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华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民族精神的载体,继承和发扬中华诗词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诗教活动,可以培养、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诗教的弘扬既是人类文明的共识,更是民族意识的回归。学习和掌握中华诗词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校鉴于这一认识,把“中华诗词进校园”列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实践活动。一、准备阶段:(一)课题的确定为了贯彻新课标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我校决定以“中华诗词进校园”为学生综合性学习的主题。针对学校确定的活动主题,经…  相似文献   

2.
张兴平 《甘肃教育》2023,(7):122-125
随着学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创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崇德向善的情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为此,高中政治教师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治教学的融合,自觉担当弘扬传统文化的使者,引导学生将政治知识结合经典诗词理解,并适时引入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我们国家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现在的学校教育教学中,也越来越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这一活动。特别是在小学学校教学中,学生在这个时期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更好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将立足小学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有效途径及方法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锅庄舞作为藏族传统体育项目已根植于藏族文化之中.锅庄舞进校园不仅可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养成,还有助于学校特色体育教学建设.以西藏山南市第二中学为研究对象,对锅庄舞进校园的内容构建、教学组织与评价以及发展策略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锅庄舞进校园,要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大连市金州区职业教育中心明确了“建国学德育文化校园,育德技双馨职业人才”的工作思路,制订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方案,列入学校发展的整体规划,纳入学校常规教育。深入开展“国学进校园”活动,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以国学经典引领校园文化。金州职教中心将优秀传统文化纳入教学工作计划,成立教研室,策划教育活动,编写《心灵的约会》等校本教材,利用学生自习时间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故事、语段的诵读学习。把国学经典纳入语文课堂教学,每周安排1课时组织专题学习。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信仰,也是当前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通过对古代经典诗词的学习和理解,可以进一步教育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学习和传承中国古代经典诗词文化,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学(数学版)》2021,(4):F0003-F0003
各相关学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为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充分挖掘与诠释中华经典文化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引领广大青少年更好地学习诗词歌赋,亲近中华经典,更加深入地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特开展“书香·中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学校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活动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学校、家庭、学生个体三方联动,以"互联网+传统文化教育"的教育模式,做到"知行合一",使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中扎根、绽放!  相似文献   

10.
<正>《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义务教育艺术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观、民族观,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传承与弘扬中华古诗词文化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堂教学中,巧妙地开展古诗词吟唱教学,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让学生亲身体验诗词艺术的独特魅力,感知诗词艺术的思想情感,传承中华传统诗词文化。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深入实施,核心素养落实逐渐成为高中语文教学主要任务,其中古诗词作为部编语文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教师可以提取诗词中与核心素养相关的元素及素材,既能向学生渗透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又能以诗词为载体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对核心素养下在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提出深化诗词阅读,  相似文献   

12.
理解诗词文化的深厚思想,传承和弘扬诗词文化 精髓,需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浸润式”教育。让诗词文化 真正走进课堂,深入人心,根据各阶段学生特点,设计启蒙认 知、系统掌握、创新探究等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由表 及里地理解诗词文化内涵,领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校园是传 承诗词文化的现实土壤,学校开展诗词文化“浸润式”教育实 践,把中华经典诗词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中,以实现校园 文化、学校课程、学生素养相互促进的生动局面,最终促进传统 文化与现实文化相融相通,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相似文献   

13.
学科教学需要融合传统文化教育,以帮助学生了解本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感。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中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合策略包括:依据学情特点和教材内容,积极营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境氛围;基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精心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与作业;综合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水平,合理设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评价方案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古诗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理解古诗的独特韵味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颇有难度,教师可以结合音乐、美术等学科开展跨学科学习,以互动性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此外,课后应多元输入积累古诗,多样输出展示作品,使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从儿童视角出发教学文言文,契合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统编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时,教师从丰富读的形式、活化内容理解以及设计丰富的写的活动来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能让文言文课堂显得更加活泼,使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开展文言文学习。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一直以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着,当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们可以进一步创新活动的形式。借助网络信息的传播优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增强活动效果,提高活动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7.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新课程改革中“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的理念,立足音乐,融合语文、历史等多学科,利用学生古典诗词吟唱团每周固定的校本课程时间,进行跨学科领域的学科融合性校本教学与课程素材资源开发。经过两年扎实的实践研究,构建了集音乐性、歌唱性、美听性于一身的中小学“古典诗词吟唱”校本课程素材体系;形成了课程有效实施的三大策略;提高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增强了文化自信心;提升了教师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与传统文化素养;打造了学校的“诗香校园”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8.
王敏香 《教师》2023,(9):33-35
古诗词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将其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能让学生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进而树立起文化自信心。文章将从诵读引领、合理想象、文本赏析和知人论世等角度,探索文化自信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浸润式教学的有效策略,让学生自发地参与到诗词阅读和解析等活动中,不断强化其阅读体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陈固 《英语教师》2023,(1):16-19
指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升其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结合教学实例,提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文本讨论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通过对比分析活动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差异,通过读后拓展活动使学生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线上教学拓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平台,从而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形态,是全国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其思想体系蕴涵了丰富的文化精神,是一种凝聚之学,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是根据学校教育教学的特点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及蕴涵丰富内涵,结合小学生认识特点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和技能渗透融合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学生通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