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国作家拜厄特的《占有》以其丰富庞杂的宏大叙事、抽象的时空观和近乎完美的艺术表现被一致看成其代表作。以空间解读的视角,分析小说中的空间意象和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发现正是小说中时间与空间、历史与现实的并置和重叠、交错和互动,构成了小说充满张力和魅力的想象世界。《占有》的文本结构和叙事有意打破故事的线形发展模式,采取了共时性的叙述模式,通过多重叙事、多维视角、主题重复、多元文本等形式的精心建构,使小说的涵义从确定到不确定,结构从封闭到开放,阐释由单维到多维,从而取得了小说叙事的空间化效果。空间书写不仅拓展了小说的景深,也丰富了作品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论《风波》     
《风波》写于一九二○年八月,是鲁迅农民题材小说的第一篇,也是现代小说史上农民题材小说的第一篇。 和鲁迅其他小说一样,《风波》也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现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下面谈谈对《风波》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论述拜厄特《占有》中的叙事结构及叙事手段,并分析小说中的主要故事情节。针对拜厄特《占有》中的女性形象,将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少女形象、女性友谊及母女情谊,继而深度分析拜厄特《占有》中女性形象神话原型。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旨在帮助现代读者深入理解这部小说的内涵及主旨。  相似文献   

4.
李光洙的文学空间非常广阔。考察李光洙的作品世界,可以发现他在韩国-东京-上海-满洲-西伯利亚这一空间的转移过程。其中,“满洲-西伯利亚的赤塔”在李光洙的小说里占有非常重要的空间意义。《有情》是一部暴露李光洙作为伪善者的两面性的作品。这部小说里展开的满洲、俄罗斯东部的广漠大地.以及美丽的贝加尔湖等空间,在李光洙的小说里具有放浪逃避意识、救赎意识、死亡意识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小说时报》是近代著名的小说杂志,以刊载翻译小说为主,而短篇翻译小说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小说时报》中的短篇翻译小说数量可观、题材完备、形式新颖。虚无党小说作为特殊的译介现象在《小说时报》中占有重要地位。短篇翻译小说以其新颖的艺术形式,推动了我国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的革新步伐,为传统型小说向现代型小说过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这本奇特的小说里面塑造了丰富多彩人物形象。在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二号女主角李瓶儿,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7.
《施公案》是清中叶唯一一部侠义公案小说,它在中国侠义公案小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其后的《三侠五义》《彭公案》等影响甚大。《施公案》中绿林好汉走向没落的趋势,奠定了此后侠义公案小说中绿林好汉生存发展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8.
《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是哈代小说创作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两部小说,这两部小说在主题和人物布局上都有着相似和对应之处,但也有着许多明显的不同。本篇文章试着从内容、主题等多方面分析和比较两这部小说,以便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着两部小说。  相似文献   

9.
在明末清初这段历史时期里,李渔是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不仅以曲家名而且小说亦佳。小说影响最大的是《十二楼》。此书顺治年间便有刊本,题为《觉世名言第一种》,正文前之书名下,写着又名《十二楼》。据《纳川丛话》记载说:“笠翁有平话小说《十二楼》,仿《今古奇观》体例,书甚佳,可与《十种曲》参观。”可见清时对这部书很重视。李渔是一位杰出的戏曲理论家,解放以后,我们便对他的戏曲理论颇为重视,近几年来研究李渔戏曲理论的人更多起来,无疑的李渔这样一位作家在我国的文学史、戏剧史上均应占有一席地位。那么对李渔小说研究也是必要的了。要评价李渔的小说,首先便是《十二楼》,可惜至今还很少有人研究它,这里略做评议,以为引玉之砖,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短篇小说《雨中的猫》是著名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所创作的小说集《我们的时代》中的一篇。通过对《雨中的猫》的文本分析,指出小说中聚焦的转变、空间的变更以及空间视觉意象的重复,旨在揭示小说故事中人物情感上的隔阂以及由此产生的距离感。  相似文献   

