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无线技术、通讯技术、移动终端的快速发展,我们已进入"微时代"。"微课"也在不经意间悄然兴起。微课具有微化知识内容、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充分实现个性化需求等特点。由于微课可以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多种移动终端来制作和展现,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等多种移动终端随时随地地学习交流,这种学习渠道灵活多变、成效显著,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和教师接受。  相似文献   

2.
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实施的具有随时随地交互特征的数字学习即移动学习的特性能满足大学生随时随地开展学习的需求,而随着我国网络建设的加快、移动终端性能的提高和移动学习资源的具备,在大学生中开展移动学习又有其可行性,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短信息、WAP-PUSH、互联网在线和下载存储等方式开展移动学习,以更加充实地度过大学生活,更有效率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当前智能家居普遍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服务模式的智能家居云架构体系。该系统以家庭网关作为连通家庭设备、云服务器的桥梁,用户可以使用PC或移动终端对家居设备进行控制和监控。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网络》2014,(Z1):82-84
正近些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移动终端设备也正在被迅速的发展和推广。同时,伴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深入研究以及社会发展的要求,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悄然而生。作为一个新兴的学习方式,它可以使学习者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学习者可以灵活利用自己的时间,根据自  相似文献   

5.
黎亮 《现代教学》2013,(9):69-71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移动技术已随着移动终端(平板电脑等)进入了教学领域,并引起了教学系统结构的重大变化。就网络建设而言,在"校校通"与"班班通"之后,移动终端对于教学来说实现了随时随地的全通模式,在教学、资源与生活之间形成了一条移动技术链,为教育教学带来了一次全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微课与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概念与特点进行分析,提出了把微课与移动学习结合在一起,通过手机终端进行微课学习的全新理念,设计了一个支持PC终端和智能手机终端的多平台微课移动学习系统。该系统集智能推送、视频标注、Lucene全文搜索、聚类分析、Android开发等技术于一体,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微课视频,获得优质微课资源信息,教师则可以获得微课分析统计结果,推动微课与移动学习的发展。本文对系统的实施进行跟踪,针对通过课堂学习的学生和使用本系统辅助学习的学生,从多方面进行统计,发现引入本系统后,学生的成绩有显著提高,对课程的评价也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将传统电力监控系统与组态技术相结合,设计了一种基于Android平台的电力监控系统移动终端软件。在移动终端植入电力监控系统软件,可在授权范围内随时随地进行电站运行数据监视、信息查询、事故报告、技术分析、服务决策、远程管理和控制,且功能可拓展,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好,满足兼容性要求。该电力监控系统移动终端软件对提高应对电力故障的快速反应能力和电力运行管理水平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科技不断被引入课堂,而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平板、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移动学习,也悄然兴起。移动学习主要是基于成熟的网络技术,使人们有条件可以使用移动设备(如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进行随时随地的学习和交流。那么,移动学习的兴起改变和冲击了什么?它将对教育领域产生哪些影响呢?纸质书本向电子书包的转变随着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越来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现代科技不断发展,移动终端的大众化普及为我们带来一种全新的学习形态——移动学习。移动学习所引导的碎片化学习模式利用了移动终端的第一个特性——"随时随地和你在一起"。虽然手机进校园仍然值得商榷,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因此,我认为,只要进行合理的引导,循循善诱,充分利用移动客户端的优势,随时随地学习英语,持之以恒,将大有不同。  相似文献   

10.
移动学习是一种依托无线网络技术、移动计算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利用移动通信设备,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和服务的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方式。移动终端以其具有的小巧便携性、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的零散碎片性、学习者个体学习的灵活自主性及互动交流的及时有效性等特点,为广大移动学习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学习环境。移动学习现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移动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