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作为保健老师,常年与生病的孩子打交道,所以对幼儿在园吃药的情况有一些客观的了解。我们还设计了一个《幼儿多发病筛查表》,记录每个幼儿的病因、在家在园吃药的时间,旨在筛选出体弱儿并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2.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必须密切家园联系。我园设立的“家园联系卡”,收到较好的效果。“家园联系卡”每个幼儿一本,老师可通过联系卡向家长通报教育要求和孩子在园的表现,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了解孩子在家情况等。孩子回家时,把联系卡带上,由家长在上面填写孩子在家的情况,或提建议和要求。孩子来园时,将联系卡还给教师。“家园联系卡”不受时间、距离的限制,可以保持家园的经常联系。此法深受  相似文献   

3.
佚名 《幼儿教育》2002,(12):33-33
晨检是幼儿入园的第一关,也是幼儿园的窗口。我做了十几年保健医生,深深体会到这个窗口的丰富内涵。一、幼儿健康的保护者通过询问,保健医生可以了解幼儿在家的健康情况。通过触摸额头、双耳根及下颌处  相似文献   

4.
一、了解新入园幼儿现有的自理能力水平为使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要了解新入园幼儿现有的自理能力水平。为此,在新生入园前,可采用问卷、家访等形式对幼儿自理能力做初步了解。问卷和家访的内容包括:幼儿是否会自己洗手、洗脸、擦屁股,是否会穿脱衣服、整理玩具等。通过调查,对幼儿自理能力情况做到心中有底,在制订培养目标时就能更具针对性,便于以后开展工作。二、家园相互配合,制订、贯彻培养目标幼儿刚入园,教师对其自理能力难以全面了解,且幼儿在园时间少于在家时间,生活自理次数家庭明显多于幼儿园。所以,…  相似文献   

5.
我园幼儿的家长多是双职工,工作和家务都很忙。他们上下班接送孩子时也是来去匆匆,与教师接触的时间很少。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我给班里的每个幼儿都备了一本“联系本”,每周把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书面向家长汇报,并请家长也把孩子在家的表现以及他们的要求反映给幼儿园。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设立“教师家长联系本”是解决家园联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并行之有效的一种好形式,我觉得它有以下几方面明显的好处: 一是使教师与家长都能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园或在家的表现。家长与子女的关系毕竟不同于教师和  相似文献   

6.
汪慧 《早期教育》2014,(12):45-49
幼儿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人受益终身。本文通过对滨海县100名大班幼儿家园行为表现的调查,科学分析了幼儿在园和在家行为表现差异的根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家园教育的脱节,幼儿在园和在家的角色、地位差异是导致幼儿家园行为表现差异的主要原因,家长与幼儿园应对幼儿不良行为尽早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7.
我园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家庭背景及教育理念等都各不相同,孩子自理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在家中能很好独立自理的小班幼儿非常少,他们在家穿衣、吃饭等都需要成人不同程度的帮助,因此小班幼儿入园后,对生活自理的过度依赖给老师带来了很大压力,午餐时饭要一个一个、一口一口地喂,午睡起床时衣服要一件一件地帮着穿,致使幼儿等待时间过长,若在寒冷的冬季将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人长期过度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幼儿教育虽然受到社会重视,但仍有少数幼儿到了入园年龄还散居在家。为了使这部分幼儿能受到学前教育,我们以奔牛镇南观西后王村为试点,组织起该村5名散居幼儿,由同村的两名少先队员做“小老师”带他们开展活动。这一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把游戏作为主要活动形式游戏是晟适合幼儿的活动。散居幼儿平时在家也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我们对本地群众的饮食习惯、食物种类情况和独生子女饮食习惯等做了调查,发现:1.幼儿在家早餐食用量及营养远远低于自身发育所需,有四分之一的家长不做早餐。2.当地海产品、豆类较多,但蔬菜的量和种类却偏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幼儿在家不愿吃蔬菜。 3.由于饮食习惯和口味的原因,一些幼儿在家很少吃木耳、香菇、虾皮等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在制定早点时,加强早点的质和量。午餐注重蔬菜品种多样化,烹调时注重色、香、味俱全,使幼儿爱吃。1997年在园就餐的幼儿仅占幼儿园入园数的42.5…  相似文献   

10.
幼儿如厕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生活环节,能反映一个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卫生习惯。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在如厕排便过程中常会产生诸多问题,所以,我们把培养小班幼儿的如厕能力作为生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幼儿小便的照顾孩子入园前,在家里小便时大都是用痰盂或马桶,不管男孩女孩多数  相似文献   

