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球周围的大气,按其高度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和散逸层。臭氧是氧气的一种同素异形体,在大气中含量甚微。其浓度因海拔高度而异。臭氧分子是平流层大气的最关键的组成成分,其厚度约为10~15千米,浓度峰值在离地面  相似文献   

2.
一、臭氧层在哪里? 包围地球的大气层,按照它高度和温度分布的特征,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电离)层和外大气(散逸)层.对流层最接近地球表面,厚度在10千米左右,它的温度受地表影响最大,越高越冷.大气中的水汽,大部分在对流层中,因此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也多发生在对流层中.平流层在对流层之上,高度在10-50千米左右,因层中气体呈平流运动而得名.水汽、尘埃很少,温度是越高越热.大气质量的99%集中在对流层、平流层,臭氧气体也分布在这两层中.  相似文献   

3.
论臭氧层破坏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臭氧层是大气中臭氧相对集中的层面 ,一般是指 10千米~ 5 0千米高度之间的大气层 ,因受太阳紫外线的光化作用 ,其臭氧含量的百分率比较高 ,尤其是在 2 0千米~ 2 5千米的高度处。由于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和大气中的氧气、氧原子的含量有随大气高度增减而变化的规律 ,在平流层内便形成了臭氧的聚集区。大气中的臭氧除了具有随高度分布的规律外 ,而且还随纬度和季节的不同以及昼夜交替而变化。在臭氧层里 ,其实臭氧的浓度是很稀的 ,即使在浓度最大处 ,所含臭氧量也不过大约 10 ppm。若将大气臭氧总量订正到海平面上 ,它只有 0 15厘米~ 0 4…  相似文献   

4.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气体之一,主要浓集在平流层中20-25千米的高空,即大气的臭氧层。进入大气层的太阳光有55%可穿过大气层照射到大地与海洋,其中包括紫外线。长波紫外线能杀菌,中短波紫外线对人体和生物有害。当紫外线穿过平流层时,绝大部分被臭氧层吸收。因此,臭氧层就成为一道天然屏障。  相似文献   

5.
臭氧(O3)是大气中的氧分子(O2)和氧原子(O)结合而成的。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极低,总数不足大气总分子数的百万分之一,大多分布在高空平流层中,其中离地面23千米处密度最大。臭氧有吸收太阳光中危害生命的强紫外线的切能,好像地球上空覆盖着一层云雾,保护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相似文献   

6.
读与练(一)     
黄琼 《初中生》2002,(27):16-17
[原文] ①我们知道,氧气中的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可还有一种气体叫臭氧,它的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它是在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光化学作用下造成的。臭氧处于地球上空约10至50千米平流层内,其浓度最大处在离地面约20至25千米  相似文献   

7.
臭氧与人类     
臭氧(O3)是大气中的一种气体成分,有特殊气味,化学性质极为活泼,主要集中在地球上空平流层内,其浓度最大处离地面约20~25千米处,形成臭氧层。臭氧层虽薄薄3mm,在大气中所占比例很小,但对人类生存环境影响却很大。  相似文献   

8.
讲完臭氧后,有学生提出:“既然臭氧的密度比氧气的密度大,臭氧层中的臭氧为什么不下落呢?”从分子运动的观点来看,分子量大陆度也就大)的气体物质总是倾向于向低处运动,如二氧化碳气体就可以在地窖等低洼处聚集,那么,分子量比二氧化碳还要大的臭氧为什么不从臭氧层下落到地面呢?其实,臭氧也是下落的,臭氧之所以不能下落到地面附近是受如下两种因素制约的·第一种因素是臭氧在臭氧层中的含量很低,低到不足十万分之一,而平流层中的大气在垂直方向的运动又极弱,所以平流层中的臭氧向对流层运动的速度很慢,且在单位时间内下移的…  相似文献   

9.
【原文】 (1)我们知道,氧气中的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可还有一种气体叫臭氧,它的分子由三个氧原子构成,它是在太阳紫外线辐射的化学作用下造成的。臭氧处于地球上空约10至50千米平流层内,其浓度最大  相似文献   

