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勤 《高中生》2008,(22):33-34
【高考真题】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龙标野宴  相似文献   

2.
衬托是高考诗歌鉴赏题中的一个常考内容。如2008年高考湖南卷的第15题: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相似文献   

3.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译文】暮春时节,柳絮已经落尽,杜鹃鸟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龙标,一路将要路过五溪。我把这颗忧愁之心托付于天上的明月,让它陪伴着你一直到夜郎以西!【写作背景】王昌龄是李白的好友。天宝八载(749)因"不护细行,谤议沸腾"(《新唐书·王昌龄传》),有碍封建礼法,触怒了  相似文献   

4.
最早知道王昌龄,是在李白的诗里。“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因为这样优美的诗句,当年不过十来岁的我,在父亲从外地买回来的一套书法书签上,一下子选中了这张,而且用了许多年。龙标是地名,在今天湖南黔阳县西南。龙标也指一个人,就是王昌龄。  相似文献   

5.
<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是李白专门写给王昌龄的一首诗。诗的背景是王昌龄被贬官到龙标县(今湖南怀化市及附近地区),任龙标县尉。诗中明显表露出李白对王昌龄的同情和惋惜;虽然不在王昌龄身边,但听闻他被贬官还是遥寄愁思,表达关心。所谓“左迁”,就是被贬官的含蓄说法。汉代以右为尊,贵右而贱左,沿用下来“左迁”就指贬官,而“右迁”就是指升官。  相似文献   

6.
教师一边板书课题“杜鹃枝上杜鹃啼”,一边说“:描述鸟发声,有时用‘鸣’,如鸟鸣山更幽,上有黄鹂深树鸣;有时用‘叫’,如雁叫声声心欲碎。为什么这里偏偏用‘啼’?”“因为课文中有诗句‘诉尽春愁春不管,杜鹃枝上杜鹃啼’,作者取其中一句做标题,可以营造悲伤氛围,奠定文章基调。”一位学生抢着回答。“这可能只是一方面”,另一位学生补充说“,我们常常把‘啼’跟悲、哭、泪连在一块用,杜鹃也常与悲伤哀怨的意境相关联,像李白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秦观的‘杜鹃声里斜阳暮’。或许用‘啼’可以传达一种悲伤哀怨…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有自己特殊的审美趣味与文化内涵 ,所以诗文中看似寻常的词 ,却常常带有特殊的寓意。了解这些特殊的东西 ,往往对古诗鉴赏有很大的帮助。下面这些花草树木虫鸟、自然现象 ,就常常含有不寻常的寓意 :1 .杨柳 柳 ,“留”也 ,谐音双关 ,常表“挽留 ,送别”意。在这就不多说了。其实 ,诗歌里常说的杨树常常也指柳树 ,故杨花即柳絮 ,“杨花飞尽”正是暮春季节 ,因而 ,又常含“惜春”、“伤春”之意。“杨花落尽子规啼”(韩愈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说不尽的忧伤 ;“细看来 ,不是杨花 ,点点是离人泪”(苏轼 )则更添离愁…  相似文献   

8.
(本试卷总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及运用(30分)1.汉字积累———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①ku劋i炙人口②眼花li偄o乱③肆无忌d劋n④qi埁而不舍⑤大相j尙ng庭⑥弄巧成zhu嵀2.词语积累———分别写出描写日、月、星的四字词语3个。(3分)①写日的:②写月的:③写星的:3.句子积累———默写。(10分)①《使至塞上》: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②《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③《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④《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⑤《曹刿论战》:…  相似文献   

9.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里的“烟花”是什么意思呢?有两种解释:①《唐诗鉴赏辞典》:“烟花者,烟雾迷蒙,繁花似锦也。”②《李白诗选》:“烟花,指春天秾丽的景色。”  相似文献   

10.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这首诗以感情真挚深厚,意境空阔优美,语言平中见奇著称。 前两句叙述老朋友辞别了西方的黄鹤楼,在这柳如烟花似锦的春三月东下扬州。第.二句的情感是欢愉的,似乎没有离愁别恨的感觉。其实这样写,正是为了反衬后面的愁情。 后两句是写诗人眼中所见:他在黄鹤楼头,呆呆地目送孤帆远去,一直消失在碧空尽头。这时,似乎什么都消失了,唯见滚滚波涛向天际流去。“孤帆”既是写实,又表达了诗人对孟浩然一人寂寞远离的无限同清。全诗到第三句似乎意思说尽了,为什么又要写在唯见长…  相似文献   

