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火炮是陆军地面部队的一种常见装备。它以无坚不摧的巨大杀伤破坏力而赢得“战争之神”的美誉。没见过炮的人们想当然地认为火炮的炮管内应该是亮堂光滑的,而见过炮的人却发现有的火炮炮管内部并不光滑,里面有一圈圈的“线”。为什么要在炮管里面“画线”呢?  相似文献   

2.
棋道与人道     
本人作为一名象棋爱好者,虽然棋艺不精,但是在十多年弈棋的过程中也体味到了一些下棋的哲理。棋虽小道,但是却可以通过下棋看山一个人的本性。象棋对弈,看似双方棋子你来我往,其实是对弈者之间思维的交锋,双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有人说,了解一个人的本性莫过于看他在游戏时的表现。一个人的本性平日里往往加以掩饰,但是在游戏之时却常常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这就是常言说的“棋如其人”吧。比如梁实秋,大家看他的散文,觉得他似乎是一个镇定沉稳的人,但是他的性格中却有浮躁如顽童的一面。他在《雅舍小品·下棋》一文中说,“有一种人我最不…  相似文献   

3.
象戏与象棋     
中国象棋有悠久的历史,现在正日益走向世界,已举行多届的世界象棋锦标赛就是证明。“象棋”之称,古已有之,不过,古时所谓“象棋”,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象棋。《说苑》一书载雍门子对孟尝君说: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蔡邕《弹棋赋》有“列象棋,雕华丽”之句。显然,古代所谓“象棋”,指的是弹棋。弹棋是一种古代的游戏。《物原》说“刘向作弹棋”;庾  相似文献   

4.
最近翻看明史至《佛郎机(葡萄牙)传》,有两件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大炮;二是盖房子。明朝时候的人不知道葡萄牙人是从哪里来的,称之为“佛郎机”;在海上邂逅了带着火炮的商船,与之交手时吃了亏。以后再遇见这样的船和炮,便叫:“佛郎机来了!”中国虽然是火药的发明者,却没有见过这种玩艺儿。当时带兵跟葡船相遇的海道副使汪鋐于嘉靖二年奏疏云:“佛郎机凶狠无状,惟恃此铳与此船耳。  相似文献   

5.
怀才不必遇     
有一天我在家里洗好了碗,放进烘碗机去烤,突然想到我家五口人,常用的饭碗只有五只。其他约十只碗很少用到,每次只是“陪烤”而已。 我恍然有悟,有谁家里的碗都要每次齐用的呢?万一家里来了一批客人,家中的碗,总要比万一来的客人数量超出一点。那么客人不来,这些常年不用天天“陪烤”的碗,岂不是都要“怀才不遇”闹情绪了吗?  相似文献   

6.
我的爷爷是位棋艺高超的老棋迷,是远近闻名的“象棋大师。”可奶奶却不喜欢爷爷整天东跑西转,在象棋上浪费时间。一次,爷爷和邻居约好去下棋,奶奶把门关上,死活不让他出门,把爷爷急得团团转,嘴里还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班,我是一个小小象棋高手,同学们都夸我象棋下得好。其实, 我知道,这都该感谢我的爸爸。还是在三年级的时候,有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看爸爸有时间,忽然想起爸爸说过等他有时间就教我下象棋。我连忙跑到爸爸身边,说:“爸爸, 您说过有时间就教我下象棋。”爸爸一  相似文献   

8.
《打碗碗花》写的是“我”小的时候,外婆说打碗碗花打碗,不让“我”摘,我实验后知道这是迷信。文章描写了外婆的迷信,揭露了封建迷信的危害性,告诉我们不能迷信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深刻道理。文章巧妙地运用了暗示艺术,体现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标题暗示课文的标题是“打碗碗花”。这种“花”其实是一种美丽的花——粉中透红的花瓣连在一起,形成一个浅浅的小碗,碗底还滚动着露珠。而恰是这种美丽的花却被冠以丑陋的名字——打碗碗花。这是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它暗示着的是那些受封建迷信残害的对象。人物的暗示文中主要人物有两个。第一个人物“外婆”,看到我要去摘碗碗花。急忙拉住我,连声说:“不能摘,不能摘,那是打碗碗花——”“——谁摘了它,它就叫  相似文献   

9.
寒假里,朋朋和小静闲暇无事。想在小区的石桌上厮杀几局棋。刚把象棋摆上,朋朋就发现问题了:双方的“炮”怎么写法不一样呢?红方写成“炮”,黑方写成了“砲”。他们讨论了一番,决定还是查字典。  相似文献   

10.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西主导型火炮尽管都是前装滑膛炮,但侵华英法联军的火炮技术却正处于从前装滑膛向后装线膛的方向发展。英军在陆海战中部分地使用了刚发明的后装线膛、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阿摩士壮火炮,法军使用的拿破仑前装线膛铜炮为其特色。线膛炮的性能比滑膛炮要大得多,致使侵略军在与清军对垒时,其炮力发挥充分。欧洲炮制的完善有一个过程。阿炮在欧洲的竞争对手是德国的克虏伯炮,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式前装线膛阿炮和德式后装线膛克虏伯炮一直是清人最倾向购买的种类,但由于清人对德国军事的仿效,"炮用克虏伯"的原则逐渐成为其共识。阿炮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加速了清军近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1.
明明刚从幼儿园的象棋兴趣小组回家,就嚷着要和爸爸下棋。 摆好棋局,明明才发现少了一个“炮”。他灵机一动,从空啤酒瓶上摘了一个瓶盖当作“炮”。酒瓶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还能到棋盘上和“车”“马”在一起,它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相似文献   

