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中物理新课程提出从生活中走向物理,从物理中走向社会。通过将物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物理现象中,主动地思考、探索来自生活的物理学习乐趣,让学生在探索与思考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最终达到科学育人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2.
孙睿 《成才之路》2012,(21):15-15
物理规律教学要重视对学生物理方法的培养。物理方法就是用于研究物理现象、物理规律和构筑物理学体系的各种途径、方式和手段。物理学中的概念、规律、定理、公式、方法等是知识的一种状态,而概念的形成、规律的揭示、定理的推证、实验的设计、方法的获得就是知识的过程,过程和状态相比内涵更丰富。规律的产生来自人们对典型物理过程的深入思考、仔细研究和潜心探索,  相似文献   

3.
<正>所谓的真实性评价,就是让学生研究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让学生研究真实物理现象中的规律,总结物理规律中的知识.当学生完成这了个学习任务以后,教师给予学生评估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果初中物理教师能恰当的使用这种物理教学方法教学,就能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一、在布置任务的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理论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物理,也可以以真实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如果教师使用理论式的方法学习物理,学生学到的只是书本上的知识,仅仅是知道生活中有这样的物理现象、仅仅是知道这种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4.
物理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类比法就是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一种重要的物理思想。所谓类比,就是借助于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利用一种物理现象和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其他现象的相似性,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实现知识的正迁移。类比法运用得当,常常可以收到化解疑难、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物理概念是集中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物理知识的大门,正确地形成物理概念是掌握和应用物理规律、理论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加强概念教学,是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键。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那么,如何加强概念教学呢?下面谈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6.
黄忠 《教育教学论坛》2012,(13):235-236
本文主要探索如何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模拟一些难于观察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学生对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突破物理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7.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认识主体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应充满乐趣.物理教学要求明确指出:该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还应将学生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及科学研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其应用结合起来,让他们体会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还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  相似文献   

8.
物理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探索、总结物理学科课堂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贯穿于物理课堂教学实践环节,对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内涵与外延和学习物理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能力,增强学生的物理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指导作用。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现以教育部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新理念和三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为指导,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思维发展规律,总结出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模式、物理规律教学的基本模式和物理解题教学的基本模式,并赋予三者新的深层涵义。教学实践证明,这些模式切实可行,效果卓著,而且具有崭新的物理课堂教学的时代特征和创新教学魅力。  相似文献   

9.
多年教学实践中,颇感头痛的是,初中学生总是很难走出物理现象分析的"想当然". 一、"想当然"现象溯因 1.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比较高 "物理知识并非是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物质运动原原本本的照相,而是人们对它们进行思维加工、去伪存真、抽象出纯物理属性,抓住主要矛盾,构造出理想的物理模型和物理环境,进而用它们描述自然界物理现象和物理运动规律的一套理论."[1]物理大纲明确提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物理概念是某类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概括化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是物理概念的联系和发展.它们是物理学学科的基础,要想正确解释物理现象、真正解决物理问题,必须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学生之所以这么"想当然",就因为没有完全掌握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0.
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久的过程,同样也是一项艰巨的教学任务,推理能力是学生思维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推理能力,有助于学生抓住物理教学的本质,正确找到解决物理的方法和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果。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物理规律和概念都是通过对物理现象和实验进行推理出来的。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以物理知识作为教学基础,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结合实验教学,进行正确推理训练,有利于学生的思维成长和物理学习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11.
当前,物理教学很大程度上把知识传授看得太重,往往淡化获取知识的过程。显然,这种方法舍本逐末,得不偿失。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呢?笔者就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三点看法。1.让学生知道“理”从“物”中来———见物人的认识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物理教学要加强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充分利用图形、图片、电视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再现物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变化过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提供信息,促使学生进行分析物理现象的思维活动,自然地“悟”出其中的道理和规律,从而使学生掌握分析物…  相似文献   

12.
物理,是现代自然学科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而且要让学生由现象到本质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建立正确科学的物理观,并能运用物理规律、公式、法则和原理去解释物理现象,从而提高其物理思维能力和物理学科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科的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物理学科第二课堂的各项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复习、记忆、理解学过的物理知识,培养联系实际的能力,而且还能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吸引他们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和规律.物理第二课堂的开展首先要注意第二课堂的教学目的和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准则,另外还要注意物理第二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形式,从而使物理第二课堂的教学起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揭示了物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物理学科结构的核心。物理规律的教学既是物理知识教学的核心内容,同时也是物理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去探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初中物理这门学科比较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必须经常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和分类整理,才能学好物理,并且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并且也要教会学生运用常用的物理方法来解决物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江 《甘肃教育》2010,(13):27-27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构成物理知识的基本元素,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物理概念反映了大量物理事实及复杂物理现象中最本质的、最抽象的东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相似文献   

17.
物理教学中“拓展创新”是重要的一个环节,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为主题,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物理概念是对物质特性、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等本质属性的反映。它在整个物理知识教学过程中的地位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调动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实验探索法教学方式实验探索法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研究,认识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探索物理规律,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同时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以"密度"一节教学为例,说明这种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于国臣 《内蒙古教育》2003,(10):22-22,28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而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公式、原理和方法等)总是反映着一定概念间的必然联系。数学方法作为一种研究物理学的工具,不但提供了对物理问题进行数学分析和计算的方法,而且提供了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简洁、精确的表达式。教学过程中,正确理解物理概念教学与数学计算的关系,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通过数学计算,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及物理过程的理解,简化和加速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发展的过程。下面通过几个例题分析,予以浅述:一、正确概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