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明日报载文批评“烟草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明日报载文批评“烟草文化”现在,许多东西都与“文化”挂钩。最近,又冒出了一种“烟文化”。光明日报6月15日第3版刊登《“烟草文化”也要“热”起来?》一文,批评目前有人提倡“烟文化”。文章讲:近日看到一则“烟文化”研讨启事。吸烟干国民健康有害,把“烟...  相似文献   

2.
9月22日,《石家庄日报》第四版有一篇体育新闻,标题是《亚洲区预选赛B组第二阶段 中国队要小心提防谁?》,结尾又有一句:“由此可见,中国队在十强赛后半程的征程中,须小心谨慎地提防老对手西亚诸队”。笔者认为,这两处句子中,“小心提防”和“小心谨慎地提防”的用法都有  相似文献   

3.
最近,我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围棋比赛消息,颇有韵味。此文由新华社记者朱国贤采写,撷取的是聂卫平和汉城棋手曹熏铉在第一届“应氏杯”世界职业围棋锦标赛第一局的一个小镜头,刊登在4月2日《新民晚报》第3版上,题为《手抖心不宁》。好在此文不长,仅110个字,如果以电台播音速度计,也只有35钞钟。这里不妨全文照录: “应氏杯围棋决赛的对局室里,聂卫平掏出一支烟,再拿出根精制的烟嘴,反复了多次才把烟插入烟嘴。他的手,在轻轻地抖动。  相似文献   

4.
何谓“职工”?按《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它是职员和工人的统称。“职员”则指的是在“机关、企业、学校、团体里担任行政或业务工作的人员”。但是,现在对“职工”一词的用法不统一,报纸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一是职工包括干部。如去年4月29日公布的《国家统计局关于1981年国民经济计划执行结果的公报》第九项中所说的“全国职工”,即包括干部和工人。二是职工不包括干部。如中国财贸报去年10月26日第一版刊登的一则“通告”中,就有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有意还是无意?陈学良近日阅报发现,6月15日的中央级某经济大报分别在第三版“综合新闻”和第八版“产业财经”上,刊登了一篇标题、内容大致相同,作者(前者标明是记者)完全相同的新闻稿。读后就像“吃了一只苍蝇”,让人极不舒服。  相似文献   

6.
看了3月20日人民日报,我想挑点“小刺儿”。这天报纸可能是“更正”的集大成者。二、三、四版,都有“认错”的启示。我认为这三条“更正”,说明有些编辑同志工作是粗心的,对党的政策和历史缺乏常识性的了解。二版的更正是属对农村政策不够了解。如说:“本报3月17日一版读者来信《乐清县非法买卖土地毁田造屋后果严重》的编者按语中,“农村生产队的土地包括自留地、自留山等,所有权属于国家”,应为“属于农村社队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编者按语,可能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对于责任故可略谈。但是国家与集体,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这是不同的概念。第三版上的“更正”“本报3月16日第三版《医治旧伤,不创新伤》第三段倒数第九行‘比上年增长54.48%’应为‘比上年增长5.4%’。”看起来这是“一点之差”,属粗心所致。四版上的更正,说起来就有些不好意思了,主要是把“戊戌变法”错成“戊戌政变”。说句挖苦话,这个常识性的问题,恐怕连粗知历史的人也能知道。总之,还是希望让办报人员多费点功夫,  相似文献   

7.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使用量词似乎并不困难,却也往往会出错。五月三十一日、六月一日两天的《北京晚报》上就有三处量词使用不当:一是五月三十一日第一版一篇文章的标题“本市有三十六户饭馆恢复老字号”中的“户”,二是六月一日第四版上“国内外儿童图书展览”的消息报道中“国外图书为一千三百多件”中的“件”,  相似文献   

8.
自从1998年3月24日《羊城体育》报在第2版刊出肖晓的报道《“首尾”之战场外音》以来,由于该报道中写道“对于比赛中大连队得到的那个点球,松日俱乐部赛后还一直耿耿于怀。当晚,该俱乐部一位负责人致电本报及其它新闻单位,要求记者在文章中反映此球是裁判员的...  相似文献   

9.
《今传媒》2002,(5)
(一)这个“不”,不可少! 《人民日报》2002年7月27日第 六版,《中国各民族都是祖国统一的缔造者和维护者》一文,中栏第6段,有 “很难设想,如果清朝不把明朝势力达 不到的广大地区重新统一起来,固定 下来,我国疆域会有现在这样大。” 从文章看,“我国疆域会有现在这 样大。”明显是“我国疆域不会有现在 这样大。”或者是用疑问句式“我国疆 域会有现在这样大?” 因为少了一个 “不”意思就全拧了。 (二)“前仆后继”不是“前赴后继”《人民日报》7月26日第十二版,《舞台人语》之《革命诗篇不容亵渎》  相似文献   

