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要素治理是数字时代助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支撑。通过强化数据要素与国家治理深度融合,能够加快建立数据驱动国家治理的新模式,推动国家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和高效化。欧美等国不断加强数据要素治理的顶层制度设计、技术创新应用、协同治理机制和全球治理合作,有效提高了数据要素治理水平,为我国提供了经验借鉴。不过,受数据要素的虚拟性、涉及主体较多、泄露风险较大、技术支撑水平要求较高等特点的影响,目前我国数据要素治理仍面临着协同治理机制不健全、伦理治理机制不完善、人才和技术基础较薄弱等挑战,无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以满足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需求。新时代迫切需要面向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需求和应用场景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数据要素治理体系,树立兼顾公平、效率与安全多方位发展的治理观念,构建政府、市场与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共治的治理模式,强化科学、技术与制度多维协同驱动的治理思路,完善人才、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保障体系,以提高我国数据要素治理水平,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2.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转型路径及量化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企业正经历从行政型到经济型的公司治理转型,呈现为渐进性、双重性、间断均衡性及路径依赖性.在现代企业制度渐进过渡的基础上,归纳了国企治理转型路径一方面体现为治理主体与治理边界的变迁,另一方面为从传统的行政型治理到内部人控制进而到经济型治理机制建设的层次性演进,最后构建了治理转型的双重量化体系.  相似文献   

3.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成效直接关系到企业、资本市场以及整个国民经济能否健康发展。针对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过程中出现的股权集中度过高、股权结构分布不合理、资本市场不够完善等问题,对我国上市公司的目标模式进行探讨并从上市公司内部、外部治理的角度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治理的概念与要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连接和计算能力这三大要素变得更加经济和便利,大数据应用将会变得越来越普及,如何发挥大数据应用的作用正是大数据治理关注的问题。从目的、权利层次、对象和解决的实际问题4个方面深入探析大数据治理的内涵,分析大数据治理应重点关注的领域,构建大数据治理框架,并进一步讨论大数据治理面临的挑战。论文在大数据治理内涵剖析和大数据要素框架构建方面作出新的尝试,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知识治理是指从组织战略出发、运用一系列治理手段作用于知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组织安排,其强调提升知识过程的组织能力。知识治理超越了知识管理的范畴,为组织与知识之间的衔接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解释。当前知识治理仍处于研究初期,急需对知识治理的概念内涵和理论架构形成一致认识,以搭建知识治理的理论框架。因此,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国内外知识治理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对知识治理的源起、理论基础以及内容要素方面的前沿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包含知识目标、知识治理手段、原则、对象与绩效的知识治理研究框架,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知识治理研究的深入探讨提供导引。  相似文献   

6.
集群治理的一般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产业集群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突出,其潜在的或已暴露的问题也引起了理论界和实业界的高度重视,可以说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都与集群治理相关,本文通过回顾与评价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试图对集群治理的结构、模式、机制与绩效评价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最后简要回顾了国外在集群治理方面开展的一些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7.
万岩  张一帆 《科研管理》2021,42(8):192-20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激发了国内学术界对国家治理及国家建设问题的研究热情。由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问题是近30年才得到国际学术界重视的议题,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和文本分析的方法,探讨了该领域的研究成熟度、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别以1998—2017年间CSSCI和SSCI作为中文文献、英文文献的数据来源,利用文献题录信息统计分析工具(SATI),根据布拉德佛定律(Bradford′s law)、洛特卡定律(Lotka′s law)和文本分析,我们发现:(1)“国家治理”研究在国内尚在初始阶段,在国外虽然起步较早且仍在平稳发展,但均未达到一个完全成熟的研究领域。(2)国内的国家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及其现代化、依法治国、协商民主等方面,其研究重点深受国家政策的引导和影响,研究热点随着政策改变较为明显。国外的治理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欧盟、民主、责任、监管、政策、政府、全球治理等方面,且长期以来无明显的较大的变化,但近些年来“中国(China)”成了国外治理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成为影响政府体制变革的基本变量,国际电子政府实践出现连接性治理的最新趋向。本文一方面从实践层面介绍了北美、亚洲、欧洲等地区连接性治理的最新动态,另一方面从理论层面,在整体性治理框架的分析比较基础上,从治理理念、参与主体、组织架构和工具手段方面剖析了连接性治理的深层涵义。进而结合中国电子政府进程和政府改革实际,指出了国际上的连接性治理实践对我国电子政府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健全和完善国家科技治理体系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政策意义的研究课题。在考察科技治理思想和科技治理问题的基础上,以系统分析为方法,以治理理论、创新理论、科技政策与管理和科学与社会为理论视角,结合国际上科技治理实践和体系建设的实践,阐述了科技治理体系意义及其构成要素,对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的整体架构做了理论探索。研究得出结论:国家科技治理体系具有明确的价值导向、多重目标,国家科技治理体系由战略—领域—研究计划—研究活动—结果及影响等几个层面的治理构成,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理论研究表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政策措施要沿着明确治理的方向性、加强宏观战略治理和政策协调、扩大研究机构的自主性和完善主要政策工具等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形成了空前繁荣的网络社会,释放了社会交互中蕴含的巨大生产力。同时,网络社会中出现的电信诈骗、隐私泄漏、网络公害、算法歧视等问题,对社会秩序与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为寻找网络社会治理途径,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建设,文章首先在用户身份治理、网络行为治理和算法治理3个典型场景下分析网络社会中遇到的新问题,及其对经济、社会与安全造成的风险,并对问题治理中所遇到的关键挑战进行剖析,进而从芯片、系统和算法3个层面提出网络社会现代治理的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1.
科技伦理治理整体性视角的形成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科技伦理转向科技治理的现实驱动;二是科技治理转向伦理治理的理论使然。在二者的耦合作用下,科技伦理治理从治理对象、治理主体和治理环节3个维度实现了科技伦理和治理的有机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了自身的行动框架。就该行动框架的构成而言,其内涵包括:针对伦理难题的敏捷治理,多元主体展开的协同治理,深入“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治理。在整体性视角下阐释科技伦理治理内涵的意义在于,其可以在理论构建、治理效能和实践有效性上为推进科技伦理治理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黄锦华 《大众科技》2013,(5):297-299,303
全球价值链(GVC)是最近十几年新兴的分析框架,治理是其核心概念之一。文章主要回顾国外关于GVC治理的含义、模式、成因、应用及发展趋势等研究,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3.
1992年,"智能建筑"的概念随着AT&T综合布线系统进入中国,并且迅速的掀起了一场"智能化"的热潮."智能住宅"、"智能小区"、"数字化城市"等广告层出不穷.针对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治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家实验室是新时期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引领,其落地和运行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为形成地方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的可持续动力,需要发挥好中央与地方积极性、统筹好国家与地方利益、兼顾好长远与短期利益。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系统性、协同性视角出发,提出了地方政府支持国家实验室建设的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策略:重点一是依法依规,明确中央和地方在国家实验室建设和运行中的权责,二是由地方政府构建基建、科技、产业等领域协同发力的综合保障体系,促进地方和实验室协同发展,三是优化地方政府、企业等的考核方式,调动相关方积极参与。通过以上策略的实施,力争实现服务国家战略、保障地方高质量发展、支撑国家实验室高效创新等多方面的共赢。  相似文献   

