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对待繁体字?自1956年1月国务院正式公布《汉字简化方案》后,简化字成为国家法定文字,繁体字的使用范围就受到了限制。一般的出版物、包括各类教材(大学里个别专业除外)使用的部是简化字,而且规定凡面向公众的计会用字部应该使用国家公布的简化字,中小学平...  相似文献   

2.
一简多繁字,指一个简化字简化几个繁体字;不包括上面讲过的有的代替字代替几个繁体字[如“干(乾斡)”]和代替字也同时简化[如“须(须鬃)”]的情况。下面按照《总表》出现的顺序排列。  相似文献   

3.
用简体字写作时,如果要引用繁体字版古籍中的文句,则应把其中有简体字的繁体字简化.但各种繁体字版古籍中也有少许字用的是比今天的规范简体字笔画更简的字.本文将常见的这些字分门别类列出并附书证,然后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论述处理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1986年10月10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在《关于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的说明》中指出:“像”不再作“象”的繁体字处理。这就是说,“像”恢复原字原义,“象”不再是“像”的简化字,而是两个音同义异的字。  相似文献   

5.
微博     
繁体字“亲”的右边有“见”,“爱”的中间有“心”。后经简化,“亲爱”二字变成现在的“亲”不见,“爱”无心。然后就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和唐山大地震。这不是文化的灾难,  相似文献   

6.
"鍾"与"鐘"的简体字同为"钟",然这两字却是音同而义有差,在使用过程中需加以斟酌,不应任意混用。由于汉字简化形式多样,很多繁简字之间并非一对一的简单对应,这就给人们进行简体转换繁体时带来了困惑,也由此带来了许多繁体字使用不规范的现象。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象征,尤其是繁体字具有它独特的魅力,正确认识和运用繁体字对推动汉字规范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简化字盛行的今天,我们要重新审视繁体字在国学传承过程中的地位。谈谈繁体字,说说字里字外的文化,笔者试图通过在课堂上对一些繁体字的解析案例,探索在语文课堂中,融入繁体字,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8.
“陕”的繁体字作“陕”,“宽”的繁体字作“宽”……这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对应不工整。为了提高文字运用的规范化水平 ,该文将《简化字总表》的类推简化字中几组繁简字对应不工整的字摘出略加评述 ,以加深对繁简字对应的准确认识 ,帮助人们准确掌握汉字的繁简对应 ,既写规范的简化字 ,也正确辨认相应的繁体字  相似文献   

9.
正从历史层面上说,已经简化的繁体字的文化价值已被大家肯定。作为中国内地现代书面交流符号,已经被简化的繁体字被视为"不规范字"。这点很值得讨论,因为这个判断不符合事实,不符合语文教学实际。现行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常常涉及字体的演变,会出现繁体字;书法教育临摹经典碑帖,必  相似文献   

10.
一、对繁体字的正确认识 在讨论利用繁体字辅助文言文教学之前,首先应对繁体字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一提起繁体字,人们马上会说繁体字难认,写起来麻烦.说繁体字写起来麻烦是事实,汉字简化之后,平均笔画由13笔多减少不到7笔,省力一半,人们书写起来是方便了不少.建国后根据国情,国家大规模简化汉字,其功自不可没.但说繁体字难认,则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1.
人们写汉字时,常常用“类推”之法,如“言”字旁、“鱼”字旁、“车”字旁、“马”字旁,或有些字如“车”、“马”、“虑”、“审”等作为某个繁体字的一部分时,即使这些字不见于“简化字表”,也可“类推简化”。但这种“类推简化”之法,不能无限制地任意运用。比如,某些异体字已被废除,我们就不要据这被废除的异体字再来类推简化,如“踪影”的踪有个异体  相似文献   

12.
自195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至今,简化字的推广使用,在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绩,但这并不能证明繁体字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繁体字在某些特定场合,特定的时间和历史阶段,仍须发挥其特定的功用。  相似文献   

