在建构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的建构,无论就其文化基础、情感基础,还是操作过程等诸多方面,都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存在很强的一致性。了解和把握心理契约的这些特性,可以为心理契约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考空间,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泛化使用提供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Previous studies using variation in education arising from compulsory schooling laws have found no causal effects of education on mental health in the UK. We re-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the UK by taking a different approach: sibling fixed-effects with controls for polygenic scores (summary measures of genetic predisposition) fo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nd adult depressive symptoms. We find that higher educational attainment is associated with better adult mental health, that sibling controls reduce these associations by ∼40–70% but important associations remain and find evidence for non-monotonic effects. We also find suggestive evidence that education partially “rescues” genetic predictors of poor mental heal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