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互动活动重构纸媒的“入口价值”,就是要将活动作为报纸运营的“主战场”,反复、持续地与读者互动,建设起“读者—报纸活动—广告主”这一新的价值链条.惟有价值,方能生存.  相似文献   

2.
王治平 《新闻知识》2000,(9):18-18,8
谈到经济报道.我们会时常听到读者的抱怨,“报纸上的经济新闻难读”;记者叫苦,“经济新闻写不出新意”;编辑苦恼,“编的经济新闻不疼不痒”。类似“产粮多少”、“创产值多少”、“获利润多少”、“套话+数字+过程”式等,简单化、填空武,一厂一店式的报道常常占据着报纸经济新闻的版面,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这与我们新闻工作者对急剧变化着的社会环境缺乏深刻的分析和认识;对变化着的受众的新需求缺乏准确地把握;对新时期经济新闻的特征和社会功能缺乏全面地理解等有很大关系。 在经济活动已经成为社会生活的…  相似文献   

3.
让报纸“动”起来,有诸多途径,其中一条,就是策划各种活动,让报纸与读者互动,在互动中,与读者建立联系,培养感情,在互动中扩大报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刘玉松 《新闻世界》2009,(12):30-31
新闻互动性是与以前“我编你读”的传统单向传递模式相对的概念。简言之,就是报纸与读者的相互交流。包括直接参与性互动和心理互动。直接参与性互动是近年媒体惯用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即媒体通过策划新闻活动让读者参与到新闻事件中去.使读者成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  相似文献   

5.
2006年3月13日,地处“全国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的《合肥晚报》与中科大讯飞公司联手,在全国第一次以“有声报纸”的概念,让读者以语音的形式来接收报纸的新闻。从这一天开始,“有声报纸”客户端被放在合肥报业网(www.hf365.com)首页显著位置。读者只要下载这个客户端,鼠标点  相似文献   

6.
从一定意义上讲,读者与报纸关系的“亲”和“疏”,影响报纸的“存”和“亡”。读者群体社会地位、经济状况、文化层次方面的消长、读者生括方式、价值取向、阅读趣味方面的变动,既能使一些报纸“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会使一些报纸“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报纸路数:跟着读者“感觉”走近年的报纸有三个变化值得玩味。一是晚报受欢迎的程度高于日报(机关报),与读者的亲和力较强。据京、沪、穗、深四城市居民常看的“10种报纸”排名,前3个城市均是  相似文献   

7.
经济日报是倍受读者青睐的一份报纸,她时刻盯住新闻“消费”市场,每张报纸都是“满汉全席”,以独特的风格,让新老读者为之叹服。而“店”大不欺”客”,则是笔者对《经济日报》最深的感触。《三分之一的呼唤》最初是我参加省优稿件评比的评论,谁知在州里初评时,落选好在手头还有一份推荐打印件,便投给经济日报。1987年2月18日,该报在  相似文献   

8.
读者阅读报纸,由头版始。说读者借助头版获得对特定报纸的第一印象,并不为过。然而党报头版又是读者满意程度最低和改革艰难程度最高的版面之一。翻阅国内党报的头版,普遍的印象是:领导入活动和会议报道多,以百姓为对象的报道少;属上级指定的“规定动作”多,体现原创精神的“自选动作”少;官话套话和政绩报道多,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店系统将建立读者档案 开展读者俱乐部活动 本刊讯 为更好地服务读者,引导读者,山西省新华书店将从今年10月份开始逐步在全系统组建读者档案,开展读者俱乐部活动。 该项活动以建立“读者档案卡”和“山西省新华书店读者俱乐部会员卡”为主要形式。其“读者档案卡”全部实行电脑管理。“会员卡”实行一人一卡,且在该省新华书店系统内有效。会员每年只需交10元会员费即可享受优惠和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0.
8月1日.首届“重庆读书月”书展活动在陈家坪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届时,我市百余种报纸、期刊将集体亮相,与全市读者“零距离接触”。  相似文献   

11.
万建辉 《新闻前哨》2013,(11):58-59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都市类报纸勃兴以来.活动策划成为报纸应对市场竞争的“常规武器”。在当前新媒体已实质影响报纸经营收益形势下。报纸活动策划不能再停留在社会单位办的活动前挂名、征集读者参与活动的浅表层面,还需要随社会传播生态变迁而不断创新.进一步提升报纸品牌和增加报纸经营收益。  相似文献   

12.
今年5月,光明日报规模空前的读者月活动,以其“办报须臾不能离开读者”、“报纸办得好坏只能由读者来检验”的宗旨,为今天改革中的中国新闻界留下了一点宝贵的启示。从4月30日的“掬至诚,以告读者”,到5月31日“密切联系读者,深化新闻改革”的总结,短短31天中,光明日报的《读者之声》专栏共收到来信数千封,读者专线电话的铃声响过上千次。十几位长年订阅《光明》的老读者被请到报社座谈、参观;一批知名学者、专家为报纸题字赠言;由部分新闻界、文艺界、企业界领导人作评委的“光明日报好新闻评选”,有26000余名读者热情投票。最多的一天,紧张忙碌的计票组竟收到投票信2388封!  相似文献   

