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庆峰 《职业圈》2013,(15):99-9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若在国有煤矿企业中其薪酬体系不合理。很容易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同时国有煤矿企业要想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市场的需求,其首先要做的是就是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本文笔者就当前我国国有煤矿企业薪酬体系存在的问题,结合其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关于国有煤矿企业科学薪酬体系的建立方法,望对于解决我国的薪酬问题有所帮助。当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国有煤矿企业所采用的管理模式还是计划经济模式,分配体制上仍旧实行的是计件工资,而这种薪酬体系很容易导致企业的服务质量比较低。直接影响采矿单位的正常生产。因此,国有煤矿企业必须要构建一个科学的薪酬体系,满足当代社会市场的{鼻}求.从而推动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的建立是事关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传统薪酬体系缺陷的分析,即薪酬管理不严格、薪酬体系不公平、薪酬结构不合理,提出了构建国有企业激励性薪酬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匡碧妍 《职业圈》2010,(2):67-68
薪酬激励作为企业中重要的激励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发挥企业薪酬激励的有效性。什么样的薪酬激励方式才有效,这就是文章谈论的关键问题。文章要谈论的重点是通过企业薪酬的科学性、公平性等方面,讨论如何实现薪酬的有效性,以建立适合现代企业的一种合理而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4.
浅议企业薪酬激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薪酬激励作为企业中重要的激励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发挥企业薪酬激励的有效性,什么样的薪酬激励方式才有效,这就是文章谈论的关键问题.文章要谈论的重点是通过企业薪酬的科学性、公平性等方面,讨论如何实现薪酬的有效性,以建立适合现代企业的一种合理而有效的薪酬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5.
蹇梅云  于鑫 《职业圈》2011,(36):93-94
研究背景 大量的研究表明。有效的薪酬激励方式可以显著的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并降低员工流动率,从而提高企业绩效。从另一方面,现代心理学研究也证明了员工对于薪酬的感知存在一个特殊的估价感知过程.这种从心理上对薪酬的感知和客观存在的薪酬价值之间的差异,形成了员工的薪酬收入心理账户。  相似文献   

6.
国企的市场化改革中,薪酬改革是极其重要但又往往被忽视的一个环节,一套成熟的薪酬管理制度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吸引人才,还能充分调动在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人均生产率。文章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国企中技能类员工的薪酬改革模式进行探索,通过引入行为经济学的效用理论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为技能类员工薪酬发放的模式提出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有些公司,如果让大家给他们的薪酬制度画一幅像,俨然就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的形象:小气、吝啬,自私虚伪,冷酷无情.我们公司薪酬体系设计的理念原则和基本思路是:让薪酬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成为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的强力助推器.薪酬战略、薪酬结构设计、薪酬制度建设、薪酬管理与公司的文化核心理念相吻合,高保障性和强激励性相统一,真正的使公司的薪酬具备很好的外部竞争性,体现组织文化的善意和暖意.”这是一位朋友转述的他们公司董事长在公司“薪酬体系设计暨制度建设”会议上定下的工作内容基调.  相似文献   

8.
《职业圈》2004,(1)
随着时代的变化,员工的需求已呈多样性,动态化发展趋势,以往单一死板的薪酬体制已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薪酬体制——薪酬自助餐应运而生。薪酬自助让员工各取所需由于不同的雇员对薪酬体制有着不同的认识和需求,一刀切的激励机制不能产生最佳的效果,最好的方式是与顾客市场上的情形一样,实行雇员薪酬方案定制化,根据雇员不同的需求来安排10种薪酬成分的比  相似文献   

