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被打入地狱的和坤,一天听说阳间的某刊物刊登一篇题为《贪官之最》的文章(《泾渭》今年第3期),便以为是写他的罪行,诚惶诚恐地借来一看,立刻喜上眉梢。因为文章中大贪官的名字虽然出现了11次,皆为“和坤”,与他名字中的“坤”有别,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去找包拯。见了包拯说:“包大人刚直不阿,办案公道,家喻户晓。世人都说我是大贪官,弄得我臭名远扬,使我蒙受了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2.
闻白 《出版视野》2009,(1):41-41
还有几天,就是中国传统的牛年了。 牛与中华民族一样古老,与黑土地一样厚重。以乾、坤二卦统帅万物的《周易》,就说“坤为牛”,即牛具有地的特征,古人因此说“牛象地任重而顺”。  相似文献   

3.
杜渐坤出任《随笔》主编,他希望我能给他写一点随笔类的文章。而我对于随笔类的东西偏偏十分地强调自己独到的见解,总希望自己随心所欲地从笔尖流出来的文字是完全个性化的。渐坤索稿甚紧又勤,无奈之中,便敷一篇寄去,寄出后又觉欠妥,没想到渐坤兄海量,竟能容纳。后一连发出了我的多篇这类文章,不仅使我胆大起来,而且令我由此相识众多天南海北的新朋友。最近,我重读《吕氏春秋》,又有一些新的感觉。便忍不住找出从前读时作的一些笔记,两者合在一起再看看,便看出别一种情绪,就有要把这种新感受整理成文求教于方家匡正的欲望。而刘硕良先生多次要我能给他一些“支持”。倒是我一直感到自己与刘先生“隔行如隔山”无以沟通为愧。刘先生得知我在读《吕氏春秋》并有些“闲话”成文,特电话相约。这倒叫我有些恐惶起来。好在刘先生也是一位大度之士,能相容我的“胡说八道”,我便也只有借刘先生之名而招摇过市了。愿海内方家匡正。  相似文献   

4.
《四库全书总目·坤舆图说》提要补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库全书总目·坤舆图说》在 45 7个字的内容提要中 ,未作授受源流介绍 ,也未说明《坤舆图说》与《坤舆全图》之间的关系。本文认为《坤舆图说》是为解说《坤舆全图》而作  相似文献   

5.
曹之 《出版史料》2010,(4):79-81
雕版印刷起源的争论由来已久。“东汉说”有两个立论支柱:一是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中的“刊章捕俭”一语;一是东汉王充撰《论衡》中的“人争刻写”一语。关于“刊章捕俭”一语,我在《中国古籍版本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中已有专节论述。本文单就“人争刻写”之释义略加辨析。  相似文献   

6.
《新闻知识》在一些文章中使用成语时,往往出现错别字。例如:今年第7期,题为《我说“我”》一文中有“凭心而论”;去年第3期,题为《熟悉生活热爱生活》一文中有“哲理名言”;同期题为《闲心耐心细心》一文中有“唾手可为”。以上三例中的“凭、哲、为”均为别字。正确的写法应分别为“平”、“至”、“得”。  相似文献   

7.
读小学的时候,我就看过《水浒》。《水浒》中的潘金莲自顾迎合王婆的撮弄,与西门庆勾搭成奸,最后竟“色胆包天”地害死武大郎。这个情节给我的印象很深——潘金莲是个“坏女人”。在以后的几十年生活中,凡谈起潘金莲,就认为她是中国淫妇的  相似文献   

8.
魔法的背后     
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明白,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对它如此着魔,包括我在内。 尽管我已看完了它的前四本。 答案不在“魔法的背后”,或许就在《哈利·波特和凤凰令》中。《华盛顿时报》说,“定是魔法使然”……  相似文献   

9.
《视听界》2009,(4):18-18
事件回放: 自《亮剑》、《士兵突击》之后,仅今年上半年,就有《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我的兄弟顺溜》等剧持续热播,一时间,国产剧的话题大热,网民俏皮地将国产剧昵称为“中剧”。这些剧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色:“纯爷们”。“纯爷们”剧的热播,似乎表明了一个中剧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0.
近在《中国图书评论》(1988年第3期)上读到胡显中同志的《粗制滥造误人子弟——评<万条成语词典>》(以下简称“胡文”)一文。“胡文”中有些意见我是赞同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的《万条成语词典》(以下简称《词典》)确实存在不少质量问题,编者应该认真吸取教训,但对“胡文”中的有些意见,我不敢苟同,特提出商榷,以求正于胡显中同志和其他读者。  相似文献   

11.
难得的益友     
我是一名农村青年,劳动之余,喜欢拿笔写一写自己身边的新人新事。由于我初学写稿,对新闻写作方面的知识比较缺乏,写作水平也较低,每次寄往报刊电台的稿件如石沉大海,因而在一度失去了写稿的热情。就在我处于犹豫不决的时候,一天,省电台来信让我订阅《新闻知识》,于是,我便立即订阅了这本刊物。每期《新闻知识》一到手,我顾不得干农活后的劳累,在灯下专心致志地阅读。从刊物中汲收知识的营养。通过学习《新闻知识》中的“卷首论坛”、“新闻研究”、“得奖新闻采写谈”、“业务研究”、“采写体会”、“新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很早就发明了酒,因而也很早就有了关于酒的诗。就其早期作品来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诗经》中的《卷耳》和《湛露》。前者写一个贵族妇女因亲人出差远方,想到他在外面劳累不堪,自己心里又着急又难受,于是只好借酒浇愁:“我姑酌彼金星,维以不永怀。”──这是根据《毛诗》引的,在“三家诗”中“姑”字作“”,是多的意思。《毛诗》出现在“三家诗”之后,我想“局”字应比“姑”更接近该诗的原貌。由此看来,当时的妇女酒量相当大,所以她必须多酌,才能醉得不再想念亲人。后者据说是“天子宴请侯”之诗,其第一章为:“湛湛露斯…  相似文献   

