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春华 《档案天地》2012,(3):16-18,50
雷锋(1940.12.18—1962.8.15),原名雷正兴.湖南省望城县人。雷锋的生命是短暂的。他只活了22年。然而,50年来,雷锋的名字响彻华夏大地,传遍五湖四海。雷锋那短暂的生命却闪耀着永久的光辉.影响和教育了几代人。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2.
据报摘,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雷锋日记摘抄之后不久.周恩来总理曾让邓颖超打电话给《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吴冷西,说读了雷锋的事迹报道和日记很感动.认为日记写得很好。同时,邓颖超告诉吴冷西,总理好像在哪里见过《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雷锋”的诗作,希望报社认真查实,搞清楚日记中哪些是雷锋自己的话.哪些是他摘录别人的话,别人的话应注明出处。吴冷西很快把电话打到总政宣传部,总政又将电话打到沈阳军区政治部.沈阳军区政治部将核查雷锋日记的任务交给了《前进报》编辑董祖修。  相似文献   

3.
据报摘,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雷锋日记摘抄之后不久.周恩来总理曾让邓颖超打电话给《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吴冷西,说读了雷锋的事迹报道和日记很感动.认为日记写得很好。同时,邓颖超告诉吴冷西,总理好像在哪里见过《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雷锋”的诗作,希望报社认真查实,搞清楚日记中哪些是雷锋自己的话.哪些是他摘录别人的话,别人的话应注明出处。吴冷西很快把电话打到总政宣传部,总政又将电话打到沈阳军区政治部.沈阳军区政治部将核查雷锋日记的任务交给了《前进报》编辑董祖修。  相似文献   

4.
季增 《档案天地》2007,(2):43-44
我是一位70岁的老摄影工作者了.1956年12月参军入伍,曾在沈阳军区3317部队任摄影员。刚参军时主要负责工程摄影,为日后检查工程质量留存照片档案资料。1960年雷锋入伍后.我除了搞工程摄影外.还为部队搞宣传报道拍摄部队训练、生活的照片。从此便接触到了雷锋同志.也成为雷锋入伍后第一位为他拍照的人。大家熟悉的雷锋练投手榴弹、练双杠、擦汽车、手握钢枪站在毛主席塑像前等照片.都是我为雷锋拍摄的。  相似文献   

5.
凡红 《军事记者》2013,(5):64-65
在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牺牲50周年之际.我们在雷锋的第二故乡抚顺见到了多年致力于聚焦“雷锋”影像的沈阳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专职摄影干事、《解放军报》特约记者盖旭辉。他以一个个生动的视觉瞬间,展示了一个个活着的“雷锋”.见证了各种学雷锋活动的蓬勃开展。在采访中.笔者品读了他镜头中耐人寻味的”雷锋”。  相似文献   

6.
又逢三月,今年是毛主席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 38周年纪念日。   1960年 3月,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当汽车兵。他严肃而稚气地给指导员提出了一个问题:“当汽车兵能上前线吗 ?”   “上前线” ,指导员马上猜透了他的心思,便笑了笑说,“你在电影上看过志愿军在朝鲜的情形吧,打起仗来,汽车兵当然要上前线。”   雷锋点头笑了。从此,雷锋与汽车结下了不解之缘。   雷锋把汽车当成无言的战友。雷锋常说:“只要人听党的话,车子就会听人的话。”直到 1962年 8月 15日因公殉职,雷锋用有限的生命划出了一道闪光的车辙。   只要看…  相似文献   

