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导刊》2006,(6):59-59
拇指轻轻一按,新闻尽在“掌”握。这是近日开通的“新华手机报”为4.4亿手机用户带来的全新读报体验。“新华手机报”汇集了由新华社主办的《新华每日电讯》:《参考消息》、《经济参考报》、《电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现代快报》、《国际先驱导报》和《瞭望》、《半月谈》等一批在眉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较强影响力均报纸、杂志的精彩内容,集中了新华社和新垂羚网晦新闻报道精品、并根据手机的特点进行了摘选和浓缩。  相似文献   

2.
新创     
《半月谈》推出纪念新中国60年经典系列特刊 《半月谈·新中国60年经典特刊》,是经由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华社半月谈杂志社主办,为纪念新中国成立60年出版的重要时政期刊。  相似文献   

3.
7月1日,奥运特刊《奥运百年》、《亚特兰大中国奥运军团》大型精美彩色画册在京面世。 7月2日,新华社主管、《新华每日电讯》主办的《奥运快报》在京创刊。 7月4日——6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广电部协办的1996中国国际新闻研讨会在京举行。 7月9日,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新华社等11家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优秀调查研究报告评选结果在京揭晓,153篇获奖。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楷模     
新中国成立40年来,出版工作取得很大成绩,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出版战线上值得回忆,值得怀念的人和事实在太多。我首先想到的是《新华月报》的出版,因为它是在建国之初创刊的,也有40年的历史了。提起《新华月报》不能不想到胡愈之同志。他曾在上海主办过很多有名的刊物,如《东方杂志》、《世界知识》等等。  相似文献   

5.
《半月谈》与时代一道前行张正宪1980年5月,《半月谈》在改革的初潮中应运而生。14年来,她历经风雨,一路前行,显示了蓬蓬勃勃的生机和活力。作为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委托新华社主办的党刊,《半月谈》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通俗朴实的文风,讲解党的政策,评说天下...  相似文献   

6.
《新华每日电讯》、《今日报》、《辽宁日报》等各大报纸,同时刊登了2月29日北京举办“侵华日罕南京大屠杀见证报告会”的新华社北京电讯。2月29日,当代中国研究所、中国抗日战争史……  相似文献   

7.
王永亮  陆海燕 《今传媒》2006,(10):26-28
在政治上,《半月谈》是中宣部根据新时期加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委托新华社主办的、面向广大基层读者的重要党刊,创刊于1980年5月。自1985年起,《半月谈》的发行量和影响力一直雄踞全国时政类报刊之首,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曾誉之为“中华第一刊”。在文化上,《半月谈  相似文献   

8.
现在报刊上的评论越来越多了,这是好现象。但是,评论的题目怎样选择好,怎样选择才是人们想看爱看的主题,这就要下番工夫了。《新华每日电讯》的“新华时评”言论专栏就比较注意这一点。最近刊登的时评《教育学生,不妨“蹲下来聆听”》(见《新华每日电讯》3月26日第二版)就是一篇角度新颖、来自现实生活的好题目、好评论。这篇由新华社国内部鹿永建执笔的“时评”,它好在哪里?  相似文献   

9.
一封《辛酸父亲的来信》,一个关于“良心”的话题,一声对“感恩”的呼唤,新华社发出专稿,上百家媒体纷纷转载——2005年7月22日《新华每日电讯》刊出一篇新华社专稿《大学生儿子玩“潇洒”农民老父“心口疼”  相似文献   

10.
写稿之乐     
“爬格子”是件劳心费神的苦差事,所以每每谈及,便会生出“不经一番彻骨寒,哪得墨香扑鼻来”的感慨。 可能是兴趣所致吧,我偏偏与“爬格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之余,总想写点什么。特别是前年担任新华社专职通讯员以来,共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新华每日电讯》、《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瞭望》、《半月谈》、《湖北日报》及中央、省、市电台等50多家新闻单位发表了600多篇文稿,其中有7篇被评为新华社湖北分社年度好稿,1篇获1997年度湖北新闻奖二等奖,实现了我梦寐以求的文稿变铅…  相似文献   

