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眸4月上旬采访第82医院抢救“3·29”淮安特大氯气中毒事件的过程,笔者最深的体会是:一个新闻干事,必须有雷厉风行的采访作风。闻令“出征”4月1日晚7时许,我正在办公室加班,桌上的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宣传处张处长打来的:经请示联勤部首长批准(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外出要经联勤部首长批准),请你火速赶赴淮安采访第82医院救治“3·29”特大氯气中毒群众事迹,并协调好有关新闻媒体……多年从事新闻宣传工作和抗击非典、抗洪、南京“9·14”汤山中毒事件等重大事件的采访经验告诉我,此事十万火急,怠慢不得。放下电话,我立即…  相似文献   

2.
钱钟书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大学问家,而我只不过是一名普通的新华社记者,没想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我同钱先生有过短暂交往。当他去世的消息传来,我不由得想起与他相见的情景。 那是19年前的事了。这年夏天,我正在北京采访“全国四届人大”。有一天,新华社总社对外部的负责人给我打电话说,香港《新晚报》总编辑向新华社约稿,要求为该报撰写一篇文章,报道钱钟书先生的近况。原因是钱钟书享誉中外,香港以及世界一些地方的华人知识分子都很关心他“文革”后的命运和当前的处境。接到总社通知后,我立即着手联系采访钱钟书。我先打电话给钱钟书任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部办公室,对方在告诉我钱钟书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后说,钱先生深居简出,身体又不太好,恐怕不一定接受记者采访。放下电话,我心里直打鼓,万一钱先生不接受我的采访怎么办?个人碰钉子倒无所谓,完不成任务会使约稿人失望哩! 大约是1979年6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我忐忑不安地拨通了钱钟书先生家的电话,巧得很,接电话的正好  相似文献   

3.
1958年8月6日,是我从事新闻工作30多年生涯中最怀念、也是最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跟随毛主席采访。正值盛夏,天气多变,清早还是红日升腾,不一会就阴云密布,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且雨越下越大。当时任河南日报新乡地区记者的我正在办公室赶写稿子,突然接到地委办公室电话通知我:“今天下午有中央领导同志到新乡县七里营去视察,要作好采访准备。”我问:“是谁去七里营视察?”回答说:“不知道”,我又问:“几点去?怎么走?”要立即赶去!”从电话上的回答声中,我悟出这次采访任务非同一般。我放下电话机看了  相似文献   

4.
一个被列入烈士名单40年的人竟然又活了,这恐怕是谁都不会想到的。然而,他确实真真切切地话着,并且成了举世瞩目的新闻人物。人们自然关心:他是怎样“死”而复活的?送子参军“烈士”归队今年二月的一天,一位农民打扮,满腮白胡茬的老人由他的外甥陪同,风尘仆仆地来到保定驻军某部政治部接待室,他两手紧紧握住秘书处谢干事的手,激动地说:“可见到你们了!”谢干事惊诧地问:“你是……?”“我叫  相似文献   

5.
要一名新闻报道员,平时电话、通信联系最多的就是与报社的编辑,无非是询问投过去的稿件是否合乎要求,请求编辑“笔”下留情,以免自己的稿件被“枪毙”。涉足新闻报道 有些“豆腐块”见诸报端。新闻干事和报道员人人渴望的编辑“约稿”笔者也遇到过,经历之后,才重新认识到了编辑约的稿件,并非是简而略之地写完投过去就可以见报的。每次写稿子,我是改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写得差些火候,直到让新闻干事修改之后,才放心地投到编辑那儿去。一次新闻干事下基层采访,笔者一人留守报道组,突然接到《前卫报》社一位…  相似文献   

6.
8月28日凌晨2时左右。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滴铃铃,滴铃铃……”一阵阵清脆刺耳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吵醒。“半夜三更,准又是那讨厌的电话串线了?!”过去,我常在夜间接到这类莫名其妙的骚扰电话。我睡意正浓,懒洋洋地拿起床头的电话机。“喂!不好了!又发生兵变了!”对方是个熟悉的声音,此刻他讲话的声调显得紧张不安:“反政府军人正在攻打总统府和政府四号电视台!”说完,他把电话挂了。自1985年9月报社派我到马尼拉任职以来,我亲  相似文献   

