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西汉初年,奴隶制复辟势力和地主阶级之间进行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情景。生气勃勃的地主阶级,既要粉碎被打倒了的奴隶主阶级的复辟阴谋,防御匈奴奴隶主贵族随时可能的侵扰,还要解决一个新问题,即反对蜕化成奴隶主复辟势力政治代表的诸侯王的篡权活动。认真总结这一段历史的经验,尤其是西汉王朝和刘濞等复辟势力斗争的经验,可以得到某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战国末期,在奴隶起义的推动下,新兴地主阶级在许多诸侯国取得了统治地位。新兴地主阶级要建立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奴隶主贵族要维护和复辟奴隶制。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以孟轲、荀况为代表的儒法两条路线的激烈斗争。这场斗争,深入到哲学、政治、经济、历史、教育等各个领域。反映到文艺上,就是文艺是为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服务,还是为复辟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统治服务;是为法治路线服务,还  相似文献   

3.
西汉关于盐铁官营的大论战,是奴隶主残余势力伙同地主阶级中的保守派,向新兴的地主阶级猖狂进攻,妄图复辟奴隶制的一次大的阶级搏斗。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作指导,研究这场斗争,可以看到:当新兴的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后,加强专政,打击代表复辟势力的社会基础并防止产生新的复辟力量,具有何等迫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而这对于我们今天认真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深入理解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在封建制代替奴隶制之初的战国后期,垂死的奴隶主阶级和新兴封建地主阶级之间夺权反夺权、复辟反复辟的斗争十分激烈。奴隶主阶级在政治思想方面的代表,孔孟儒家学派,大肆宣扬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妄图复辟奴隶制度。因此,在政治思想战线上批判孔孟儒家学派的反动理论,就成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任务。实际上属于法家学派的荀子(活动时期约在公元前298年——238年)及其学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年——232年)正生活在这个时代。  相似文献   

5.
吕不韦是我国战国末年工商奴隶主旧势力的政治代表。他靠搞政治投机,由一个大商人奴隶主,一跃而成为秦国的丞相。吕不韦窃据秦国大权以后,推行了一条复辟奴隶制的政治路线,并把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儒家学派大量引进秦国,撰写《吕氏春秋》,为其复辟奴隶制大造舆论。《吕氏春秋》出笼后的第二年,以吕不韦、嫪毒为首的奴隶主旧势力阴谋发动政变,夺取秦国政权,但旋即被粉碎。由吕不韦等人掀起的这场轩然大波,是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复辟和反复辟斗争的继续,也是新兴地主阶级在即将取得全国政权的前夕,新旧阶级之间的一次大搏斗。分析这场斗争的由来,剖析《吕氏春秋》尊孔反法的实质,揭露吕不韦复辟篡权的罪恶阴谋,这对于批林批孔,批判尊孔反法思想,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即位时,封建制已基本确立,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封建制旧痕迹没有彻底铲除,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复辟势力的斗争,还十分尖锐、复杂。汉武帝执政期间(公元前一四○——前八七年),继续推行法家路线,运用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力量,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各个领域内大力清除奴隶制旧基地,打击奴隶主复辟势力,使封建制逐渐巩固下来。用马列主义观点总结汉武帝时期铲除旧制度痕迹斗争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奴隶社会的末期,奴隶们的斗争使奴隶主的统治无法维持下去.在这种阶级斗争的形势下,新兴地主阶级利用了人民的力量展开了向奴隶主阶级夺权的斗争,进行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革命.地主阶级夺权的胜利标志着历史进入封建社会时期.我国的封建社会历史是从春秋战国之交的公元前四七五年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史上,出现过两种类型的变法运动。商鞅、吴起变法是在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社会大变革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向没落奴隶主阶级夺取政治、经济权力的斗争,它实质上是地主级阶对奴隶主阶级的革命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属于另一种类型,它是在我  相似文献   

9.
毛主席指出:“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秦始皇是地主阶级取得统治权力后一段时间内的杰出的政治代表,对历史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然而,两千多年来,不少反动阶级的代言人,总是咒骂秦始皇.这是阶级斗争的反映.秦始皇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呢?秦始皇生在战国末期.这时,由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两种制度、两个阶级的斗争十分激烈.奴隶主贵族力图复辟,地主阶级努力巩固自己的政权.这是历史的重要时刻.谁能顺乎历史潮流,促进封建生产关系发展,谁就能对历史作出贡献.秦始皇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走上  相似文献   

10.
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生活在战国末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同没落奴隶主阶级围绕前进与倒退,复辟与反复辟,进行着激烈的斗争,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主张革新、前进,反对复辟、倒退,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儒家的反动思想,系统地总结并发展了前期法家的进步思想,为建立和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出  相似文献   

11.
孟轲(前372?—前289?)是战国时期儒家思孟学派的主角.生当奴隶制崩溃,地主阶级成了新统治阶级,而奴隶主还留有残余势力的时期.当此时刻,剥削阶级的思想家,必然代表其中一个阶级的利益而出场.至于孟轲代表哪个阶级,是可以通过"百家争鸣"展开讨论的,但是"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搞什么"批儒评法",形而上学地划定框子,只要是儒家,就给以什么倒退、复辟派的称号.就这样,孟轲被指为奴隶主复辟派.但实际是怎样?我们还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根据事实,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12.
春秋战国时代,儒法两家之间的路线斗争是十分激烈的,这个斗争既表现于思想政治领域,也表现于经济领域。春秋时代,连绵不断的奴隶起义摧垮了腐朽的奴隶制度,推动了新的封建制度的产生。与此同时,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日益增强,并向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展开了夺权斗争。到战国时代,各个诸侯国家里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先后被推翻,新兴地主阶级相继夺得政权。但是,当时奴隶制生产关系还远没有被完全消灭,被  相似文献   

