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党政共同负责制已经成为高校院系管理的重要组织形式。本文从分析高校院系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发展历程及意义入手,提出了在高校院(系)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认识上的三个误区,并对高校院(系)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基本路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高校院系领导体制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和认识上,院系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厘清与解决。从合法性、科学性、现实性上看,强化党政共同负责制是院系领导体制改革的方向。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基本内涵是通过院系领导班子落实学校党政的决定和实现院系内部管理,主要内容是集体领导的决策形式、民主集中的议事方式、分工合作的运行机制。其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分为党政共同决策、分工负责和群团组织管理监督、学术组织咨询审议两个层次。贯彻落实好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需要从明确其地位、配备好院系领导班子、形成系统化制度保障、加强学术权力参与、发挥师生参与监督作用、强化督查和指导等几个方面构建起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党政共同负责制是保证我国普通高校院系一级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制度,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要掌握以下两个关键:一是两个“一把手”要深刻理解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内涵,正确定位,合理分工,密切配合;二是根据院系特点,制定院系内部的规章制度,科学规范的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  相似文献   

4.
文章基于教育部新近核准的15所大学的章程,分析了在大学治理结构中的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特色,明晰了不同大学中党政共同负责制的院(系)管理体制形式,指出基于中国元素的大学章程的院系管理就是“集体领导,分工负责,共同治理”。同时,结合地方本科高校院系运行特点,指出了基于闽江学院大学章程的党政共同负责制的院系管理做法。  相似文献   

5.
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是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探索和创新.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共同"属性主要体现在党政耦合、集体负责、联席决策和分工合作.目前在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认识和实施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迫切需要在完善运行机制中加以解决.完善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关键在于按照规范有效的原则,构建党政耦合机制、共同决策机制、核心保证机制和组织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6.
不断建立健全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确立院系党政领导班子共同承担院系发展责任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加强高校院系领导班子建设、发挥党政领导班子功能、激发党政领导班子活力、实现院系和学校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7.
院系治理是大学治理能否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协调党政关系主基调下,我国高校院系治理大致历经了“探索初创期”、“调适定型期”和“提质增效期”等三个演进阶段。当前,我国院系治理面临领导体制不健全、制度体系不完备、运行机制不通畅、治理主体权责失衡、党组织功能“悬浮化”等瓶颈和困境。推动院系治理现代化,应在遮蔽与澄清、守正与创新的动态调适中科学规避“制度移植陷阱”,创造性地推进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向院系层面的制度移植。在实践中,明晰院系党政共同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构建党政学协商共治模式、充分发挥党组织功能作用,是加快推进院系治理现代化的应然路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科建设的发展,过去以系、教研室为单位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逐步转变为以院、系为主的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对高校内部的领导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高校系(院)在领导体制上先后实行了系主任(院长)负责制、党总支(分党委)领导下的系主任(院长)负责制和党政共同负责制,但系(院)领导体制不十分明确,党政组织存在职责不清的现象。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实质是要求系(院)党政领导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共同负责,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学科建设的发展,过去以系、教研室为单位的行政管理模式已经逐步转变为以院、系为主的管理模式。行政管理模式的改变,对高校内部的领导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高校系(院)在领导体制上先后实行了系主任(院长)负责制、党总支(分党委)领导下的系主任(院长)负责制和党政共同负责制,但系(院)领导体制不十分明确,党政组织存在职责不清的现象。实施党政共同负责制,实质是要求系(院)党政领导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共同负责,以保证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在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下的沟通机制的实施进行了探讨与实践,提出了在高校院(系)建立党政负责人沟通机制,完善党政联系会议制度和建立目标责任制等观点。旨在保证信息的通畅,确保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贯彻实施,从而保证院(系)党政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与高校院(系)领导体制相关的规定没有得以明确,使得高校院(系)一级党政组织存在职责不清、各行其是的状况.1999年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率先提出高校院(系)党政领导共同负责制,明确指出院(系)工作由院(系)党组织和行政共同负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江苏省高校院(系)基层组织建设的加强.共同负责制要求院(系)党政领导必须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与之配套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以保证党政班子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对高校党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的决策部署。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校党建工作还面临诸多新挑战,特别是二级院系党建工作存在党建工作领导与责任之间尚未理顺,导致高校党建工作存在层层递减、层层弱化,院系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模糊、党政运行结构性断裂、管党治党责任非体系化等问题。提高院系党建工作质量,应该推动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长(系主任)负责制,建立新型院系党政管理体系,深化党建工作体系、支撑保障机制建设,强化院系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从而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高校得以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院(系)也普遍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度。党政共同负责制度产生的时间短,许多规则还未明确,容易在实践中走入误区。调查发现,大部分人对现行的院(系)党政关系还不太了解。笔者经过调查问卷分析、座谈等形式开展研究,结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多年的实践经验,深刻剖析了党政共同负责制度的内涵,研究了在贯彻执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时应该加以注意的问题,为建设和谐的党政关系,贯彻落实党政共同负责制度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蔡路 《教育探索》2023,(2):83-87
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是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改革创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要求的必然产物,经历了思想萌芽、初步形成、快速发展和日益完善等四个阶段。深刻理解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本质内涵,应从领导体制、担责形式、工作机制、决策原则和履职方式等五个维度切入,抓住党政联合、共同负责、联席决策、民主集中、分工合作等五个关键。准确把握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实践要义,应正确处理好政治核心与业务中心、制度制定与制度执行、权力运行与权力监督、党政领导与师生参与、内部建设与外部环境等五对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高校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认识和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是在学校党政领导下的共同负责,是院(系)党政地位平等基础上的集体领导,是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共同负责,是基于集体民主决策和个人分工执行相结合原则的制度安排。为此必须强化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环境保障;院(系)党政负责人必须思想重视,明确分工,相互尊重,角色端正。  相似文献   

16.
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是高职院校院(系)的基本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有效运作是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完善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研究其有效运作的基本方略,对于加强和促进基层党的组织建设,理顺院(系)党政关系、推动院(系)领导班子建设,保证院(系)教育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党政共同负责制是新形势下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建设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工作体制,但在实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使党政共同制运行得更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探讨、解决有关问题,而其中最关键的是党政关系处理。  相似文献   

18.
党政共同负责制是系(部)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是党的民主集中制在高校系(部)领导工作中的运用和发展。探索和研究系(部)党组织和行政共同负责的内容与制度特点,切实加强系(部)党政共同负责制建设,对于加强系(部)管理,促进系(部)和谐建设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基层单位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有利于优势互补 ,有利于权力制衡 ,同时 ,也对党政领导的素质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关于高校院(系)实行党政共同负责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党政共同负责是高校院(系)领导体制长期探索和反复实践的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贯彻和落实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实际工作中,必须注意严格坚持共同负责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充分发扬民主,坚持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议事规则;重视和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尤其是一把手的选拔与任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