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三音节词语(包括三音节词和三音节固定语)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其语音形式(包括节律结构、轻声现象和声调分布),从而把握三音节词语的声音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2.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声调符号要标在主要元音(即韵腹)上。但中等师范学校教材《语文基础知识》语音部分,在讲到声调时说:“汉语六个主要元音中,发音最响亮的是a,依次下去是o,e,i,u,ü。一个音节有a,调号就标在a上;没有a就标在o或e上,碰到iu、ui组成的音节,就标在最后一个元音上。调号如标在i上,i上的一点就可以省去。”教材还提到一首帮助掌握标调方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挑山工》一课时,学生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本课中的“黑黝(YōU)黝的肌肤”中的“黝”为第一声,而《小英雄雨来》一课中“晒得黝(YǒU)黑发亮”中的“黝”为第三声。“黝”字在本册中连续出现两次,但是声调却不同,查《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均发现“黝”字为一个声调(YǒU),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这是普通话连读变调的缘故。什么是连读变调呢?语音上在连读音节中声调发生变化的现象,叫连读变调,如“不”字,单念时读第四声Bù,称为原调、本调或者单字调。如果它的后面有个音节也是第四声,则读做第二声Bú,如“不去、不…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音节究竟有多少?据教科书、工具书记载“普通话音节有1200多个”。徐世荣先生提出了更为精确的数字,认为普通话中使用表义的带调音节为1210多个。《现代汉语词典》1983年第2版“单节表”列出1333个音节。为什么这些音节数相去甚远?原因在于学者是以“普通话、表义的、带调”为条件确定普通话音节的,而按照这个条件鉴别《现代汉语词典》所列的音节,其中有些不能算“普通话音节”。所以,“1333”只是《现代汉语词典》这部词典所  相似文献   

5.
不能离开教学目的我对音节标调的一点看法广东阳春市教研室薛秀仁一、要全面理解音节的含义,严格区分声调和调号两个概念首先,要懂得音节有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音节”时,首先给它定义为“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的语音单位”。然后才说:...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汉语普通话音节的内部结构入手,探索了普通话音节的结构特点.普通话音节本身是一个由声母、韵母、声调所组成的有层次的完整嵌套结构.音节绝大多数以元音结尾,且声调贯穿整个音调的变化,一个音节对应一个声调.这些特点使汉语普通话的单个音节具有强烈的封闭性和凝聚性,从而制约了普通话音节之间的连读现象.这种结构内部的制约从一个方面解释了汉语普通话发音对英语连读的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7.
正杜老师:青岛版五年制四年级课本里有个"庭"和"廷",右半部分"横竖横",课本上是一个"土"字,也就是第三横比第二横长,我查阅了《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的确如此。但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里,右边是一个"士"字,也就是第三横短。恳请杜老师给一个明确的指向,谢谢。山东省蓬莱师范附属小学栾明杰栾明杰老师:"廷"字以及由"廷"做偏旁构成的"庭、蜓、霆、挺"等字里,"廷"字中间的一横要长一点儿。您提到的情况跟规范的  相似文献   

8.
<正>汉语文拼音教学是低年级汉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习汉语言、文字不可缺少的工具,是小学汉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小学汉语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中的"识字与写字"一项中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声调和音节;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汉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的教学,重点是汉语普通话的音节,因为通过音节可以充分展示汉语语音的特点。但是,现今大多数教材虽有对音节的论述,也有对汉语音节的分析,却没有给出汉语音节、普通话音节确切的定义或界说,这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所以,笔者想就音节、汉语音节、普通话音节等问题,向各位专家请教。 首先,我们看看教科书对音节、汉语音节及普通话音节的描述: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一个音节可以是一个音素,也可以由几个音素合成。(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91年增订版)用中国传统的方法对音节进行分析得到声母、韵母、声调各个部分;用现代语音  相似文献   

