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传播技术及应用的新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伴随第二代互联网(Internet 2)的中国进行时,IPV6(中国第二代互联网)、网格计算、语义网、P2P(Peer to Peer对等网络技术)等核心技术概念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面前。网络由现行的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的Web1.0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快、工具性更强的Web2.0模式发展。与Web2.0相对应的关联词是RSS(聚合内容)、Blog(博客)、SNS(基于个人的网络基础软件)、Tag(标签)、WiKi(维客)、网摘、IM(即时通讯)等。新一代互联网,将使网络的能量再次成倍增长,而Web2.0,则更多的是信息互动传输,即应用方式的新变革,它可能会对网络中人与电脑、人与信息、人与人的关系产生重大的变革推动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已经正式由Web1.0N代跨入了Web2.0时代。Web1.0指的是网络媒体以自身具有公信力、影响力的平台进行的大众传播,其主要信息的发布者依然是传统媒体的信息发布者,其它以个人作为传播主体依然显得比较弱势,受众对以个人为传播主体的信息接受和信任也略显不足;而Web2.0指的是网络媒体构建起了一个“参与式结构”,  相似文献   

3.
Web2.0是相对于Web1.0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它强调用户的广泛参与,正是由于这种特点,使其在短短的几年内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随着Web2.0的广泛应用,也出现很多问题。本文从Web2.0下网络文化的特点展开,探讨了Web2.0下网络文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技术、道德、法律三个方面提出了Web2.0下的网络文化的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4.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市场细分的结果。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互联网行业和商业应用的视角,Web2.0的商业前景被普遍看好。本文以博客和RSS为例,详细阐述了其商业化设想及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梁晓敏 《新闻传播》2009,(10):26-26,28
SNS(社会性网络服务)是第二代互联网络(Web2.0)的典型模式。本文通过一些典型的应用案例分析SNS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服务模式.其流行和发展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力求从传播学的视角归纳SNS具有的优势和特点,并且对在媒介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SNS这种新型网络应用的生存策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Web2.0时代的网络新闻传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由于与生俱来的在传播新闻信息上的优势,因此在应用之初就在新闻传播领域崭露头角,技术的不断发展给互联网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开辟了更大的空间,新闻媒体开始在网络上进行传播,并成为网络新闻的主要信息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8年将网络定义为“第四媒体”,充分肯定了互联网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004年10月,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全球第一次Web2.0大会上提出了Web2.0的概念,Web2.0以个性化、去中心化和信息自主权为主要特征,使原本散布在社会各个角落的、被忽视遗忘的大众智慧的价值“碎片”有效聚合和利用起来,从而翻开了一个新的传播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Web2.0是相对Web1.0的新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它强调用户的广泛参与;语义Web作为当前Web技术的扩展,通常被看作新一代的信息基础设施,被人们称为第三代智能网络。目前,关于二者的研究和争论如火如荼,笔者认为二者在Web的演进过程中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持的。本文分析了二者各自的局限,阐述了二者结合的基本原理,最后以实例绘制了二者结合的具体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玲 《新闻记者》2006,(12):45-47
一、Web2.0时代“把关”理论的发展 从1950年怀特将“把关”的概念正式引入新闻传播的研究领域,到上世纪90年代初.休梅克(Shoemaker)和里茨(Reese)提出了著名的五层面“把关”模式(个人层面、行业规则层面、组织层面、媒介制度层面和社会体制层面),“把关”理论已经从个人层面发展到了体制层面。当然,五层面模式是一个普遍性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并非针对网络(更非Web2.0)传播提出.缺乏对它的个性化思考,而这种思考便是五层面“把关”模式之于Web2.0的运用及指导。  相似文献   

9.
Web2.0下的网络广告投放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1的新一代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随着Web1.0向Web2.0的升级,广告主在广告投放上有了更多选择.投放策略也应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social media,或译社会性媒体)是利用web2.0传播技术,在人群间分享信息、讨论问题,通过不断的交互从而达成传播、分享与交流的。2.0新闻业(Journalism 2.0)是指适应web2.0传播技术而构建的新闻业,是传统新闻业的延伸和新生。两者的核心都是web2.0在2004年Tim O’Reilly公司的一次头脑风暴出现的词汇。  相似文献   