7.
顶着压力上     
“一个副军级单位,让一个小战士负责新闻报道工作,行不行啊?”去年9月,当我一下子被推到了工程兵工程学院新闻干事的位置上时,不少人的心中都升腾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记得那一天,宣传处长出身的系政委郭宗达大校对我嘱咐了又嘱咐才将我送到政治部报到,政治部副主任张训彩大校又在他的办公室里与我足足谈了两个多小时,才亲自将我领到宣传处。尔后,宣传处长、原任新闻干事一遍遍地向我介绍着学院历年来新闻报道工作的情况,末了又加了一句沉甸甸的话:“小王,在咱们学院的历史上,拿战士当干事用你还是第一个,你可千万要争气啊!…  相似文献   

8.
夏虹 《新闻界》2004,(1):26-26
2004年1月初的一天,天气出奇的冷。编辑部将本刊《事件·背景》版块中“记者行动”这一栏目的选题定了下来:采访2003年11·3大火中因采访受重伤的衡阳日报摄影记者杨帅,其目的在于捕捉这一事件中闪光的瞬间及事件后面鲜为人知的背景……当天,我作为该栏目的编辑,用一种惯常的约稿方式拨通了衡阳日报社总编室的电话。总编室的同志热情地将熟悉杨帅情况的一位记者的联系方式告诉了我。于是,我获得了杨帅的手机号码。“喂,你是杨帅吗?”“对,我是,请问你是哪一位?”手机很快拨通,电话那边传来杨帅微弱的声音。我告诉了他我的身份和意图:请他为…  相似文献   

9.
慷慨赴征途4月10日上午,我接到黄泽民副总编的电话,说报社打算让我带队,和陆铁琳、王燕松一起赴广东采访医务人员抗击非典的有关情况,问我意向如何?我二话没说,立即表示:“没问题。”说实在的,当广东非典硝烟燃起的时候,我和报社许多同志就一直关注那边的报道。4月上旬,听说非典已入侵京城。在此非常时刻,能上一线,  相似文献   

10.
1月16日,作为《新快报》摄影记者,我正在广州火车站采访春运,突然接到报社的电话,让我暂时放下手中的活,即刻去中山市采访非典患者。 到了中山市一家非典定点医院,我克服种种困难,最终拍到三名非典病人,其中两名病情较重已经使用呼吸机进行治疗,另外一名刚被感染者躺在病床上咳嗽。随后,我便立即赶回广州交稿。  相似文献   

11.
记者在采访时,要想探到一些鲜为人知的细节,就要和被采访者交朋友。只有当采访对象认为你真是他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无冕王”时,他才有可能对你敞开心扉、泄露“天机”。去年4月,我去山东淄博齐鲁石化公司采访橡胶厂开展的“创免检”活动。我找厂长、书记谈,找宣传处长和调度处长谈,有关处室和一些重点车间、重点人选代表也谈遍了。按“常规”我可以鸣锣收兵凯旋了。然而就在我要走时,宣传处长不经意说了句“××车间听说有件‘一根油条罚款1000多元’的故事,挺有意思的。不过听说当事人不愿意讲这件事。”尽管我手头的材料当时已算“很丰富”了,但听说还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我立即去采访!  相似文献   

12.
“还没起床啊?中午一起吃个饭吧?”迷糊中,我接了个电话.电话是一个警察朋友打来的. 我一骨碌爬了起来,“哎呀,睡眠不足!你知道我现在在哪里吗?幸好可爱的人民警察昨晚没有行动!”之后,我俩就在电话里哈哈大笑……这是8月1日早上9时许,我在广州市天河区某沐足城里和朋友对话.  相似文献   