11.
幼儿的进餐情况直接影响其生长发育,但幼儿家园进餐行为却存在着很大差异,为了了解其中差异和科学有效地帮助幼儿改善家园进餐行为,研究者针对小班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家园进餐行为的案例,对幼儿进餐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儿家园进餐行为的差异及原因,对幼儿在园进餐、在家进餐、和家园结合都提出了针对性的方案,帮助教师、家长改善幼儿进餐行为。  相似文献   

12.
春节之后,幼儿到园率往往不高。很多孩子因为消化不良、感冒发烧或疲劳过度在家休息,就连在园幼儿的状态也不太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一、过度疲劳。春节的各种活动使幼儿大脑皮层兴奋代谢加强,能量消耗增加。由于节日里幼儿很兴奋,所以常常没有疲倦的感觉。而事实上,休息不够影响了孩子的健康,降低  相似文献   

13.
在幼儿园工作中,安全教育是一项重要内容,意外事故的发生将会严重伤害幼儿的身心健康。如何搞好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幼儿安全常识,形成幼儿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成为我园幼儿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一、完善安全制度,使安全工作规范化一是实行安全工作责任制度。将园内外所有不安全因素和相应安全保障措施列成细表,制定出全园的安全工作管理标准,根据工作分工,由园领导与各类人员签定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使安全工作责任到人;二是建立交接班制度。值班教师对幼儿每日的精神、情绪、饮食、身体等情况都要详细记录,遇到…  相似文献   

14.
张爱萍 《考试周刊》2009,(25):221-222
本文采用现场详录法和访谈调查法对南京和苏州四所幼儿园的大中班进行为期二周的研究,通过家长描述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和教师在园的观察,并结合幼儿的平常表现,对幼儿在家和在园的行为表现进行评定。  相似文献   

15.
我园与企业母体脱离之后,过去那种由厂总务科每年给予幼儿园伙食补贴的形式早已不复存在。我园位置较偏僻,加之企业经济效益差,职工收入低,多年来幼儿伙食费用从未提高,一直保持在济南市同类幼儿园伙食收费的最低标准(60元)。费用虽少,但幼儿一日三餐没有变,幼儿的膳食质量没有下降。首先我们制定了幼儿饮食管理制度。1.幼儿饮食的管理。由园领导、炊事班长、保健员、保教人员及幼儿家长代表组成幼儿饮食管理小组,定期研究伙食问题。针对幼儿膳食的特点,制定合理的食谱,特别注意膳食的烹调,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并在花样…  相似文献   

16.
幼儿园老师进行家访的目的,一是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二是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各种行为表现,并与家长共同商量下一阶段具体的教育目标与措施,以便家园密切合作,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芹 《早期教育》2000,(11):7-7
离园的时间到了,家长们往往一窝蜂拥到教室门口。此时,教师应该站在哪个位置?我认为,站在门边最好。 站在门边便于与家长积极交流。家长很想向老师了解孩子在园表现,可是当他们看到老师离他们那么远,本已到了嘴边的话又会咽下去。此时,你若微笑地站立门边,就创造了双方交流的机会。我们叮以通过简短的谈话,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教师也可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为了帮助小班幼儿顺利适应幼儿园生活,迅速度过午睡关,我们在幼儿入园前进行了调查访谈,了解每个幼儿在家的午睡特点;入园后,我们通过观察、记录,掌握每个幼儿的午睡情况。最后,我们总结了三条行之有效的、让新生愉快午睡的措施。一、创设优美的午睡环境①小班教师和幼儿一起用布、棉花、泡沫、旧挂历等材料,在午睡室墙上布置“夜晚的天空”“小动物在睡觉”等画面,为新生创设一个既优美又宁静的午睡环境。②保教老师每天坚持在幼儿睡前一小时打开门窗,交换室内外空气,使午睡室空气清新。③教师和幼儿进入午睡室时一起学小猫轻轻走路,约定不…  相似文献   

19.
我所带的小班,共有29个幼儿,由于都是独生子女,家中老人都很溺爱他们,在家吃饭靠喂,穿衣靠帮,一切生活都由大人代替,独立生活能力很差。因此,从幼儿一入园起,我就开始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主要抓了四个环节。1.动作程序以教幼儿穿衣为例,我们详细观察了班上幼儿的衣着情况,发现上衣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对襟扣扣的,另一种是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做好家长工作,使教师、家长充分了解每一位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以便家园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我们推行了一种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