13.
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微笑着走上讲台,让学生随意写一个最难写的字。学生有的写“夔”字,有的写“棱”字,有的写繁体字。我笑着摇摇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人”字。  相似文献   

14.
近来听说,对于汉字的使用,有所谓“识繁写简”之说。因为向来不看这一类文章,不知道这种主张的细节,但从字面上也能看出来,是应该认识繁体字,但是可以(或者应该?)写简体字。这种主张对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公布的《汉字简化方案》采取什么态度不得而知,姑且就这四个字的口号谈点意见吧。 已经会使用简体字的人,再认识几个繁体字,是好事,是锦上添花。但是如果说织锦必  相似文献   

15.
文章诊所     
[叠]、[覆]、[像]、[■]不再是[迭]、[复]、[象]、[罗]的繁体字一九八六年十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重新发表了高化字总表*。这次发表的*总表*对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于一九一八四年编印的意去中个别字作了调整。该*总表*在*说明不讲:*叠*、一覆*、一像*、『噬*不再作一迭一、*复*、*象*、一,罗*的繁体字处理:….一晒一,依简化编旁「罗*类推简化为「呷」。*这就是说,这四级八个字表义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如若以一迭*代*叠*,一复一代一覆六一象*代*像*、*罗*代一惨*均为错字。[篮]与[…  相似文献   

16.
“后”与“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简化已近五十年,大部分人简化字已经用得很习惯了,但上世纪随着国门打开后繁体字的涌入,文字的使用便混乱了起来,其中尤以简化字还原为繁体字的问题最多也最严重。如将“理发”写成“理發”,“公里”写成“公裹”,“干洗”写成“幹洗”等,纠不胜纠。如果搞清楚了繁简的对应关系就会减少误用。这里试说“后”与“後”。“后”与“後”是一对同音替代的繁简字,这两个字除了读音相同外,意义上并无关联。一些人把“太后”写成“太後”,主要就是不清楚这两个字在意义上毫无关联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自1956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颁布了《汉字简化方案》。至今,简化字的推广使用,在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推动现代科技的发展等诸多方面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绩,但这并不能证明繁体字失去了它的存在价值。繁体字在某些特定场合,特定的时间和历史阶段,仍须发挥其特定的功用。一、汉字表意性的内在动因决定与西方文字进行比较,汉字与他们最大的区别是汉字的表意性,本质是字“形”而非字“音”,因此具有较强的示“义”功能,即可以“望形生义”。字“形”是视觉符号,可以“传授异地”,突破时空局限。简化字必须顾及文字的继承性,认知常用繁…  相似文献   

18.
很多同学可能都已经发现,在汉字中,许多繁体字和简体字的写法好像完全不同,这是因为在汉字创造的时候,每个字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出现的,而简体字呢,往往比较多地考虑了书写的方便,所以,要真正弄懂一个字的意思,最好是也看一下它的繁体。你看,下面的“双”字,简体字和繁体字相差多大啊,那么,为什么繁体字要这么  相似文献   

19.
何谓错别字?常见的说法是:笔画结构写得不合标准,写得不成字的为错字;把该用甲字而错用了乙字的为别字。总之,不符合规范化、标准化的字都应为算作错别字。目前,文字使用不规范的情况还相当严重,其原因涉及诸多方面,本文仅对中专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进行一定的分析,提出纠正错别字的“三难”与对策。一、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形、音、义之间的关系错综。汉字与拼音文字比较,其笔画繁多,居世界之首位。从《简化字总表》一、二表来看,原有的繁体字平均十六笔,简化后降为八笔。将简化偏旁类推,也只简化二千多字,还有很多没有简化的字。在《新华字典》里还有大量笔画都在十二画以上的字。因此,写  相似文献   

20.
杨辉 《语文学习》2020,(1):73-7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所谓规范汉字,是指国家以《通用规范汉字表》的形式正式公布的传承字和简化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除非是特殊需要,繁体字和异体字是绝不应该出现在语文教材中的。但是,笔者发现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在人名中有使用不规范汉字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