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平湖将出     
11月4日,18响爆破声后,重庆奉节的9栋老城标志性建筑轰然崩塌,三峡库区清库接近尾声。1年后,这座位于长江三峡西端瞿塘峡口,东临著名景点白帝城的2300年古城将随着三峡水库的蓄水发电长眠江底。在库区,它是即将被淹没的5座县城之一。 这一次的大爆破,标志着三峡工  相似文献   

2.
1997年11月8日,中央电视台第一、第四、第九套节目连续14个小时的《长江三峡大江截流特别报道》成功播出后,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台长杨伟光评价说:“这次长江三峡大江截流14小时的现场直播,是中央电视台自今年初推出大型纪录片《小平》、7月1日香港回归特别报道、党的十五大报道、江主席访问美国、黄河小浪底截流现场直播后的最后一次大型报道,意义重大。”有人称1997年是中央电视台的直播年。这次报道的成功,为CCTV97年的大型直播报道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证明中央电视台又向世界级大台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已经可以在…  相似文献   

3.
王丹誉 《军事记者》2003,(12):19-19,23
成就性报道是指新闻媒体选择适当的时机、采取一定的方式,对一个地区、一个行业或一个部门在某个时期内取得的重大业绩进行相对集中的新闻宣传。成就性报道的对象(成就)一般具有独创性、典型性和标志性等特点。因此,成就性报道自然也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近年来,人民武警报对武警部队全面建设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已经探索出一条成就性报道的成功之路。三峡导流明渠截流的报道是本报成就性报道中最成功的一个例证。2002年11月6日,三峡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标志着中华民族的这一千秋伟业和百年梦想即将全面实现。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  相似文献   

4.
要闻版(第一版)作为党报的“门面”,从内容上说,是当日新闻的重中之重。重要新闻当然需要突出编发,以显其“要”。突出编发,是“要闻”的形式要求,也是对要闻版编辑政治意识和精品意识的检验。 近两年来,举世瞩目的重大新闻屡见不鲜。以1997年7月至1998年8月为例,就有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党的十五大召开(1997年9月12日)、江泽民主席访美(1997年10月26日)、黄河小浪底截流(1997年10月28日)、长江三峡截流(1997年11月8日)、“两会”召开(1998年3月)、克林顿访华(1998年6月26日)、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1998年7月1日)、“三江”(长江、松花江、嫩江)抗洪抢险(1998年7月~8月)等重大事件发生。围绕这些重大事件,各家党报在报道中一改以往那种循常规、乏生气的版面处理方式,突出重点,大胆处理,体现了精品意识。 1.浓墨重彩,突出主题。比如图片,横片四栏、竖片三栏是传统版面中运用的最大界限,如今六栏横幅已屡见不鲜,如1997年7月1日,解放日报在通栏标题下,运用了八栏图片,醒目地报道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以突出其在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影响,标题的设计也体现“重大”二字。南方日报则匠心独运地将一、四版连发,左右配以巨幅对联“两制交辉庆世纪梦  相似文献   

5.
今年2月28日的《新华日报》以《竟有这样的劳务输出》为题,刊发了反映盱眙县部分乡镇在组织农民劳务输出中弄虚作假的报道,稿件见报后引起了很大反响。  相似文献   

6.
王德贞 《青年记者》2005,(10):61-62
9月8日,《重庆晚报》以《铜梁母亲索爱心捐款上瘾》为题,揭露了一个自称陈明书的妇女,以“家庭贫困,无力支付女儿的大学学费”为由,寻求媒体支持和社会捐助的骗局。在这篇报道之前,《重庆晚报》分别于7月30日和9月6日,以《从不穿裙子的美女状元》和《无钱买书包高考得第二》为题,对陈明书女儿的情况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7.
从1994年11月三峡工程建设破土动工,到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至135米、双线五级船闸试通航成功,整整十年了。从十年前我身背相机走进三峡,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至今,随着三峡工程建设日新月异,我镜头里的三峡时时换着新颜。大江截流,留住历史的瞬间1997年,中国有两件震惊世界的大事。一是香港回归,二是长江三峡大江截流!这年11月8日下午,全世界的目光向这里聚焦:国家主席江泽民坐在了大江截流的主席台上,国务院总理  相似文献   

8.
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工程进行大江截流.消息传出,国内外新闻传媒千余记者纷纷赶赴宜昌,开始了一场与大江截流之战相呼应的新闻大会战.如今,三峡截流新闻大会战早已鸣锣收兵.作为有幸参与此次新闻大战的记者,我们特意写出参战之中所见所闻所感,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一九九七年可谓是中国电视新闻的直播年:漠河日全食、柯受良飞跃黄河、香港回归、黄河小浪底截流、长江三峡大江截流等等,中央电视台在过去的这一年中现场直播电视新闻的次数之多,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泛,都是前所未有的。当今中国电视业正处于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由于新闻竞争日趋激烈,卫星现场传送技术的普及应用,使越来越多的重要事件,包括突发性事件,将通过屏幕同步与观众见面。直播电视新闻的想力在于让观众同步直接面对事件的过程,这将会是电视新闻发展的一个主流趋势。现场直播这一最能体现电视新闻特点的报道形式的最大的特…  相似文献   