13.
『有声报纸』——报纸多媒体化的新尝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月13日,地处“全国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合肥的《合肥晚报》与中科大讯飞公司联手,在全国第一次以“有声报纸”的概念,让读者以语音的形式来接收报纸的新闻。从这一天开始,“有声报纸”客户端被放在合肥报业网(www.hf365.com)首页显著位置。读者只要下载这个客户端,鼠标点中的新闻将会自动通过电脑的麦克风播放。网民还可选择男声、女声和背景音乐。《合肥晚报》“有声报纸”的宣传口号是:“最便捷的听报服务,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最轻松的娱乐方式.最新鲜的新闻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现代报纸对版面的处理越来越重视,好的版面结构不但优化了采编信息,而且体现着报纸的风格特征,提升了报纸的品牌形象。报纸版面形式越来越重要,其作用主要通过读者的“第一眼”形成,因此有人就提出“新闻进入视觉时代”,在业界还产生了“视觉新闻”这个概念,其研究目的就是探讨如何通过组合各种版面语言元素来处理新闻,吸引读者,精化版面,提升报纸的形象,达到新闻采编和读者视觉之间的最大和谐和结合,产生共鸣,使新闻价值得以提升。那么现代报纸,特别是主流报纸又是如何整合、优化这些元素的?本文即对此作一初步探讨。一、突出新闻,营造视觉…  相似文献   

15.
报纸的“卖点”往往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报道中产生。“卖点”新闻能为报纸叫座,并能引起社会反响。因此,抓好报纸“卖点”新闻应注意与促进社会稳定相辅相成。片面地抓报纸“卖点”而不顾及社会效果,就与新闻“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宗旨相悖;过分自缚手脚。完全回避“热点”问题,则会失去战斗力,报纸就脱离读者,没有生机。 既要注重经济效益 更要关注社会效益 一张报纸,要真正走向市场,它必须对读者具有磁石般的吸引力。这对于晚报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衡量一张报纸“卖点”选择准确  相似文献   

16.
谁是报纸的“重量级消费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关于报纸的“重量级消费者”的操作性定义读者是报纸这一传播产品的消费者。对于读者作为报纸消费者的划分可以从两个维度上加以区别:一是从读者对于报纸的行为依赖程度上划分──经常还是偶尔;一是从读者对于报纸的心理依赖程度上划分─—非常重要还是无关紧要。如果我们把这两个维度加以交叉,我们便可以得到读者作为报纸消费者的3种“量级”:轻量级消费者、中量级消费者、重量级消费者。所谓报纸的重量级消费者是指那些既认为读报非常重要,同时又有几乎天天接触报纸的实际行为的读者;所谓报纸的轻量级消费者是指那些既认为读报不…  相似文献   

17.
一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决定着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而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又决定着报纸的传播效果。为此,每一家报纸都要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和评价,力争提高读者的信任度,扩大传播效果,增强社会效益。 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题为《我们的心愿——就人民日报改版30周年致读者》的文章,向读者表明报纸改革的愿望,并提出了要把报纸办得“可读、可亲、可信”的目标。从1986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版面的变化,读者已经明显感觉到报纸正在努力塑造一个令读者感到“三可”的形象。读者纷纷致函人民日报编辑部,支持报纸的改革。当时全国记协  相似文献   

18.
6月26日下午,青岛晚报编辑匡志刚正在写着即将重新启动的“晚报记者在社区”活动的主题报告,这时,一位读者打来电话说:“现在非典过去了,各行各业的活动都重新开展起来了,你们的记者进社区活动是不是也该再搞起来了……”听到这里,作为一个做了10多年读者接待工作的老记者、老编辑,深深为之感动,“晚报记者在社区”活动确实实现了报纸与实际、与生活、与读者的贴近,广大读者已经对它产生了浓厚情谊。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青岛晚报》作为青岛市民十分喜爱的一张生活类报纸,从总编辑到部主任、到编辑记者都在思索着一个问题———编辑部该怎…  相似文献   

19.
准确定位是办好栏目的前提为什么有的读者喜欢看这种报纸,而有的读者却喜欢看另一种报纸我想,受读者青睐的报纸,除了好的标题、好的文章、好的版式之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报纸的定位问题,即你这张报纸是办给什么人看的,它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哪些人我们必须首先具有这种定好位置的意识,才能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及其不同的阅读口味,设置出一些好的栏目去吸引读者、去占有市场。《语文报·初中版》是一份面向全国广大初中生,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的专业性较强的学习辅导类报纸。多年来,它一直紧紧围绕着“读”“写”“说”“想”“练”“…  相似文献   

20.
我在资料室工作,经常读报,尤其爱读报纸的补白,也十分乐意为报纸写一些补白文章。纵观全国各地的报纸,新民晚报的补白最多,内容也比较丰富,古今中外、名人轶事、文体艺术、生活趣闻、情操礼仪等,无所不包,似可称为“报纸补白之首”。所谓“补白”,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即:“报刊上填补空白的短文”。为什么报纸需要补白,办报人乐于用它来调剂版面?我想,首先是报纸配上与新闻有关的补白,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新闻的来龙去脉,扩大读者的视野;其次,补白能使读者在读报困乏时,换换“口味”,调剂精神。一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