9.
Charles Handy指出:新的企业生产率和利润公式变成1/2x2x3=P,即采用原来一般的人,提供双倍的薪酬,得到3倍的产出的方式来创造价值。这表明人海战术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有效组织必须的。同时管理的变革也势在必行。本文针对中国企业的薪酬问题。以及现有薪酬理论结合工作分析理论设计出基于岗位说明书的薪酬管理体系。旨在为解决企业薪酬问题提供方法,并为薪酬体系设计提供一个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Charles Handy指出:新的企业生产率和利润公式变成1/2×2×3=P,即采用原来一般的人,提供双倍的薪酬,得到3倍的产出的方式来创造价值,这表明人海战术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有效组织必须的,同时管理的变革也势在必行.本文针对中国企业的薪酬问题,以及现有薪酬理论结合工作分析理论设计出基于岗位说明书的薪酬管理体系,旨在为解决企业薪酬问题提供方法,并为薪酬体系设计提供一个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李琛 《现代企业文化》2023,(35):129-132
为了解决当前电力企业薪酬与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文章针对电力企业薪酬与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提出当前薪酬与绩效管理中的不足,提出了电力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薪酬体系、完善绩效评估体系、采取多元化激励措施、建立良好的沟通与反馈机制、强化企业文化建设,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包括职工在职期间和离职后提供给职工的全部货币性薪酬和非货币性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或其他被赡养人的福利等。也属于职工薪酬。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职工薪酬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下面就各种形式职工薪酬发放的会计核算与涉税处理谈点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宽带薪酬 一、宽带薪酬 宽带薪酬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美国经济下滑时出现的新型薪酬设计体系。美国薪酬管理学会定义为:宽带薪酬是指对多个薪酬等级以及薪酬变动范围进行重新整合,从而变成只有相对较少的薪酬等级以及相应的较宽的薪酬变动范围。典型的宽带薪酬可能只有不超过4个等级的薪酬级别,每个等级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的区间变动比率则可能达到200%-300%。  相似文献   

14.
年终奖励薪酬的激励效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终奖励薪酬是员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应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水平.但是年终奖励薪酬同样是刚性的,并且不可能无限度的增长,因此会导致在较高的年终薪酬水平上,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呈现边际效用递减趋势.管理者可以从对年终奖励薪酬的额度及员工心理期望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发挥年终奖励薪酬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可变薪酬     
《职业圈》2004,(1)
在美国企业中,可变薪酬体系应用最为广泛。它是一种按照团队与组织业绩的预定标准给特定雇员群体现金奖励的薪酬制度,该体系将薪酬与经营业绩紧密结合并支持参与性管理过程。与经营业绩紧密结合有助于建立一定程度上的有条件薪酬,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与薪酬相结合的业绩指的是团队或组织的业绩而非个人表现。这项规定培养了团队合作以及对共同目标的责任感。可变薪酬通过使薪酬与以团队为基础的高度参与性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协调一致来支持参与性管  相似文献   

16.
刘明远 《职业圈》2014,(28):66-67
“有些公司,如果让大家给他们的薪酬制度画一幅像,俨然就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笔下葛朗台的形象:小气、吝啬,自私虚伪,冷酷无情。我们公司薪酬体系设计的理念原则和基本思路是:让薪酬政策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成为企业战略目标达成的强力助推器。薪酬战略、薪酬结构设计、薪酬制度建设、薪酬管理与公司的文化核心理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张仲华 《职业圈》2007,(9X):25-26
年终奖励薪酬是员工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应保持在一个较高的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水平。但是年终奖励薪酬同样是刚性的,并且不可能无限度的增长,因此会导致在较高的年终薪酬水平上,其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呈现边际效用递减趋势。管理者可以从对年终奖励薪酬的额度及员工心理期望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最大限度的发挥年终奖励薪酬的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尹玉娟 《职业圈》2012,(24):82-82
薪酬分配问题一直是影响和制约我国国有建筑企业发展的瓶颈。本文通过对国有建筑企业薪酬管理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依据国有建筑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国有建筑企业薪酬管理的对策与建议,对国有建筑企业在薪酬分配体系的设计与完善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浅析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国有企业的大多数依然沿用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由于这一模式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脱节,缺乏行之有效的薪酬体系、用人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以及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在设计企业内部的薪酬体系时,往往只注重员工的经济收入等物质报酬,而忽视了员工的心理报酬,最后导致企业虽然给了员工很高的工资待遇,但员工忠诚度、满意度仍然不高.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又要采取什么方式去解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