15.
组织际关系治理是以企业间的竞争合作为基点,以提高组织间关系治理绩效、保护和增强自身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能力为目的,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讨论了不同学者对组织际关系治理内涵的阐述,在相关文献基础上,从交易成本理论、社会关系理论、基于资源的观点和通信信息技术战略等视角出发,系统总结了影响组织际关系治理的关键因素,重点对组织际关系治理框架进行综述,并分析了各种研究框架的理论视角、治理机制、应用领域、研究方法以及控制变量等,为组织际关系治理的理论研究提供素材,为我国企业在建立各种合作和交易关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管理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推动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成为在未来世界竞争格局中把握战略主动的重要抓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大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不断优化国家治理组织系统结构、提升并完善国家治理者的素质和方法方式,加快赋能国家治理高效化、科学化、智能化和精细化。现阶段我国国家治理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仍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面向国家治理的数字技术发展亟需场景扩展和人才供给,同时数字技术的负面效应对国家治理提出新要求。文章基于当前我国数字技术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发展需求,提出促进数字技术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加快助力我国达到全面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7.
1992年,"智能建筑"的概念随着AT&T综合布线系统进入中国,并且迅速的掀起了一场"智能化"的热潮。"智能住宅"、"智能小区"、"数字化城市"等广告层出不穷。针对我国智能建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进行治理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非政府组织外部治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钮菊生  张敏 《学会》2007,(7):12-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同时,在经济和政治结构分化的基础上,开始了中国社会领域自治化的进程,其主要标志就是非政府组织的产生和发展。非政府组织能否有效管理政府让渡的社会公共事务,一方面取决于非政府组织内部治理结构的合理与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如何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的外部治理。我国非政府组织外部治理的主体是政府,对非政府组织进行有效的外部治理,需要政府、社会、公众、媒体制定各自层面的制度规范,为非政府组织的外部治理提供法律依据,使非政府组织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行为,促使非政府组织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既是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其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公民参与是社区治理应当重视和吸纳的关键性要素。目前我国社区治理中的公民参与存在总体参与率较低、参与不平衡,非政治性参与为主要内容,参与形式单一、渠道不畅等不足。为了优化社区治理、促进社区和谐和人的现代化目标。应通过注重内容和形式、提升参与效能感、完善制度化环境和科学定位社区组织的角色等途径,有效促进公民社区参与,推动社区"内生型"发展。  相似文献   

20.
善治视野下的协同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治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善治视野下,协同治理正是通过主体间资源和要素的良好匹配,达到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合作关系的最佳状态,是实现从治理到善治的途径。通过分析并重新厘清协同治理概念,指出协同治理的内涵为主体间合作的匹配性、一致性、动态性、有序性和有效性,同时,探析协同治理的观念指导、方法论及技术手段等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