10.
1999年7月18日,在征得新华社《半月谈》编辑及作者的同意后,《中国煤炭报》的《今天》周刊将山西省长治县原县委书记王虎林在(升任长治市委常委)离任前的不到两个月时间里突击调整、提拔干部的行为以《县委书记搞批发两月提拔二百八》为题作了公开报道。8月30日,王虎林当上市委常委3个月后被  相似文献   

11.
全国性的大水,灾害频发。今年天气怎么了?群众在关注灾情的时候,心存各种疑虑,等待求解。今年7月20日,辽宁日报刊登一则报道:《长江洪水大,多亏有三峡》。21日再次刊登报道:《抵御超1998年洪峰,三峡顺利通过“大考”》。两条报道,让人眼前一亮。报道证明:到21日20时,三峡工程共拦洪61亿立方米洪水,下泄流量减少到4万秒立方米左右,大大减轻了下游压力。报道解除了群众对三峡工程的猜测。  相似文献   

12.
2005年6月1日,有关公文的消息,在武汉几家报纸上占了相当大的分量。先来看看《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头版头条登的都是“武汉市重特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办法(试行)”的消息。楚天都市报的标题是:(主题)公共突发事件,让百姓早知道(副题)武汉颁发市府令保障市民知情权。金报的标题花了更多心思,新闻要素更全:(肩题)7月1日起,公共事件应急机制“守护”江城(主题)发生重特大事件,市长任总指挥(副题)信息  相似文献   

13.
1986年11月9日,上海《新民晚报》刊登梁酉廷同志文章《首先报道十月革命的报纸》,指出《中国近代史大事记》(知识出版社)与《近代中国八十年》(人民出版社)中,都说1917年11月10日,上海《民国日报》首载俄国革命成功的消息。次日,《申报》等皆报道十月革命消息。其实,《申报》的报道实与《民国日报》为同一天,不过《申报》未加标题,而《民国日报》则加了比较醒目的标题。  相似文献   

14.
5月9日,北京几家报纸不约而同的报道了一则消息:肇事司机李某成为《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后北京市被吊扣骂驶证一生取消驾驶证资格的第一个司机。有的报纸将“终身禁驾”误与成了“终生禁驾”。例如:北京青年报 A1版的标题是《逃逸司机面临终生禁驾》,北京晨报3版的标题是《门头沟‘5·3’交通肇事逃逸案告破(肩)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时候,南京曾发生某公交车拒载民工的怪事。事隔不久,11月25日,南京某媒体又以《女大学生倒追庄稼汉》为题,报道了辽宁一女大学生“倒追”比她大8岁、丧偶且有一孩子的农民,并嫁给他为妻的事。按理说,这样的事确实新鲜,值得报道。但是,更让我觉得新鲜(准确地说是奇怪)的是,该报竟在大字标题中用了“倒追”二字。  相似文献   

16.
1997年11月8日,举世瞩目的长江山峡工程进行大江截流。 消息传开,国内外新闻传媒千余记者纷纷赶赴湖北宜昌,开始了一场与大江截流之战相呼应的新闻大会战。 如今,三峡截流新闻大会战早已鸣锣收兵。作为有幸参与此次新闻大战的记者,我们特意写出参战之中所见所闻所感,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今年1月,首都新闻单位三峡考察团一行64人到湖北至四川长江一线进行了为期15天的踏勘,新民晚报编委、驻京首席记者孙洪康随团前往。他在旧历岁尾向本刊发来专电,报道考察见闻,反映了当地人民要求三峡工程上马的迫切愿望和许多专家以毕生精力从事勘测、试验、论证等等的辛勤劳动。本刊以《三峡不再朦胧》为题加以发表。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广东新闻传媒运用“隐性采访”手段,采写出一批力作。如《羊城晚报》1994年5月21日头版头条、主标题为《酒楼物价:神仙数?》的报道(下简称酒楼》),《南方日报》1994年12月1日头版、主标题为《这里的黄害何其猖獗》的报道(下简称《黄害》),《羊城晚报》1994年12月3日第二版、主标题为《长夜里,这群潇湘卖花女》的报道(下简称《卖花  相似文献   

19.
2006年9月17日的《信息时报》以《CNN女主播毒舌“杀”人》为标题报道了这么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件: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个两岁男孩特伦顿于8月底失踪后,9月7日,男孩的母亲梅琳达向一档以将受访人当成犯罪嫌疑人进行  相似文献   

20.
1998年11月12日广州日报头版头条《推出更亲和水溶性安全套》,引起的争议至今未息。我认为人们之所以这样关注此事,不是因为报道本身,而是因为报道的标题;也不只是因为这一件报道的标题,更主要的是它代表的一种现象。首先,这篇文章报道的是广州留学回国人员创立的创业园。这在鼓励高科技发展和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今天,具有比较重要的新闻价值,上党报的头版头条无可非议。但是报道的标题却突出了一个容易引人注目的名词“安全套”,由此引起人们对党报该不该如此标新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