1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解读分析】这首诗是李白在刚出四川不久,漫游吴、越等地后定居湖北安陆时所写。此时的李白激情澎湃,风华正茂,对前途充满信心和希望。首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点明了送别的地点,诗人是在黄鹤楼与老朋友孟浩然挥手告别的。为什么是"西辞"呢,因为黄鹤楼在广陵(今扬州)的西面,两地相距数百里,在黄鹤楼  相似文献   

1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由于二人年龄上的悬殊,生活境遇的差异,李白赠孟浩然的诗作并不多,除本诗外,还有《赠孟浩然》《春日归山寄孟浩然》二首,而《春日归山寄孟浩然》又是颇有争议的作品.对此,明·胡震亨在《李诗通》中曾说:“玩诗意,乃偕一显者游禅寺和诗,疑题有误.”清·王琦亦说,他曾看到一个伪称宋刊本的《姑苏缪氏本》,颇有可取之处,该本认为此诗应是“赠孟六浩然”.他指出:“孟六浩然恐是孟赞府之讹”(参看王琦《李  相似文献   

13.
诗贵含蓄     
古人评诗说:“言有尽而意无穷,余意尽在不言中”。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把诗写得含蓄些。含蓄的诗,能引人深思,耐人寻味,使人“一唱三叹”,百读不厌。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这样一首诗,题目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首诗,写的是景,抒的却是情。短短四句离别诗,深刻而形象地反映了诗人对友人孟浩然的深情厚意。诗人并没有讲他和孟浩然过去“友谊”之深,眼前“离别”之苦,别后“想念”之切,但我们从诗中不是可以深深体会到诗人炽热的感情,深厚的友  相似文献   

14.
李白与月     
李白是诗仙,更是伟大的月光诗仙.有学者根据<全唐诗>统计,李白近千首诗中涉及到月亮的就有400多首,仅"月"的意象就出现了336次,也就是说,李白每写三首诗,笔触就要融入月的意象.可见,李白对月的热爱.传说他的死也是因为满怀诗意地捉月而坠江.历代李白图画中,关于李白捉月、泛月、玩月、问月者,与关于李白醉饮、扶醉、醉归、醉卧者一样繁多,一样得诗仙之神采.……  相似文献   

15.
在"斗酒诗百篇"的大诗人李白的心目中,美丽的皓月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李白把他对客观抽象的真切感受和自己的主观情感有机地统一起来,创造了明月这个美的形象,唱出了他那个时代的最强音.他一生的境遇使他诗中的明月形象一方面表现出一种豪肆狂放的性格和精神,另一方面也流露了一些消极颓废的情绪,这正是一个孤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人生观的局限.随着李白人生奋斗历程的变迁,他笔下"月"的意象有八十多种类型,李白心中月与自然月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可以说明月使李白在诗的国度中更加璀灿.  相似文献   

16.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谓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两首诗都是著名唐代的送别诗,都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但由于两位诗人的禀赋、个性的不同,在具体写法上仍有很大差别,感情色彩也完全不同。王维的一生可以以张九龄罢相分为前后  相似文献   

17.
李白是我国历史上继屈原之后的浪漫主义大诗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自叙说自己"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他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贺知章称其为"谪仙人",后世称之为"诗仙",杜子美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二句诗来赞颂他的诗歌.李白少怀壮志,任侠放荡,以"济苍生,安社稷"为最高政治理想,用他的神来之笔,创作出了许多惊世骇俗之作.  相似文献   

18.
正清代黄宗羲说:"好诗多在月明中。"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多达十六首古诗词出现了"月",品读"月"意象的审美意蕴,有助于我们拓展语文载体的深度,增强认识的立体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一、抒发绵绵之情思:"我寄愁心与明月"乡愁、友谊和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那高悬空中的皎皎月轮,在每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陪伴着、慰藉着、温暖着孤寂的灵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名篇。意象方面,诗人用杨花、子规、明月等来渲染气氛,营造出一个似真亦幻的梦境,  相似文献   

19.
王春艳 《湖南教育》2008,(11):45-45
李白的《送盂浩然之广陵》中写道:“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杜甫的七律《登高》中(前半首)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的滚滚长江,同样是借景抒情,诗人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李白是时代的骄子,他在诗歌、辞赋、散文等方面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尤其他的诗歌中闪现出的理想主义特征,是他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抒怀,这种特征体现了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杜甫也称赞他的诗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呈现出多维度的特点:除了清迈飘逸,还有许多诗作的语言得力于乐府民歌的熏染,朴实无华;除了具有浪漫主义手法外,还经常运用现实主义手法。这些艺术特点,使李白的诗歌具有非同一般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