13.
由于报告文学是以具有新闻价值的真人真事为写作对象的,不允许虚构,所以报告文学的写作必须以大量的事实为基础。因此,采访——掌握事实,对于报告文学的写作是至关重要的。一、采访前的准备采访前,首先要确定采访对象。采访对象的确定,一般来说有四种情况:1.领导指定任务;2.编辑部命题约稿;3.得到信息,个人发生兴趣(听别人讲或见到报纸上的消息);4.偶然发现,追踪采访。这四种情况,无论是哪种,在采访前都需要想一想:为什么要写?采访对象是否具有“新闻性”或“新闻价值”?其典型性在哪里?同时代脉搏的联系是什么?能否构成文学作品?领导指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妈妈,妈妈,我的足球鞋怎么还没买呀?你可是答应我好长时间了,明天又是星期三,我上体育课要穿的;还有牛奶,这个月的牛奶到现在都没订,妈妈太不守信用了……”我刚跨进家门就听到儿子一连串的埋怨声。面对儿子合理的要求,我只能又一次一脸无奈,深表内疚。唉,欠儿子的这笔帐还得从4月末的一天说起。4月28日中午11点15分,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我请了假准备接儿子去,顺便帮他买双足球鞋。刚下电梯,一个紧急电话将我召到局办公室,然后就得到指令:“立刻到市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指挥部办公室(‘非典’办)报到,协助整理‘非典’办的档案!”。如果说…  相似文献   

15.
新疆新源。新疆伊宁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在北京的七年间,我的又一次惊心而又刻骨的采访,就发生在这里……“我马上关你这个小记者!”2006年6月7日,为了解一宗有关单位数名女职工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我从北京来到新疆新源。“你好大的胆子,竟敢跑到我们这儿来找碴!你知道后果吗?快把你的身份证拿出来,我得先查一下你的身份!告诉你,我们这是监狱,是国家的特殊单位,你以为你想来就来?”当日下午3时刚过,我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市新源县监狱农场办公大楼二层办公室里。在这  相似文献   

16.
最近,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周坤仁上将在后勤工程学院新闻干事陈福强的新闻工作有关报告上批示:“典型宣传不错,有力度、有广度、有深度”、副政委杨德清中将批示:“成绩可佳”。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采访了这位仅从事了4年新闻报道工作,三次荣立三等功,一次荣获二等功的新闻干事。见了面,才知他是个标准的文人:眼镜,害羞,不善辞令。好不容易找到他爱人聊天,进行间接采访,并翻箱倒柜找出他在全国各地报刊、电台、电视台刊播的1100余篇(条)新闻作品,以及100多个荣誉证书,我这才对他4年来所付出的艰辛和取得的成果惊叹不…  相似文献   

17.
又是一个平凡的工作日,“喂,你好!”“太感谢了,我真是遇到了好人……”电话里传来的是远在山东黄县(现为龙口市)逄大爷激动而质朴的声音。 怎么回事?一位外地老人是什么原因诚恳地向工作人员表达谢意?  相似文献   

18.
《中国记者》约稿,说是在农村改革中,人民日报的宣传还是旗帜鲜明的,要我谈点体会。好象这是我们新闻工作的惯例,某事成功了,记者来采访,总要问:“你有些什么体会?当时是怎样想的?……”要是失败的呢?也该有所体会吧。我想到“农业学大寨”,这个持续十年之久的宣传,在人民日报大部时间也是我主持的,它给农村带来的不良后果,已为历史所证明。两段不  相似文献   

19.
震惊中外的深圳“8·5”特大爆炸事故已过去好些日子,但爆炸现场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和勇士们冲锋陷阵战火魔的感人事迹至今历历在目,也体味到记者只有反应快才能赢“第一采访时间”。8月5日午饭后,正在深圳特区报社实习的我感觉有点困,就扑在桌子上睡着了。1时25分,“轰!”的一声巨响把我从酣睡中震醒。瞬间,我感到报社大楼在前后抖动,犹如发生了三四级的地震。奔向阳台,只见报社东北方约4公里地方的上空升起了一团黑色蘑菇云。这时我预感到出大事了! 1时34分,我拿起电话,大胆拨通了119火警电话,询问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对方回话:“在清水河仓储区一危险品仓库发生大爆炸,具体情况不明……”  相似文献   

2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某新闻班在考试中,出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一位记者去采访名人的一件轶事,这位名人回避不谈。你说应该怎么办?是继续采访呢,还是就此结束?”……课后人们争论不休。有的说:“应该继续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