7.
曾有外国记者提出这样的疑问:雷锋做好事是自发的,还是被迫的?为什么雷锋做好事还有照片,这是不是经过“导演”的?也有不少国人心存这样的疑惑:雷锋生活的那个年代,所谓“三年自然灾害”的阴影还没有散尽,人们生活温饱尚属勉强,照相无疑更是奢侈消费,作为一个普通军人,他怎么会在各种场合拍下那么多的照片…… 那么,雷锋生前到底拍了多少张照片?究竟都有那些人为雷锋拍过照片?雷锋哪些照片是补拍的,为什么要补拍?雷锋给别人拍的照片是什么样子?有什么人肯花5万美元买雷锋生前的一幅照片的版权?本期《档案揭密》刊载的《揭开雷锋生前照片之谜》一文,将为读者逐一打开问号。[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通讯员园地     
《新闻爱好者》2004,(2):28-29
·人物·“雷锋老师”与摄影□张成山他的名字和一位闻名中外的英雄的名字相同,他是从唐河县教体局退休的老教师———雷锋。熟悉他的人说:“雷锋老师不愧叫雷锋。”几十年来,他以英雄雷锋为榜样,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多次被评为“模范教师”和“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雷锋老师今年68岁,他在辛勤执教的40年中,利用业余时间,笔耕不辍,相机不停,先后在《农民日报》、《河南日报》等数十家报刊上发表新闻稿件和新闻照片1800多篇(幅)。雷锋老师自幼就叫雷锋。他幼年时与一家照相馆为邻,久而久之,对摄影产生了感情。1956年,他参加教育工作后,每月…  相似文献   

9.
陈荣荣 《大观周刊》2012,(9):53-53,14
一提起雷锋,我们头脑里首先想起的是做好事,于是,我们对雷锋的理解也主要停留在哪里需要雷锋做好事,雷锋就在哪做好事这一层面。所谓的“学雷锋”,也主要是做些诸如给老人让座、去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捐钱之类的献爱心事情。简言之,现在很多人对雷锋的理解仅仅只限于“道德雷锋”这一层面。  相似文献   

10.
第一个宣扬雷锋的人名叫郑恩庭,曾参加过抗美援朝作战,是新疆石河子军分区离休干部。1959—1960年,他在雷锋生前所在团任政冶处干事,曾在雷锋所在连蹲点,负责调查整理了雷锋生前第一份先进事迹材料。 1959年冬天,在沈阳军区工程兵政治部工作的郑恩庭,因工作需要被调到驻抚顺某工程兵团政治处任干事。不久,他就了解到团里有位叫雷锋的新战士,旧社会是个孤儿,解放后一心报效祖国,在地方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先进生产者和劳动模范,到部队后,在全团作过“忆苦思甜”报告和学习毛泽东著作  相似文献   

11.
两个半版给了一位普通士兵的背后 1962年9月,《人民日报》军事记者连云山来到抚顺,抚顺市委秘书长告诉他,刚去世一个月的雷锋做了很多好事. 第二天,时任抚顺市委书记的沈越也向连云山提起了雷锋,并邀他到礼堂去听宣讲雷锋事迹的报告会.报告人是沈阳军区军人俱乐部主任陈广生,连云山和自发前来的听众都听得声泪俱下,这时,雷锋的影响还局限在小范围内. 连云山觉得雷锋与成千上万的英雄不一样,他是和平时期军队的英雄,应该在更大范围宣传.他到雷锋生前的运输连去了一趟,看了雷锋的遗物和厚厚的几本日记,并且找汽车班的同志座谈.大家都非常敬重雷锋,谈了不少,只有肇事司机乔安山低着头,始终不说话.连队干部说,出了恶性事故,检查还检查不过来呢,还宣传什么?  相似文献   

12.
<正>3月5日,雷锋摄影师张峻之子张岩遵照父亲的遗愿,将张峻收藏的与雷锋相关的70多张照片捐赠给市档案馆。此次捐赠的照片底片是张岩整理父亲张峻的遗物时发现的,其中包括伟人为雷锋的题词、雷锋日记、雷锋遗物、雷锋团命名等一系列与雷锋有关的照片,其中较为珍贵的有雷锋擦汽车和雷锋练习投弹的照片  相似文献   