11.
现代城市理论认为城市由人类聚居地演化而来,人是城市空间中最富有创造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空间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在小说《长恨歌》中空间形态与人物紧密相关,具有与人物互动、互文的特征,是小说中一个隐性角色,也是小说的主要表现对象。分析空间与人物的互文关系是解读小说《长恨歌》的一个角度。  相似文献   

12.
探究狄更斯小说中的空间形式,对进一步认识狄更斯小说具有重要意义。小说中的空间体现着工业革命初步完成之后现代技术的进步性,以及工业资本主义对空间的改变引发各种空间问题。在狄更斯的《雾都孤儿》中,人们既臣服于空间的束缚,又在空间中实现"审美救赎"。空间的脱域、空间的分裂、空间中体现的权力秩序三个方面都体现着空间的现代属性。他们相互交融共存,以此形成《雾都孤儿》中特有的现代空间。  相似文献   

13.
《珊瑚岛》是维多利亚时代的经典儿童小说。本文通过对小说《珊瑚岛》的后殖民解读,分析了海岛空间及土著人的他者化表征,审视了小说《珊瑚岛》对帝国之外空间的想象建构。帝国儿童的凝视凸显了帝国的文化与种族优越感,为帝国的海外扩张正言。  相似文献   

14.
小说。特别是中国现当代小说,在青少年的阅读生活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现在根据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很流行,如《大宅门》、《大染坊》、《情深深雨潦漾》等.其极强的感染力又促使人们回去看看原著。因而对学生进行小说阅读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是长期从事语文教学的一线老师。对这个问题思考得更多一些。  相似文献   

15.
《白话》是徐坤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典型代表。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似乎总是与反讽联系紧密,两者的结合也使文章尖刻而发人深省,并具有相当强的象征意味。《白话》中作者通过言语反讽、情境反讽和总体反讽等反讽类型举重若轻地展现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挣扎和生存困境,这三种反讽类型在徐坤小说《白话》中运用自如,一方面增加了文章可读性,一方面体现了作者对精英文化的消解。也因此,《白话》奠定了徐坤小说反讽的修辞策略,在其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6.
小说,这种深受广大读喜爱的学体裁,中外小说史上都不乏像《红楼梦》《战争与和平》那样的鸿篇巨制。它们洋洋百万言,描绘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固然在小说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因此而忽略了那些篇幅精短的小小说。它们以其精巧的构思、鲜明的主题和感人的艺术形象,独树一帜,在巍峨的小说殿堂里,毫无愧色地占有着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7.
张金艳 《海外英语》2012,(15):212-213
该文借助空间叙事理论对当代英语小说《追风筝的人》进行分析。从空间叙事功能、空间叙事的基本单位,以及这部小说的空间外围问题的角度来一一说明这部小说在空间叙事技巧的作用下所呈现出来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故乡》《狂人日记》《断魂枪》及《边城》《受戒》《荷花淀》等小说的教学中,我常会有一种感觉:这类小说的内蕴及语言表现手法与一般小说的差异很大。另外入选课本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诸如汪曾祺、阿城、史铁生等的作品,也有这种不同于一般小说的特征。我认为这些小说非常注重吸收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不满足于实体的叙述或描述,其重心常常不在人物形象或情节等要素上,而力求在“言”“象”之外开辟出更大的艺术空间,营造一种具有生命内涵的美的意境。这类小说,把深沉的情思、…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地点和空间建构角度来解读伊夫林·沃小说《一把尘土》。通过仔细分析小说中三个主要物理空间赫顿庄园、伦敦公寓和亚马逊丛林,本文发现地点与空间不仅能够刻画人物性格,而且也折射出了现代社会的衰微境况。本文以小说事件发展为主要线索,结合物理空间的描述与人物精神空间的探析,来更好地理解《一把尘土》所蕴含的空间特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拉里·麦克默特里写作的小说《孤独鸽》刻画男性拓荒者野性的生活状态的同时也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批出彩的女性形象。小说中的女性在受到压迫时奋力完成了对生存空间的突围。本文将梳理小说中对女性身体空间、家庭空间以及社会空间的刻画,并探究《孤独鸽》女性空间书写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