12.
棋妙     
2月26日晴象棋,是我最爱的益智游戏。它就像一台大脑开发器,不断地开发着我的智力,真可谓是一大奇宝!古人云:夫人之心灵,莫不有知,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这句话真正表达了象棋的奥妙。其技量小,真理却深。兵,勇往直前,决不后退;马,曲折盘!旋,飘逸灵动;炮,隔一打一,勇猛无比;车,则纵横棋盘,如若无物。象棋的精妙在于它的奥妙无穷,变化多端,让人难以揣测,它是凝结数代人心血而成的一项游戏。  相似文献   

13.
你们见过有人用“一碗”来做亲情的数量词吗?反正我在学生作文中还是第一次见到有人用“一碗”来做亲情的数量词。可以说,对这篇作文,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为这个“一碗”而兴奋、而激动、而感叹。不过我这里想专门来谈一谈这个“一碗”的真实性与夸张性。“一碗”这个词的真实性源于真实的生活材料。读过这篇作文,你们都能看得很明白。奶奶给“我”盛了一碗饭,“我”亲手做了饭,给奶奶送去一碗,不都是“一碗”吗?这么真实的一个词,为什么又说它是夸张的呢?说到形容亲情时的夸张,一般人会说它“比海  相似文献   

14.
象棋中有一条原则,是初学下棋的人不容易很快理解的,就是对子力价值的认识。象棋虽然存在着子力威力不同、作战能力有别的问题,比如车的威力最大,马炮稍小等,但是以子力在棋战中发挥的作用而言,它是没有大小之分的。教师在工作中,如果能借鉴中国象棋的“精神”,或许会有很大的启发。学习和借鉴“小卒子”勇于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卒子的特点是看准方向,奋勇向前,决不后退。卒子前进的步伐虽小,但一旦超越“界限”,就会发生“质变”,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中坚力量。教师的工作也许平凡,也许不被许多人重视,但其肩上的责任却十分重大。教师工…  相似文献   

15.
现在,国内国外的教育界又都在主张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动手”了,似乎又提出了一种“教育的新理念”,其实这是误解。人本来就是靠动手才能认识环境、利用环境而得以生存的,人本身也正是“动手”的产物。这里说的“动手”,是指让学生通过实践得到发展。其实这本是平  相似文献   

16.
问:当"象棋赖皮鬼"遇上"象棋高手"该怎么办?答:赖皮到底。问:结果呢?答:……今天,我这个"象棋赖皮鬼"就来会会老爸这个"象棋高手"。一开盘,我俩先互相谦让了一番,最终是我右手持兵先杀,老爸却架炮威胁!  相似文献   

17.
“组合”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凡是把一些事物不管顺序,分成一组,就叫做“组合”。其实,“组合”也是一种有效的解题方法。有些应用题,将其中的一些事物适当地进行组合后,分析时非常便利,解答起来格外简捷。例1同学们参加野营活动,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只饭碗,两人一只菜碗,三人一只汤碗。”请你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多少人领碗。解:因为“一人一只饭碗,两人一只菜碗,三人一只汤碗”,而1、2、3的最小公倍数是6,所以我们可以将每6人分为一组。这样的一组人共需6只饭碗…  相似文献   

18.
一场厮杀     
今年“五一”长假,我遇到好朋友陈德瑞。棋逢对手,我们俩准备切磋切磋,来一盘象棋。我在陈德瑞眼里,只不过是一位“常败将军”。每次和他交手,他都把我杀得落花流水。这回我用刚学会的两招,准备东山再起,重返江湖。我们摆开阵势,杀了起来。前几个回合,我摆出了“铁三角”阵,而对手熟练地摆起了“连环马”。敌我双方都以防为先,没有发生大战。突然,对手的一个炮跑到我方车的攻击范围之中,我连想都没想便杀了这个炮。没想到,他飞象一下子吃了我的车。真是“大意失荆州”啊!由于死车,使我势气大落。陈德瑞乘胜追机,破了“铁三角”阵。几个回合…  相似文献   

19.
我和象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人喜欢足球、篮球或者画画,而我却喜欢下象棋。小时候,爷爷经常和别人下象棋,我总是在一旁观看,慢慢地我对象棋产生了兴趣,并学会了下象棋。象棋,成了我的最爱。可我就是下不赢爷爷,直到那个星期六的下午……  相似文献   

20.
锅子及其他     
张峰 《甘肃教育》2011,(18):I0001-I0001
俗话说,“小河里有水,大河才满”,小河是源,大河是流。俗话又说,“锅里有了,碗里才有”,锅是源,碗是流。厨房之内,锅子最直接地领受着人间烟火,它的“内容”,反映的是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锅子最惨痛的经历是被人砸碎,送去大炼钢铁。锅子的悲剧在于只允许集体用来做“大锅饭”,不允许个人“开小灶”。人们据此批评锅子犯了“平均主义”的错误,其实,锅子是无辜的,犯错误的是人们自己,却让锅子来背黑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