11.
一、互联网传播进入Web2.0时代 互联网的发展令人眼花缭乱。在2005年又有一个新概念“Web2.0”被提了出来。在传播学者看来,它对网络新闻和网络媒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非专业人员在新闻生产领域的深层渗透;②网络新闻内容结构的变革;③网络新闻生产层次的进一步清晰;④网络新闻生产专业分工的细化与合作模式的多样化;⑤网络受众新闻消费模式的多元化与社会化;⑥媒体融合局面的不断明朗。  相似文献   

12.
随着Web2.0模式的出现,网上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加大,制定网络隐私权保护条款是目前国内外Web2.0网站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本文根据Web2.0的特征提出了加强个人网络隐私权的紧迫性,分析了国外Web2.0网站隐私保护条款的现状并对其制定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博客(blog)、信息聚合(rss)、维客(wiki)等网络新技术的发展和普及,Web2.0这个陌生的概念已经被大家所熟悉。虽然已经有人开始展望Web3.0时代,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各项Web2.0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掀起了互联网新一轮的高潮,Web2.0让互联网逐渐找回Internet的真正含义:平等、交互、去中心化。你不应该只是互联网的读者,你也应该是互联网的作者。  相似文献   

14.
随着Web2.0模式的出现,网上个人信息被滥用的风险加大,制定网络隐私权保护条款是目前国内外Web2.0网站普遍采用的措施之一。本文根据Web2.0的特征提出了加强个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紧迫性,分析了国外Web2.0网站隐私保护条款的现状,并对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03年以来,网络传播由Web1.0时代过渡到Web2.0时代,由用户单纯浏览网页的一点对多点模式过渡到让用户参与创造内容的多点对多点模式,即全民DIY。不少学者对于Web2.0时代可能带来的新闻传播权和话语权的回归表现得欢欣鼓舞,有学者称Web2.0时代最大的改变是“全民出版”、“全民共享”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6.
张世福 《网络传播》2007,(10):28-29
《网络传播》:您认为Web3.0的核心规则是什么? 苏纲宪:一是继承Web2.0的所有特性。比如:以用户为中心,用户创造内容,广泛采用Ajax技术,广泛采用RSS内容聚合,表现为BLOG大行其道,互联网上涌现大量的个人原创日志。  相似文献   

17.
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eb2.0时代的网络“把关人” 伴随着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者和信息传受模式的转变,网络“把关人”也由单一转向了多元。总的来看,Web2.0时代网络“把关人”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政府,它们通过制定一些国家政策法规来规范网络传播秩序,通过限制或者禁止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为社会公众创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言论环境。第二类是各大网络媒体,这些网络媒体是职业“把关人”。网络媒体的工作人员运用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依据群体规范和媒体本身的价值标准对众多信息内容做出取舍,对公众舆论进行引导。第三类是网民,他们通过敲击键盘和滚动鼠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或者传播某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图书馆2.0通常被定义为Web2.0的理念和技术在图书馆行业中的应用。它既是一种新的服务理念,又是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与因特网技术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而且这些技术应用充分强调了以用户为中心、服务的创新和用户的参与。图书馆2.0利用Web2.0的技术和理念为图书馆用户提供按需定制的信息服务,如以因特网为平台,利用集体智慧、用户添加数据、支持社会性网络、  相似文献   

19.
国外社交网络研究热点与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Web of Science,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国外社交网络(SNS)研究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国外社交网络研究一直关注的重点是:模型、身份、朋友、交流和互联网使用;(2)社交网络研究的热点领域是:用户接受、web2·0、企业2.0、社会资本、自尊、性别、隐私、社会网络分析、用户行为、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传播、自我呈现与自我表露、社交网络平台(Facebook、MySpace、Twitter)、社会化媒体等;(3)社交网络研究的前沿领域呈现出细分趋势,主要集中在健康、青少年与儿童、知识管理,以及社会化电子商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依据文献综述和网络学习实践,笔者发现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面临着认知性、策略性和情感性缺失。为了弥补这些缺失,利用设计研究的方法,以通用学习设计为概念框架,以Web2.0理念和技术为支持,提出了三个设计原则:一是为了弥补学习者认知性缺失,设计应充分利用Web2.0作为支架的特征,提供多种灵活的表示结构和方法;二是为了支持不同的策略性缺失,应基于Web2.0的交流工具和自我反思的特点,设计应提供灵活多样的表达工具和方法;三是为了支持不同的情感性缺失,应利用Web2.0的社会性的特征,提供多种灵活的选择参与和互动。利用这三个设计原则创设有效的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支持环境,以促进学习者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