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想在数学课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组织学生开展积极有效的自主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充分发挥教育的效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育中我们要追寻数学本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要让数学课堂回归数学思考;更要注重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我们的数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把数学学习活动变成学生的精神需要,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的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构建学法模式的课堂教育结构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学法,是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并存的课堂活动形式,其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较好的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4.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生活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思考、积极合作、真诚交流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让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操作、交流,使学生学会站在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其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才能让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的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构建学法模式的课堂教育结构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学法,是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并存的课堂活动形式,其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较好的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7.
范越 《科教文汇》2007,(2X):79-79
数学课的课堂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因此,构建学法模式的课堂教育结构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这种学法,是学生自学与教师指导并存的课堂活动形式,其价值就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得较好的课堂效益。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在小学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有些学生感到在数学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低下。新课标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生活教育来提高课堂有效性。所谓生活教育,就是教师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运用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那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中进行生活教育呢?下面的内容会做出简要解析。  相似文献   

9.
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靠模仿与记忆,创新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不妨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刘芳 《知识窗》2010,(2X):18-19
<正>"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论,也就是要让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从  相似文献   

11.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兴趣化学习,围绕这一教育理念积极开展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上能够积极跟随教师讲课思路学习,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教师通过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把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中,为课堂教学增添新色彩,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堂能够更加直观感受小学数学魅力。教师也要在课堂上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时刻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质疑进行探讨解决,给予学生鼓励,建立学生学习数学自信心,实现平等和谐课堂。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重新认识数学、感悟数学,不断更新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努力创建既宽松、富有人情味,又便于学生善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的智慧和魅力,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又要密切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让数学走入生活,让生活走进数学。  相似文献   

13.
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突出"以生为本"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实现的目标之一,要实现以学生为主,教师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创设有价值的、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意识,实现真正的数学教育。  相似文献   

14.
兴趣和信心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全日制义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  相似文献   

15.
焦兵 《科教文汇》2008,(13):76-76
一、数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习现实的数学 数学本源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作为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的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资源,把有限的数学知识源于无穷的生活情境中,  相似文献   

16.
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引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让学生知道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方法、过程的简单堆砌与叠加,它应该有其他学科所无法代替的特有的教育和文化价值。让学生追溯到数学知识的起源,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门知识,还原数学的本来面目,展现数学的意趣和价值。通过把数学史带入课堂,让学生更加了解数学,愿意亲近数学,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兴趣,能更好的学好数学。教师通过在课堂中对数学史的引入,知道课堂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周丹丹 《科教文汇》2008,(34):126-126
数学教学是思维活动的过程,评价是联系教师与学生思维、情感的主要环节。评价实施得好,可使教师与学生同时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轨迹,从而为教与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保障,使每个学生既学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和把握思维方向,从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8.
朱崇富 《科教文汇》2009,(17):143-143,167
快乐是每个人都想拥有的。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许多同学不想学习数学,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甚至讨厌数学。面对如此情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考虑些什么,又应该做些什么?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如何让学生在学数学中拥有快乐?就让我们用不息的激情去点燃学生。用美丽的情境去开启学生,用灵活的教法去孕育学生,用生动的游戏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数学中真正得到快乐。  相似文献   

19.
课改的全新理念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育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都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教育的使命是让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创新教育,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个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为了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应该从课堂创新教学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体会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是主动获取的过程,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和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还应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引导他们亲历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提高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