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武术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其认识论、方法论与道家思想发生了直接联系,形成了“以静制动,动静自如”;“以柔克刚,刚柔相济”;“后发先至,崇下尚退”的战略理论。道家思想被认为是武术文化的理论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从道家思想中汲取了许多重要观点,对武术自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直至如今,以道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哲学思想对促进当代武术文化的现代推广和发展仍有一定的借鉴和推动。  相似文献   

3.
武术电视传播:文化为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讲用 《体育科研》2009,30(4):55-58
中华武术是受中国传统儒、道、墨、释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体育文化,讲求武德伦理、自修兼济、艺术审美,蕴含着儒家的仁义思想,墨家的非攻思想,道家的自然思想,佛家的救世思想,强调身心一元;目前中国电视对武术以固定化栏目传播的主要是技击武术。对武术技击的放大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戕害了武术文化,导致了受众对武术的误解,从长远来看不刹于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承;在后奥运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武术电视传播需以“文化传播”为魂,采用“文化、技击、艺术”等多元传播形态,运用多种节目形式展现武术的“原貌”与“全貌”。  相似文献   

4.
杨群力 《武当》2003,(1):26-28
一、武当武术养生特点 (1)武当武术养生的思想基础是重视今生武当武术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而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精义。道教对人生是  相似文献   

5.
论武术文化的层次结构与道家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其认识论和方法论对中国武术文化思想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道家思想对武术文化结构各层面的影响,探讨、研究、揭示武术文化及其结构与道家思想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道家”思想看我国明、清时期武术文化的繁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申亮  肖焕禹 《体育科研》2004,25(3):24-26
明、清时期,我国武术文化出现了一个繁荣阶段,以道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其发展起到了极大理论支持的作用.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这一时期武术文化的特点和道家思想中的一些观点进行分析比较,阐述这一时期武术文化汲取了道家思想中部分的观点作为其自身发展的理论基础,并提出其对促进当代武术文化发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内部饱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理论和方法。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在其自身的发展中从道家思想中汲取了许多重要内容,对武术自身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从道家本体论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关系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探讨,对传统武术文化蕴涵的道家思想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着重探讨了道家思想对体育文化的双重价值影响,一方面是道家思想中有许多关于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内容,这些内容通过以后的道教,对于以吐纳导引为特征的气功与武术等中国式的健身方法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道家文化天生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体育的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华武术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哲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中华武术思想的历史渊源与表现特色作了论述。文章认为中国古代道家哲学的本体论构成了中华武术的认识论基础,这主要反映在武术思想中的道论、气论与天人合一论。文章指出中国古典哲学的朴素辩证观是中华武术方法论的基本原则,表现在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思想成为武术的战略原理,阴阳辩证法构成了武术技击方法,以及武术思想中的形神统一观。文章还分析了儒家仁学对中华武术的深远影响,指出“仁义”观念成为中华武术伦理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冲突与武术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古代、近代和现代中华武术与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认为:中华武术因吸纳了西方先进的体育文化而提高了其观赏性、规范化和现代化程度;但中华武术不可完全模仿西方文化,应将武术“西化”转变为武术“化西”,既要保持传统,又要融会中西,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武术体系,实现武术文化的现代转型与重建。  相似文献   

11.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出了许多的灿烂文化,有些民族文化已被国人给遗忘,有些民族文化已超越民族的界限,被其他民族发扬光大.作为民族体育文化的瑰宝——武术,却能长久不衰的屹立于中华历史几千年,必有其独特的魅力.提及武术,人们常常关注的是其外在形式,而往往忽略其文化内涵.文章试图以兵家、道家、佛家、儒家的思想精髓为背景,挖掘传统武术的魅力,从而了解传统武术的文化内涵,以尽中华儿女微薄之力,同时希望中国的传统武术家能够引领我们的民族传统武术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武侠电影作为我国特有的电影类型样式,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审美特征。武侠电影作为一种独特的影视文化,囊括了中华民族固有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学文化思想,但是随着武侠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凸显出多元化的文化价值趋向。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术近代以来在西方体育思维映照下中国武术的发展进行了文化学层面的思考: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所发生的巨大变革直接导致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文化断裂,导致武术西方体育进程的开始;西方体育思维的确立使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远离传统,直接影响了中国武术的当代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了与中华武术理论有密切关系的儒、道、佛以及传统中医理论的中国古代思想的理论,以次阐释了武术的基础理论思想,对中华武术理论的完善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术套路产生的传统文化背景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中国武术套路练习的存在和发展是武术运动形式的重要特点。它表现为高度的程式化。其产生和流传是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所决定的。“道”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人把“闻道”作为追求的目标,这是武术套路产生的思想基础。崇礼是其产生的伦理道德基础。而中国文化的家族本位性也有利于武术套路的发展和延续。  相似文献   

16.
从先秦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基本理论入手,探索先秦身体观语境下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研究及其现实意义。先秦时期,在不同的思想背景和治学传统下,形成了儒家社会化身体观、道家自然化身体观、医家实体化身体观;儒、道、医三家身体观各有千秋,共同筑造了中国古代先秦身体观的理论大厦,这三者分别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施加了社会化、自然化、和实体化的影响;诞生在这一片身体观土壤中的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在社会伦理层面、万物自然层面及人体自身生命结构层面对当代体育文化有所补足。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传统文化回归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断提升的社会背景下,对长期氤氲于道教文化下的武当武术文化遗产展开述评,对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分析。研究指出,对武当武术的相关研究主要聚焦于3大模块,其一,武当武术文化遗产"挖掘与整理"研究;其二,武当武术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其三,武当武术文化资源"转化与开发"研究。以上这些分类梳理旨在厘清武当武术的现实发展概况,阐述其蕴含的内在价值意义,从而进一步促进武当武术文化发展,彰显国家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