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一、第一个提出“中国共产党”名称
  蔡和森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人。1920年7月,他在法国蒙达尼会议上阐明了关于组织共产党的主张,同年8月、9月给毛泽东的两封信和1921年2月给陈独秀的信中,对此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他分析了中国当时的国情,并根据列宁的建党思想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经验,总结各国建党的经验教训,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旗帜鲜明地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的名称是9月给毛泽东“共产党之重要讨论”信中正式提出的。早于同年11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制定的《中国共产主义宣言》。毛泽东在回信中说:“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蔡和森的远见卓识和二人的息息相通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一九二0年十二月七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共产党》月刊,是党内最早的刊物,由李达主编。陈独秀在创刊宣言中,号召中国人民“举起社会革命,建设劳工专政的国家”;“跟着俄国共产党一同试验新的生产方法”。它着重宣传了列宁的建党学说和有关共产党的知识,介绍了十月革命的经验以及共产国际和俄国共产党的情况,阐明了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3.
今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纪念日。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解放日报作为党的诞生地的市委机关报,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搞好纪念建党80周年的宣传报道,一定要有特色、有声势、有效应,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为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开创上海各项工作的新局面,担负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太原市北郊区委书记范世康,坚持深入基层,两年走遍了全区的192个行政村,245个自然村,189所学校。许多偏僻小山村的农民都认识“咱们的范书记”。 “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只有与人民同甘共苦,才能让人民同心同德” 1995年3月,范世康来到北郊区。在与全区干部的见面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只有与人民同甘共苦,才能让人民同心同德,要时刻心里装着老百姓,多为他们造福。”到任第四天,他就  相似文献   

5.
古人谓文章的精要处为“眼”,故诗有诗眼、文有文眼,好新闻亦需有眼,当指一篇新闻的“神光所聚”之处,如新华社电讯稿《刘朗兰慷慨就义》中的对话:(阎军)问:“为什么参加共产党?”“共产党为老百姓做事。”“今后是否还给共产党办事?”“只要有一口气活着,就要为人民干到底!”这是这篇消息的“眼”,至今读来,仍可感到17岁的女共产党员面对国民党阎(锡山)军铡刀的浩然正气和博大的精神内涵。“一句之灵”,“使全篇俱活”,新闻眼是~篇优秀新闻作品中最能拓展立意、强化主题的关键,或者说是一篇新闻作品中的闪光的亮点,这…  相似文献   

6.
党的第一个宣言1920年11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起草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是中共第一个宣言。《宣言》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任务,对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党的作用等作了具体论述,明确指出共产党是“革命军的总司令部”,“目的乃在于实现共产主义。”《宣言》在中国树起了共产主义的旗帜,为后来起草“一大”党纲奠定了基础。最早在中国介绍与传  相似文献   

7.
十月热贴     
《网络传播》2007,(11):76-77
读着海外网友对党说的这些心里话,你会感到,这些话是情不自禁的、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情感话语,其中的感人之处就在于,这些充满激情的心里话,表达了他们的共同心声,这些共同心声,尤其是那些集中的、响亮的犹如口号一样的心里话,如“共产党好!统一万岁!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希望国家繁荣昌盛期冀人民安居乐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共产党万岁……”这些不仅是对中国共产党的无限信赖、赞美和对祖国的无限爱戴,更是对祖国统一和国家富强的期盼和祝愿。  相似文献   

8.
周陈程 《报刊之友》2014,(9):131-132
共产党的办报实践始于“五四”时期,并且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有了进一步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共产党早期的报刊实践,事实上是一种政治传播的形式,通过政治传播的视角研究早期的共产党办报实践,对于后来共产党的新闻政策和办报思想的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早期共产党的办报实践的传播目的、传播内容和传播策略方面的解读和审视,可以看出共产党早期的政治传播效果在显在和潜在两个量度都达到了不错的效果,对革命斗争、动员群众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西方的新闻理念、新闻制度是与其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相适应的,是“王权”、“官权”、“民权”、“商权”长期博弈的结晶,是当权者、报业主、“老百姓”、“新闻人”之间相互制衡、彼此妥协的结果。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都还在变化中。  相似文献   

10.
时间     
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5月22日,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暨《共产党通史》出版座谈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12.
近日读史,“耿飚之问”振聋发聩。说的是1991年,老一辈革命家耿飚重返曾经战斗生活过的陇东某县。一天晚饭后,他的住所外突然黑压压来了一群“告状”的老百姓,群情激昂地诉说对一些县乡干部的不满,怎么劝也不肯离去。此情此景让耿飚同志深感痛心,他召集省地县的干部讲了一件往事。50年前,他任副旅长的129师385旅就驻扎在这里。一次,一个战士严重损害了当地群众的利益,旅部依律决定枪毙他。老百姓知道后也是“黑压压”来了一大群人,说共产党都是好人,哭着跪求饶了这个战士。耿飚反复说明八路军的军纪.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召开过十七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其中,民主革命时期,在上海、广州、武汉、莫斯科和延安等地召开过七次党代会,这七次党代会中,就有三次党代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二大”和“四大”。此外,这里还设立过中共三大后、六大后等中央办公机构。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中共中央早期在上海发展壮大,这座城市记录着中共一路走来的身影……  相似文献   

14.
吴杰 《大观周刊》2012,(25):205-205,204
《语文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语文教育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而“丰富的人文内涵”就包含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与教育。新课程选录的许多课文(材料)不同程度地含有对生命意识的体验与思考,处处蕴含“生命情感的信息”。作为初中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教育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5.
鲁进保 《新闻世界》2013,(1):170-171
群众路线是中囝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唯物观创造性地运用于群众工作而逐步形成的。这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九十余年的风雨历程告诉我们,任何时候党都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6.
7月12日下午,上海市档案学会在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办“东方讲坛”档案馆举办点第34场讲座。邀请上海市档案局副巡视员、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导师冯绍霆同志作“《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第一版在上海出版——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5周年”专题报告。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于中国共产党建党前一年即1920年的8月就在中国第一次秘密出版并在一定范围内传播。报告会上,冯绍霆同志从《共产党宣言》第一版出版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以及产生的积极影响、重要意义等方面结合上海市档案馆收藏第一版《共产党宣言》的经过以及对其研究利用的最新成果向与会听众做了详实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新青年》、《共产党》月刊、《向导》周报这三份刊物是中国共产党伟大进程中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刊物。1920年改组的《新青年》完成了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政治化转型;1920年创刊的《共产党》月刊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革命主张;1922年创刊的《向导》周报对推动当时国民革命运动和反帝反封建运动的深入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三份刊物承前启后,促进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人思想宝库》编纂出版,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中国共产党以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英雄气概,终于成为改变中国人民历史命运,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领导力量、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坚强的核心。取得这样的历史地位,靠什么?当然靠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和信念,靠正确的革命理论和路线。靠共产党坚持不懈地为全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努力奋斗。70年  相似文献   

19.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几十年来一直回响在祖国大地,它唱出了亿万中国人对共产党的无限热爱。从1921年到201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整整90年光辉而曲折的历程。革命战争的严峻考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左翼记者联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早的记者团体.1932年在上海成立,随着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开始,于1936年自行解散。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针对国民党对共产党的文化“围剿”,1929年下半年,中共江苏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