13.
5月24日上午,我局邀请第九任雷锋团团长宋清梅为全局干部职工作学习雷锋先进事迹报告。省档案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延龙,副巡视员唐建设参加了会议。省档案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李长川同志主持会议。宋团长是雷锋同志的亲密战友,与雷锋同志一起生活、一起战斗。他曾担任雷锋生前所在团(即:沈阳军区工程兵10团)的第九任团长。40多年来,宋团长矢志不渝的学雷锋,躬身践行雷锋精神,影响并带动全社会学雷锋。他于1997年牵头组织成立了"编外雷锋团"并被推选为团长。15年来,宋团长和他率领的"编外雷锋团"足迹遍布全国8个省45个县市区,先后作雷锋先进事迹报告2000多场,听众达150多万人次。"编外雷锋团"先后被中宣部、总政治部命名为"全国学习雷锋志愿服务先进  相似文献   

14.
早听说扬中有两位雷锋战友,多年来在每年3月5日全国学雷锋纪念日前后义务宣讲雷锋先进事迹.今年2月10日至13日,在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2周年前夕,笔者有幸约请扬中目前唯一健在的雷锋战友——原雷锋所在团政治处副主任孔繁顺进行了两次访谈.另一位战友,曾任雷锋所在团政治处干事的金国宝已于4年前去世.提起雷锋,孔繁顺老人一脸兴奋,侃侃而谈.在访谈过程中,他向笔者展示了珍藏的一件宝贝——1张4时雷锋穿一身军装手持冲锋枪的正面黑白照片,该照片是1961年雷锋在牺牲前一年赠送给他的.孔繁顺当时在部队是怎样认识雷锋的?与雷锋有哪些交往?雷锋又怎么会把自己的照片送给他的呢?面对疑惑,老人打开了话匣子,娓娓道出许多鲜为人知的雷锋故事.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牺牲50周年,我又重读了《雷锋日记》,颇有收获。我读懂了忠诚。忠诚,是指对党、国家和人民尽心尽力。《雷锋日记》总共144篇,其中有69篇日记,倾吐了他对党的深厚情感和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6.
雷锋是中国家喻户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几十年来,雷锋这个光辉的名字和他的崇高品格始终焕发着夺目的光彩。雷锋精神更是以感动人心、温暖社  相似文献   

17.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当神州大地再度掀起学雷锋热潮之际,记者拜访了一位与雷锋有着不解2缘的人──我军离休干部、老新闻工作者连云山。这位曾于30年前首次向全国介绍雷锋事迹的老记·者,30年间,英雄不提当年勇,缄D不言30年。可历史总归是历史。连云山用他那充满激情的笔,为宣传雷锋而留下的优秀篇章,已与雷锋的名字连在一起载入我国的新闻史册。30多年了,连云山从第一次接触雷锋这个不朽的名字,到目睹中华大地“学雷锋”浪潮经久不息,雷锋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光辉楷模,至今仍为30年前的那次不寻常的采访而感到欣慰。他以凝重的…  相似文献   

18.
雷锋的名字已被传颂了许多年,而不慎撞死雷锋的乔安山却远远地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直到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上映后,乔安山的名字才家喻户晓——一雷锋的名字已被传颂了许多年,而作为雷锋战友的乔安山,随着电影《离开雷锋的日子》的上映也家喻户晓,并为人们所熟知、那么乔安山是怎样被寻找到的呢?辽宁省抚顺军分区政治部干事蔡原征,就是本文所要特别报道的发现乔安山第一人。日前,记者采访了他。“雷锋树”引出乔安山1993年底的一天,当时在沈阳军区某工兵团政治处担任宣传干事的蔡原征受命去铁岭县大甸子镇甘沟子村,采访教导…  相似文献   

19.
“对调”笔法启迪妙某日之夜,李君来访。我们无所不谈。谈到社会不正之风污染了某些青少年的纯洁心灵时,李君忽然从衣袋里掏出他儿子的作文本,翻到《今天应怎样向雷锋学习?》一页,指着一行字给我看:“今天,我听到看到的多是如何多捞钱,钱捞得愈多愈吃香!象雷锋这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我学不来。”语文老师用红笔把“我学不来”一勾,改成了“我不来学”,并作了旁批:肯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多元化,人们观念在转变, "好人" "坏人"这样对人明确界定的字眼越来越鲜见.然而,在辽宁沈阳,一个很不起眼的人物却让人们一致称赞,说他是好人、是雷锋.这个人就是刘加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