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林冲棒打洪教头》出自《水浒传》,主要讲述林冲发配沧州途中在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并打败他这件事。文章语言明快简洁,人物刻画出神入化,寥寥几笔就显现出林冲武艺高强、谦虚忍让的英雄形象和洪教头目中无人、狂妄自大的个性特点。引导学生品读这样的文本材料,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2.
林冲是《水浒》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形象。"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引导学生解读出的林冲形象也各有千秋。同课异构,从对人物个性的不同把握中,我们能够感受到教者不同的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3.
<正>《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经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故事。故事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线索,揭示林冲充满矛盾的性格。"棒打"是课文的题眼,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林冲的内心,挖掘林冲性格的矛盾点,体会这个复杂的人物的形象,解读自己内心的好汉。一、引发冲突,设置话题语文阅读课是一个三方对话的交流场,教师和学生以文本为载体,展开思维碰撞,这个过程需要设置一个话题,  相似文献   

4.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也是经典小说《水浒传》中的一个精彩故事.故事以林冲棒打洪教头为线索,揭示林冲充满矛盾的性格.“棒打”是课文的题眼,教学中我带领学生一步步深入林冲的内心,挖掘林冲性格的矛盾点,体会这个复杂的人物的形象,解读自己内心的好汉.  相似文献   

5.
窦桂梅:《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课眼是“打”。这“打”体现的是一生充满矛盾的林冲的性格的缩影。作为教者,只有走到林冲的心里,方能“打”出味道,“打”出力量,“打”出性格,进而“打”出教学的风格。设置冲突,激发需要,建构话题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太规矩,没有野性。再读!(生齐读,声音响亮了许多)请我们班的好汉读一读。(生读课题。很有味道)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生:写了林冲,还有洪教头、柴进。生:写了林冲和洪教头打架,还有柴进。师:他们在打架,是…  相似文献   

6.
语言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时,教师可从表现人物、内在逻辑、协调统一、推动情节四个方面来对语言描写的作用进行探究,领悟《水浒传》的语言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理念】《林冲棒打洪教头》主要写了林冲发配沧州途中路过柴进的庄上,与洪教头比武过招并打败了他。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人物描写精妙凝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孩子们喜爱四大古典小说,但并不知道为何会成为经典,成为名著,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我们有必要为他们打开一扇窗,通过简洁准确的人物形象描写,感悟古典小说语言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读古典小说的兴趣。【教学目标】1.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林冲和洪教头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8.
张康桥(小学语文教师):关于“童年的语文”是一种个人的想法。简单地说,游戏、幸福构成了其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那么如何实现这种“由思抵达诗意栖居”的状态呢?我想以《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教学为例,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魏智渊(高中语文教师):古人讲量体裁衣,所以文本解读应该适度。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当然可以分析林冲与洪教头的性格,特别是林冲,如果结合整本《水浒传》来看的话,太重要了,也太有价值了。林冲之所以上梁山是因为想做良官而不能。但是就节选部分而言,如此研究有何意义?所以重心应该放在言语的训练而…  相似文献   

9.
《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它是根据《水浒传》中第九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的内容删改而成。  相似文献   

10.
欧阳修行文的启示北京顺义牛栏山一中傅士豪茅盾先生曾盛赞《水浒》中“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段描写“笔墨之经济,达到了极点”。他指出:“说要比武了,却又不比,先吃酒,当真开始比武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部分章节改编而成。全文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  相似文献   

12.
龙野 《高中生》2011,(13):19
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是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明战略退却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小说文本经常会有"对手戏"出现,这就为小说文本阅读对比策略的运用提供了契机。教学苏教版《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可以借助对手戏、转换视角点、紧扣联系线等,让学生认识人物、理解人物,从而提高小说阅读教学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14.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部分章节改编而成。全文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作者采用“背面铺粉法”,泼墨如雨地描写洪教头的言行,反衬出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三位名师依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抓关键句段品悟林冲性格特点。同样的文本,不同的师生,解读出不一样的林冲。  相似文献   

15.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林冲棒打洪教头》是根据我国的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第八回《柴进门招天下容林冲棒打洪教头》部分章节改编而成.全文语言明快、洗练,叙事写人,寥寥几笔,绘声绘色,神形逼肖.作者采用“背面铺粉法”,泼墨如雨地描写洪教头的言行,反衬出林冲武艺高强、忠直淳朴的英雄形象.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三位名师依据小说的文体特征,抓关键句段品悟林冲性格特点.同样的文本,不同的师生,解读出不一样的林冲.  相似文献   

16.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片段(出示:洪教头先脱了衣裳,拿起一条棒掂量一番,独自耍了一阵,然后喝道:"来!来!"指名一生读。该生读得声情并茂,特别是读两个"来"字。)  相似文献   

17.
聆听《天游峰的扫路人》,没想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此之强; 聆听《林冲棒打洪教头》,充分领略到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8.
在江苏省2007年“教海探航·一品梅”杯征文颁奖大会上,我作为获奖青年教师执教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凭借自己对《水浒》的喜爱。对林冲这个人物的喜爱,结合自己阅读《水浒》的感受,设计了在名著背景下解读人物的教学思路.立足文本,借助名著,在学生心中建构起林冲的独特形象,激发他们探究林冲、探究《水浒》人物的兴趣。将孩子引到名著的阅读中去。  相似文献   

19.
教学案例 近日,笔者听了一位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这位老师把“棒打教头”即比武的经过作为本节课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来引导学生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教学的最后,老师问:“同学们,学完了本课,大家现在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似文献   

20.
尹春香 《课外阅读》2011,(12):325-325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本篇课文中的词语,体会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引导学生读一读《水浒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