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以辩证的观点对机遇的偶然性表现形式、必然性内涵及二者相互转化等方面作了探讨,可望对中学生正确认识机遇、抓住机遇,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有所收益。  相似文献   

2.
讲台上.周老师用了整整两盒粉笔,花了整整两节课的时间,大讲特讲了一通偶然性与必然性相互转化的规律。又全面、详尽、深刻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总之,前景是令人乐观的,我们的实力和兄弟班级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偶然性与必然性相互转化的规律.我们大有希望摘取此次三科竞赛的桂冠……”  相似文献   

3.
刘森 《广东教育》2007,(3):44-45
历史发展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内在规律,然而必然性往往通过一系列偶然性表现出来。这一系列偶然性因素就蕴含着历史机遇。机遇,稍纵即逝,可遇而不可求,而且往往眷顾有准备之人;另一方面机遇又与挑战孪生共存,必须先应对挑战才可能把握住机遇。纵观古今中外,有许多成功捕捉历史机遇而赢得大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有许多痛失良机的千古遗恨。  相似文献   

4.
哲学通说将必然性界定为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将偶然性界定为一种个别的不稳定现象,认为必然性产生于事物的内在矛盾,偶然性产生于事物的外部条件,这就曲解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本来面目与二者的对立统一关系。事实上,必然性和偶然性都是事物的一种发展趋势,都产生于同一事物的内在矛盾,必然性产生于内在矛盾的主要方面,偶然性产生于内在矛盾的次要方面。必然性是大到接近于1的最大可能性,偶然性是小到接近于0的最小可能性。偶然性为必然性的实现开辟道路,必然性也为偶然性的实现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哲学史上,王充是第一个把必然性与偶然性作为一对范畴进行考察的哲学家。在自然观上,王充关于必然性与偶然性的思想,与当时的经验自然科学水平基本是适应的;而他用遇、幸、偶、适等概念建构的适偶论,则是对偶然性范畴的积极探索;特别是他提出的“二偶三合”说,不仅探讨了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必然性决定偶然性,必然性通过一系列的表面的偶然现象来实现,而且揭示了偶然性是在诸必然过程的交叉点上出现的思想,对必然性与偶然性范畴的历史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必然性指事物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出现的趋势,即合乎本质的、规律性的联系,它决定事物发展的前途和方向.而偶然性则是事物发展过程中非本质的联系,它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对整个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很明显,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有区别的,但二者并非截然分开.一方面,必然性要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而偶然性的背后,则隐藏着必然性.偶然与必然是辨证统一的,因此我们在研究过程中会获得机遇,促使新的发明创造产生.  相似文献   

7.
必然性和偶然性问题,是当代科学和哲学所关注的共同课题。对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化,将会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发展又会反过来进一步深化我们对必然性—偶然性问题的认识。本文准备根据当代科学的研究成果,论证它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必然性—偶然性学说的确证、丰富和发展,揭示出研究必然性—偶然性问题的科学意义。一要在哲学上解决必然性—偶然性问题,应当充分利用当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当代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究竟在哪些方面确证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必然性—偶然性学说呢?  相似文献   

8.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15):I0008-I0008
第十五讲灵感与机遇(一) 当机立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都是在说机遇的重要。机遇具有偶然性特征,但这种偶然性则是必然性的补充。 机遇与灵感息息相关,捕捉到机遇就有灵感闪烁的可能,一旦失去机遇,灵感便无从谈起,足见,机遇对灵感、灵感对创造该有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9.
当机立断、机不可失,失不再来,都是在说机遇的重要。机遇具有偶然性特征,但这种偶然性则是必然性的补充。机遇与灵感息息相关,捕捉到机遇就有灵感闪烁的可能,一旦失去机遇,灵感便无从谈起,足见,机遇对灵感、灵感对创造该有多么重要!机遇在于捕捉,捕捉到机遇则灵感爆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中明确提出:要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培育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指导历史教学。下面谈谈历史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剖析史实应注意偶然之中存在必然在事物的联系和发展进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同时存在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必然性通过大量偶然性表现出来。人类历史发展是丰富多彩、曲折复杂的,是不依人的  相似文献   