13.
《新闻战线》的编辑约我谈写仉伟一稿的体会,我很感谢,却觉得没有什么好谈的,或者准确地说不应我一人来谈。这并不是过谦之词。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几篇较有影响的获奖稿件,如《山里女孩如歌》、《反腐败斗争中的“沈阳现象”》、《白春兰和她的“绿色庄园”》、《苦土丰碑》等,无一不是记者与编辑的眼光、功力与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里,就谈谈我在采写《唱响“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旋律———记辽宁大石桥市分水派出所所长仉伟》等稿件中,作为党报记者特别是作为人民日报记者的感受与追求,那就是:怀“平民”之心,思“平民”所想,为…  相似文献   

14.
中央电视台自从增加了《晚间新闻》节目以后,我这个本来就离不开电视新闻节目的人,如获至宝,心想这下可以看到在《新闻联播》中所看不到的最新的新闻了。所以,只要客观条件允许,我几乎天天都看。可是,我这个满怀希望而看的人,往往失望而止。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个栏目办得名不副实:很少有当天晚间发生的新闻,播出的新闻大体有以下四类:一、重复《新闻联播》中的非重要新闻;二、晨报报摘;三、没有什么新闻价值、没能上《新闻联播》的一般领导人当天的迎来送往活动;四、用“最近”、“前不久”作为打马虎  相似文献   

15.
<正> 在《关于改革“图书馆目录”课程的初步设想》(发表于《大学图书馆通讯》1988年第2期)一文中,我们以GB3792系列国家标准中的《普通图书著录规则》与《西文文献著录条例》为基础,对比了中、西文文献著录中的相同之处,提出了“图书馆目录”课程改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文中,我们仍从GB3792系列国家标准和《西文文献著录条例》出发,分析中、西文著录中的某些不一致现象,再次讨论“图书馆目录”课程改革的可能性,并就文献著录标准化的一些基本原则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李刚 《北京档案》2007,(5):46-47
清朝和坤号称“天下第一贪”.因其所贪的巨额财富,被2001年美国名的《亚洲华尔街日报》评为上个千年全球最富五十人榜单。和坤贪婪的行为及富可敌国的财富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谈论不休。[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读贵刊去年第七期“通讯员经验谈”栏中沈耕夫同志撰写的《初作写稿“三字经”》,细细品味这篇经验中字里行间的含义,联想起自己这些年写稿的体会,不禁拍案叫好!这是一篇为初学写稿者“对症下药”的好文章。我是从1980年开始写稿的。刚动笔那阵子总是为置身小小的乡村无材料可写而苦恼。没有办法,我只好写信给具有二十多年坎坷写稿经历的农民通讯员沈耕夫,向他求教写稿“经”,耕夫同志就把他多年来摸索到的写稿“三字经”(即“土、真、小”)原原本本地介绍给我,真令人敬佩。自从得到他的“三字经”,我就开始留心发生在左邻右舍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果真写出了不少有价值的稿件,象《刹一刹“药鱼风”》、《有感于“拾芝麻壮斗”》、《小  相似文献   

18.
好的标题除了必须具有确切、鲜明、简洁的特点外,还应注意标题的艺术性。下面例举报刊标题常用的十种修辞。一、比喻;如《生命,象火一样燃烧》、《阳关道与独木桥》、《“牵牛鼻”与“放腿”》。二、对比:如《要“文”教勿要“武”教》、《榜上无名。脚下有路》。三、借代:如《赤道非洲看“熊”迹》、《“光棍汉”的喜悦》。四、对偶:如《沉痛地告别过去勇敢地面向未来》,《睿智而勤奋博大而精深》。五、引用:如《润物细无声》、《近水楼台先得月》。六、回环:如《母爱与爱母》、《“算了做”与“做了算”》。六、倒装:如《飞奔吧,金色的车轮》。八、谐音:如《以“职”论价》、《有“礼”走遍天下》。  相似文献   

19.
我是《新闻通讯》的忠实读者,从1984年起我就和《新闻通讯》结下了不解之缘。我认为《新闻通讯》有两大特点: 一是它栏目多、内容丰富,能满足多层次新闻工作者的需要。如“新闻业务研究”、“编辑札记”、“老记者谈优良传统”等,这些栏目对专职新闻工作者比较适宜;又如“企业报园地”、“企业报总编谈甘苦”、“地市县报园地”等,这些栏目对企业报和县市报的编辑记者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一名初学写稿的通讯员,由于不得要领,致使我所写的“小方块”总是石沉大海。一位有写作经验的好友给我拿了几本《新闻三昧》告诉我:“这就是老师,能帮你入写作之门,好好学吧!”从此,我只要一有空余时间就仔细阅读,而且是边读、边想、边琢磨,从中领悟写作技巧。《三昧》中的“佳作赏析”、“践行篇”、“充电乐园”、“灵犀一点”、“笔者自助餐”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