10.
轻声是现代汉语普通话的一个重要语音现象,它具有辨别意义、区别词性、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作用。掌握轻声对于正确地朗读课文,提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轻声的特点: 汉语的每个音节都有一定的声调。有的音节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了原调,变成一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叫做轻声。轻声音节的音高是不固定的,其调值由它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来决定。一般规律是:轻声在第三声之后最高,第一、二声之后次之,第四声之后最低。对方言区的人来讲,要把普通话说得准确、熟练,不认真掌握轻声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11.
韩卫春 《考试周刊》2011,(1):36+24-36,24
一、汉语中的同音现象 据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四版),普通话有22个声母和39个韵母,两者如都能相拼的话,不计声调,可以有858个音节。事实上,普通话音节表里大约有400个有字的音节。  相似文献   

12.
一、汉语拼音不过关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一年级第一学段的目标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相似文献   

13.
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在现代汉语同义词中大量存在,语文工具书应当怎样去解释这类同义词,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的问题。文章对《现代汉语词典》中具有解释和被解释关系的含同一语素的同义单双音节动词的注释方式进行了封闭式研究,探讨了同素同义单双音节动词释义的原则,并提出编纂专门词典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声调跟汉语     
声调是汉语语音系统里的音高音位;声调使汉语的单音节数量成倍的增长,从而使古汉语有可能较长时间地保持了词的单音节形式;由于声调的影响,汉字采用了记音节的,而不表音素的形式;声调也是汉语语法选择非形态形式的重要内因。  相似文献   

15.
<正>汉语拼音是学习汉语的基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汉语拼音是孩子们学习汉语母语的"入场券",被安排在小学一年级的入学教育单元,  相似文献   

16.
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在《语言与文学》一文中说:"为了欣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形式美,我们需要懂得古韵和古代声调。"这里仅略说一下声调。声调、声母、韵母是汉语音节的三要素。所谓声调也叫字调,它所指的是字音的高低升降。 众所周知,语音古今有很大变化,声调也不例外。一般说来,上古时期的声调是怎样一种情况,目前还不大清楚。我们平时所说的古四声是指中古时期汉语的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这种  相似文献   

17.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轻声是语言活动中的变调现象,是四声之外一种特殊的声调。说它“特殊”是因为这种变调总是根据前一个音节声调的调值决定后一个轻声音节的调值,而不论后一个音节原调调值的具体形式。简单地说,轻声就是音节在词或句子里失去原有的声调而读成又轻又短的调子。轻声音节本来有一定的声调,只是在特定的场合中,由于音节弱化致使失去原调,甚至声母或韵母也随之发生变化,普通话的四个声调都有可能变成轻声。因此,不能把轻声看作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并列的第五个声调,轻声只是一种音变现象。  相似文献   

18.
属对,是指诗文对仗.由于它在汉语文学习中的特殊作用,后逐渐发展为对儿童进行语文训练的一种基本方法.宋苏洵《送石昌言使北引》言:"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这一意义上的属对后来通常称为"对课".作为语文教育的一种方法,从中古一直沿用至清末. 属对之所以会成为传统语文教育的一种基本方法,这是由汉语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汉语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音节界限分明,而且一个语素用一个方块汉字记录,便于创造出整齐对称的形式.汉语是声调语言,每个音节都有声调,或平或仄,非平即仄,可以形成语句在声音上的对称.  相似文献   

19.
有的试卷在“查字典,按要求填空”一题“查什么音节”一栏的举例中,常把声调丢掉。有的教师在教学生书写汉字音节时,也把音节中的声调排除在外。他们的理由是《新华字典》中的“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一栏内的音是不标调的。现代汉语语音规范化明确规定,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一个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和声调  相似文献   

20.
谈辽西方言声调缺陷及在教师口语教学中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调是汉语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话声调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普通话水平。普通话声调教学是教师口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本文针对辽西方言在声调上存在的缺陷,从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和训练教学的科学性两个方面论及了教师在教师口语教学中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