11.
偶然性和必然性问题,在哲学史和生物学史上都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阐明生物进化中的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关系,对深刻理解偶然性和必然性这对哲学范畴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我们认为,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问题上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之分。就一般性来讲,它指的是一种发展趋势。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必然结果。列宁说:“必然性=‘存在的一般性’(存在中的普遍性)。”但一般性又必须通过大量的特殊性表现出来,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第一,偶然性首先表现为时空形式的可能性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因而必然导致认识上的某种不确定性,人们无法精确地预测偶然事件的发生。但是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或者对因果的无知却并不是偶然性发生的根源所在。偶然性的发生是由于因果的复杂性。。第二,偶然性的作用并不只是在于加速或者延缓系统演变的速度。对于分又性的系统演变来说,偶然性决定着系统演变的具体方向。第三,纯粹的必然性和纯粹的偶然性都是不存在的。在系统的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论具体演变类型如何,偶然性与必然性总是辩证地联系在一起的。偶然性之中一定存在…  相似文献   

14.
生成性教学是应新的课程改革之需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这种方式是在师生互动中.通过教师对学生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以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学习的教学发展过程。相对于预设性教学和既定性教学而言,生成性教学具有明显的动态性、情境性、隐蔽性和偶发性等特征。也就是说,实施生成性教学,要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引发课堂隐蔽因素,以促使教学活动实现互动,使生成的偶然性向必然性转化。教学实践证明,科学有效的提问,  相似文献   

15.
偶然性从起初的日常话语到成为哲学话语,后来进一步演变成历史观中的重要范畴,其发展转折在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在科学理解人的本质及其实践活动的基础上,马克思为正确认识偶然性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一种科学范式和正确路径,其偶然性思想也呈现为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偶然性思想的经典之作,文章基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从思想因素、政治因素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偶然性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丰富和完善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重思马克思从必然性与偶然性辩证统一关系中考察偶然性的思想,有助于在把握历史大势中正确理解偶然性,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16.
社会历史是纷繁复杂的,古往今来,人们总试图探索其中的规律。必然性与偶然性是人们试图定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两个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得出人类社会历史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统一。辩证统一论并非无条件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是存在时空维度的。社会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只有在不同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才能统一,任何历史现象都具有不同的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辩证统一性。  相似文献   

17.
必然性与偶然性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一对范畴。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偶然”非偶然。科学家的任务,就是透过偶然性的表面现象,找出隐藏在其背后的必然性。很多科学发现正是通过偶然所触发的灵感而完成的,例如,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了测定王冠含金量的方法,从而发明了流体静力学;牛顿通过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代数学中的四元素是英国数学家哈密顿在和妻子散步时发现的;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在椅子上小憩时发现了苯环结构,等等。但是,这些偶然发现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有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关于抓机遇的思想,究其实质就是要抓住历史的偶然性以驾驭历史的必然性,即抓住历史机遇以实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重大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9.
厉艳 《知识文库》2023,(6):138-141
<正>在人工智能、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因疫情而被迫开展的线上课堂直播教学推动了教师提升信息化技术使用能力的提升。原先懈怠于使用信息化技术教学的教师,借此机会培养了自己的信息化素养,从而重新站在了信息化教学的起点。本文以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职英语教学团队的27名教师开展的线上教学情况问卷调查为例,15名教师表示愿意在今后的教学中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分析数据发现,教师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等都是影响其对线上教学接受程度的因子。疫情虽给教育行业带来诸多冲击和思考,却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良机。高职英语教学更应抓住这一机遇,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的不断普及,高校教育从线下逐渐向“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转变,而且这必将是高校教育的发展趋势。这对以实践教学为主的体育课程是机遇也是挑战,体育教学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充分发挥网络教育资源优势,冲破传统面对面教学模式的束缚,将线上和线下教学有机融合、优势互补,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体系,有效地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