13.
两千多年以前,正当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转变的春秋末期,反动的奴隶主贵族的思想家孔老二,为了挽救奴隶制即将灭亡的历史命运,声嘶力竭地叫嚷要“克已复礼”。两千多年以后,社会主义正在我国胜利地前进,叛徒、卖国贼林彪代表新老资产阶级的利益,妄图复辟资本主义,再次打出“克己复礼”的黑旗。孔老二一往深情的“礼”是什么?要而言之,便是奴隶制法权。林彪“念念不忘”的礼又是什么?根据揭发出来的大量材料,资产阶级法权是其重要内容。林彪、孔老二这样一对复辟狂,维护和复辟自己阶级的  相似文献   

14.
孟轲(约公元前389—305年),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出身贵族。曾受业孔丘嫡孙子思之门,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复辟奴隶制的顽固派。战国中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急剧变革的时期。奴隶主的统治由于长期的奴隶起义以及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斗争,已经奄奄一息,正在被新兴的封建统治所代替。尽管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奴隶主贵族并不愿自动退出历史舞台,他  相似文献   

15.
顽固地维护没落奴隶制的反动思想家孔老二,为了维护和复辟没落的奴隶制,推行了一条“克己复礼”的反革命的政治路线。与此相适应,他又推行了一条复辟奴隶主阶级文化专制主义的反动文艺路线。叛徒、卖国贼林彪不但把孔老二破烂不堪的“克己复礼”的黑旗作为他进行反革命复辟的总纲领,而且捡来了孔老二的反动文艺思想,作为他进行反革命复辟活动的一个工具。因此,在深入进行的批林批孔斗争中,批判从孔老二到林彪的反动文艺思想,揭露其利用文艺进行反革命复辟的罪行,是我们的一项重要战斗任务。  相似文献   

16.
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处于被消灭过程中的没落奴隶主阶级推行着一条复辟倒退的政治路线,而正在为巩固封建政权而斗争的新兴地主阶级,则推行着一条革新前进的政治路线。两条根本对立的政治路线,决定了两种根本对立的军事思想。战国中期最坚定的法家商鞅,在泰国推行了一条当时最彻底的变法革新路线,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商鞅的军事思想,是他的政治路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奴隶主阶级、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它们取得统治权力以前和取得统治权力以后的一段时间内,它们是生气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进者,是真老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正是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革命高潮时期。这一时期的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如韩非、秦始皇等,旗帜鲜明地推行法家路线,实行对奴隶主阶级的专政,“峭其法而严其刑”。他们对没落奴隶主阶级的意识形态——孔孟之道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斗争;对儒家的反革命活动,实行严厉的专政。秦始皇采用“焚书坑儒”的革命措施,沉重地打击了儒学和儒家反动派,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但是,封建社会是刚刚从奴隶社会产生出来的,它在经济、道德、精神各个方面不  相似文献   

18.
西汉前期,奴隶主复辟势力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一直进行着尖锐复杂的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这场斗争是在各条战线上进行的,经济领域的斗争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西汉前期法家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随着反复辟斗争的深入也在不断发展。他们吸取了秦王朝灭亡的教训,逐渐认识到限制和消灭分裂复辟势力的重要性。特别是着眼于摧毁分裂复辟势力的经济基础,发展封建经济,以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政权。  相似文献   

19.
大约从公元前七世纪起的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大变革时期。当时,奴隶们反对奴隶制的伟大革命暴动,如同燎原烈水,越烧越旺,无情地、猛烈地焚毁着腐朽、没落的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反动透顶的奴隶主阶级,以临死前最疯狂的野蛮屠杀,抗拒革命的潮流,妄想挽回自己即将覆灭的命运。法家所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在这场大动荡中产生了;它顺应历史的潮流,在同儒家所代表的奴隶主势力的激烈斗争  相似文献   

20.
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荀子的《天论》是一篇论述“天”和“天人关系”的文章。为适应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上变革与反变革、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哲学上展开了大道观的论争。《天论》就是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从朴素唯物主义的角度,总结这场沦争的重要著作。 “天”是不是有意志,有没有一个主宰万物的上帝,这是当时哲学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荀子的《天论》明确提出“天行有常”、“明于天人之分”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科学地阐明了“天”只是自然现象,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它与人世的吉凶、治乱无关;人应当在自然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控制它、利用它,使它为人类服务。荀子唯物主义的宇宙观,产生在战国晚期生产和科学比较发展的基础之上,集中反映了当时新兴地主阶级变革政治的进步要求,有力地批判了维护奴隶制反动统治的“天命”、“畏天”、“天人合一”等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天道观。《天论》所阐明的朴素唯物主义的宇宙观成为法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哲学基础,成为当时批判儒家妄图复辟奴隶制的种种反动言行的锐利思想武器。它不仅在哲学上的两条路线斗争中捍卫了唯物主义,而且在政治上也是对奴隶主阶级的致命打击,并为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制造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