11.
钮迎莹 《青年记者》2021,(23):28-30
刘荒,1965年出生,新华社高级记者,高级信息分析师,现任《新华每日电讯》特稿部主任。自1992年加入新华社以来,曾长期在黑龙江分社从事经济报道工作,多年深耕于资源型城市转型、老工业基地改造、重点国有林区停伐和国有企业改革等领域,采写了一批围绕东北经济振兴题材的重点报道。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新华每日电讯》的办报理念和新闻实践在业界和读者中引起了较大反响。近日,河南日报3位记者赴《新华每日电讯》学习4天,通过与电讯的同行们一起选稿、制题、跟版,亲身体会和见证了这份报纸每日的编辑出版历程,对这份报纸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间,与《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解国记就如何增加报纸高含金量的信息和如何做好正面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等新闻业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厚报时代的薄报精英记者:在不少报纸动辄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版的今天,《新华每日电讯》坚持只出八个版,但读者仍觉得信息量很大,贵报是…  相似文献   

13.
新华网广州11月11日电(黄玫袁丽艳)广州的亚运之梦即将在美丽的"海心沙岛"绽放,在梦想与激情即将点燃的时刻,由新华通讯社编辑出版的亚运导刊11日在广州举行全球首发仪式。11月11日,新华社在广州推出124版的《新华每日电讯·亚运珍藏导刊》和128版的《财经国家周刊·亚运传播导刊》。两本导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特许出版,总印量约30万册。  相似文献   

14.
百年奥运,意义非凡.据初步统计,2008年8月8日晚间和9日凌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北京晚报>等陆续出版了纸质版奥运开幕"号外",新华社和中国移动共同推出了全国首张奥运开幕式手机报"号外".  相似文献   

15.
六百万份里其实没藏多少故事。新年伊始,新华社大院里贴出喜报一张:《半月谈》系列刊物发行量已达626万。其中《半月谈》416万,《半月谈内部版》150万,《时事报告》60万于是,好象平静的水面荡起了一阵涟漪,人们纷纷议论开来。不光新华社内,许多同行、读者、通讯员或者是与《半月谈》毫无瓜葛的人听了,也啧啧称奇。这《半月谈》嗨,这《半月谈》……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新华社创建70周年,作为一位老新华人,我同在座的和未能到会的老、中、青三代新华人一样,深深感到自豪和振奋。 从瑞金的土屋、延安的窑洞,到今天的新闻大厦,从手摇马达、摩尔斯、海尔,到电脑、卫星,从《每日电讯》到国家通讯社到世界性通讯社,新华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事业迅速发展壮大,成就辉煌,值得热烈庆祝。  相似文献   

17.
1993年,中国报业竞争继续升温。报摊上的大战越演越烈,为了攻占市场,各报纷纷厉兵秣马、摆阵布局。聘任制继去年《沈阳日报》首开先例后,如今已成燎原之势;《中国青年报》扩版同时推出的主编竞争上岗,在报界引人瞩目;新华社创办《新华每日电讯》,从强大的记青阵营中带出一支同样强大的报纸编辑队伍成了当务之急……凡此种种都启示我们:在新形势下,报业竞争呼唤新型的新闻编辑人才。(一) 翻开各种新闻编辑教材和专著,都不难找到关于编辑人才的论述,而且这些论述十分相似,主要是理论方面的修养:政策水平、知识面、写作能力、事业心与奉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新华每日电讯》的办报理念和新闻实践在业界和读中引起了较大反响。近日,河南日报3位记赴《新华每日电讯》学习4天,通过与电讯的同行们一起选稿、制题、跟版,亲身体会和见证了这份报纸每日的编辑出版历程,对这份报纸有了更深的了解。其间,与《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解国记就如何增加报纸高含金量的信息和如何做好正面报道、舆论监督报道等新闻业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现整理如下,以飨读。  相似文献   

19.
传媒     
凤凰卫视“时事开讲”8月22日播出“中国追捕外逃贪官”的谈话节目,本刊综合该节目主持人与时事评论员的观点如下: 这几年,海外媒体、中国内地的媒体对有关中国贪官外逃的消息都有报道。最近北京的一个叫《半月谈》的杂志,刊登了一篇长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比较权威的,因为这个杂志是中国新华社主办的。文章总结了中国近年来在追捕外逃  相似文献   

20.
下苦功夫深入采访黄毅侯殿禄是中宣部和司法部在十五大前期推出的先进典型。我作为年轻记者,在新华社高级记者田恒江、人民日报记者李战吉带领下参加报道。《为了人民安居乐业》、《撑起一片安宁的晴空》、《高扬心中无悔的旗帜》三篇通讯被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