10.
在不少报刊上,都时有“凯旋而归”这个提法出现。如今年5月13日《参考消息》第2版上“西方游客纷纷赴美采购便宜货”一文中就有这样的句子:日本人和欧洲人提着大包小包从美国凯旋而归了。其实,“凯旋而归”这一说法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11.
下乡采访归来,总喜欢翻翻报纸,看了4月上旬的几家大报,在制作标题上,雷同的颇多。“不是”什么,“胜似”什么,即是一例。我看这也是一种“套话”,因为出现在标题上,姑且谓之“套题”吧! 如4月3日,中国财贸报第二版刊登的《不是造林站,胜似造林站》,是上述模式;4月4日工人日报第二版的《不是鲜花,胜似鲜花》和4月5日人民日报第三版的人物通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也都是这样的模式!例子还  相似文献   

12.
报刊上的“随笔”逐渐多起来了。人民日报开辟了《市场随笔》专栏后,登了不少好文章,这些文章写得生动、泼辣,引人爱看。如题为《字号老也要店风好》这篇(见2月26日第三版。以下简称“字号”篇),就写得较好。也有个别篇章,如题为《请看看左邻右舍》这篇(见2月13日第三版。以下简称“请看”篇),写得就不够好。“字号”篇说的是北京天源酱园的事情。作者有一天走进这家店门,看见有两位售货员  相似文献   

13.
孤证不足凭一九七九年三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第六版《基努阿一印第安小麦》一文第二段中说: “印第安人在每年庆祝日昝节时,……”。查查一九七五年和一九七八年版的《新英汉词典》,在“sundial”条下,“日昝仪”的解释赫然在目,似乎没有问题了。但如多查几种工具书,就会知道“昝”音  相似文献   

14.
9月11日新民晚报第一版《今日论语》栏的《谁晦气》一文,几处提及林则徐在虎门“烧烟”的事。在该报9月12日第五版《夜光杯》的《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祭》一词中,也有“虎门烈焰腾腾”一句。显然,这都是将林则徐当年在虎门处理鸦片的方法弄错了。长期以来,我发现好多种报纸都曾这样弄错过。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通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大浮雕中的第一幅误为“焚烧鸦片  相似文献   

15.
翻阅报纸,见有杜撰县名的。如: 5月22日健康报第二版刊登李家沅的来信,落款写的是“江西榆县”。 5月22日中国青年报第三版刊登吴共辉的来信,又出现“江西东方县”。笔者是个“老江西”,可从未听说过有叫“榆县”和“东方县”的。江苏省有个赣榆县,我估计写信者在落款时没写省名,只署上“赣榆县”,编辑以为“赣”是江西的简称,便自作聪明地将“赣榆”两字分开,改为“江西榆县”,结果反被聪明误。江西省有个东乡县,而无东方县。我估计来信者将“乡”字写得太草,排字工人排成“方”字,编辑又不认真核对,结果使“东方  相似文献   

16.
近日来,翻阅报纸,发现7月5日农民日报第三版有一篇稿件的大标题是《生产大队的擎旗人》;6月28日解放日报第三版《老兵新传》一文中也多次出现“2队与6队”、“队长”等。时至今日,这类名词以这种形式在报纸上出现,实在有违《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问题出在省市乃至全国  相似文献   

17.
标题特色     
人们常说:“饭后一支烟,胜过活神仙。”但很少有人知道,这句话原是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早期为其产品“白金龙”香烟制作的广告的广告标题。在宣传戒烟活动中,有人提出“饭后一支烟,祸害大无边。”可那些瘾君子还常用这话为吸烟辩解。一个广告标题竟然影响了几代烟民,足见其魅力. 广告标题是广告文稿中标明广告主旨,揭示广告内容的那段最简短最有说服力的文字,字号较大,一般都放在广告正文的前边。广告标题不仅能向受众揭示广告中最重要的内容,给消费者提供选择商品或劳务信息的导向;而且还能吸引他们继续  相似文献   

18.
无谓的同义重复是一种很讨厌的语病。经常遇到的是“报刊杂志”这种说法。例如,《人民日报》1981年11月6日第4版和第8版出现过3次,《光明日报》1981年12月2日第2版有篇文章,其标题是“订阅报刊杂志的苦恼”。此外,也有说“书刊杂志”(本刊1981年第3期第48页)和“杂志刊物”(《人民日报》1982年1  相似文献   

19.
9月11日新民晚报第一版《今日论语》栏的《谁晦气》一文,几处提及林则徐在虎门“烧烟”的事。在该报9月12日第五版《夜光杯》的《林则徐诞生二百周年祭》一词中,也有“虎门烈焰腾腾”一句。显然,这都是将林则徐当年在虎门处理鸦片的方法弄错了。长期以来,我发现好多种报纸都曾这样弄错过。1958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通讯《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就将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十幅大浮雕中的第一幅误为“焚烧鸦片烟”。在关于这幅大浮雕短短一百多字,的记述  相似文献   

20.
赞“涂涂抹抹”在知识和知识分子被贬斥的那些岁月里,编辑工作——一项与知识、知识分子紧密相关的工作——也遭到了池鱼之殃。把这项工作说成是剪剪贴贴者有之,视之为咬文嚼字者有之,贬之为文字匠者亦有之。更有甚者,曾经有过这样的顺口溜,说编辑的劳作不过是——“一杯茶,一支烟,涂涂抹抹又一天。”说来也真够绝的。虽说编辑工作人员,并非个个喜爱饮茶,也未必人人嗜好吸烟,但是,成日伏案握笔涂涂抹抹,则是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