10.
大气圈是地球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其范围从贴近地表的对流层大气,向上到500千米以上的外层空间,直到2000千米至3000千米高空处,这一高空处的大气密度与星际空间的密度很相近,被看作是地球大气的上界。这一包层的大气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环聚在地球周围。据...  相似文献   

11.
大气平流层中,由于强烈的太阳光的作用,氧经过光化学反应后,生成臭氧.平流层中的臭氧是日光中短波紫外线的天然过滤器.如果臭氧层被破坏,强烈的紫外线将直接照射到地面上,使地球上的生物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相似文献   

12.
大气圈层中的少量臭氧(O_2)对维护人类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极其重要的。臭氧在大气圈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绝大部分的臭氧分布在离地面大约10~50km的平流层(也叫同温层)内。进入大气层外缘的太阳光中紫外线占55%,它又可按波长分为A、B、C三个不同波段。这些紫外线在穿过大气层时,绝大部分被平流层的臭氧所吸收,因而臭氧层象一把伞保护着地球上的生命系统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臭氧与生命     
·臭氧层——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臭氧(O3)在大气中作为一层而存在,始自地球表面上空约18千米,向上展延到40千米和更高处。O3几乎充满名为同温层的整个区域。尽管在这个高度上大气非常稀薄——与在地球表面相比较,在每一升大气中,只包含为数远少的分子——臭氧层包括许多亿吨臭氧。臭氧是这样产生的。在大气的上层,氧分子不断受到太阳光紫外线的辐射。当氧分子(O2)吸收了波长短于242纳米的光子时,就会分解成两个氧原子:O2十光→O+O因而在海拔400千米或更高处,99%的氧处于原子状态;在高度低于400千米处,O2的数量远多于O,…  相似文献   

14.
一、臭氧层 臭氧的分布与消长 臭氧层是法国科学家Fabry在本世纪初发现的,其范围大约跟平流层相当。因臭氧的最大浓度集中在20—25公里高度,所以臭氧层亦指平流层中这个臭氧最集中的层次。 大气中臭氧的总量(x)用折算成标准状况时的厚度(cm)来表示,可用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15.
臭氧是大气中的微量元素,是一种具有微腥臭、浅蓝色的气体,主要密集在离地面20-25公里的平流层内,科学家称之为臭氧层。  相似文献   

16.
大气中的臭氧是氧气在强紫外线的作用下产生的 .90 %的臭氧都集中在地面上空 2 0km~ 4 0km的大气平流层中 ,它只占同高度大气体积的十万分之一以下 .臭氧虽然稀薄 ,但它吸收了太阳的大部分 (95 %~ 99% )紫外线 ,使得地球上的生命能免遭紫外线的伤害 .如果臭氧层被破坏 ,地球上的生灵就会遭殃 .据推测 ,臭氧每减少 1% ,全世界每年皮肤癌患者将增加30万 ,白内障患者将增加 175万 .可见 ,人类不能不关心臭氧层 .1985年 ,英国大气科学家法曼公布了南极近 30年的臭氧观测结果 :从 1977年至 1984年 ,每年 9~ 10月间 ,南极臭氧层中的臭氧减…  相似文献   

17.
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一直是国际大气科学研究的前沿,而我国在该领域进展相对迟缓,且没有在高校开设相关的本科课程。因此,开设"平流层-对流层相互作用"课程迫在眉睫。本文建议相关高校可以先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接着开设"研究生选修课",然后开设相关方向的"研究生必修课"和"本科生选修课",最后根据需要再开设"双语课"。此外还将课程内容和课时安排进行了规划。  相似文献   

18.
1.地球上空的保护伞2012年5月初,我国南方空气监控报告显示:珠三角区域整体空气质量逐步改善,但臭氧的浓度则上升了21%,成为唯一的大气污染物指标,值得关注。臭氧是有3个氧原子的氧,记为O3。大气中臭氧的含量一般只有百万分之一,常说的臭氧层指的是在距离地面25~30千米高度的大气层中,臭氧的浓度增至十万分之一,这一高度的大气层,称为臭氧层。  相似文献   

19.
【精讲精练】考点1.大气的主要组成及垂直分层【精讲】例1.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1)该图反映的是纬度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②。(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4)C层中有若干层,爆发时,会引时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答案】(1)中该地对流层为12km(2)地面辐射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补绘曲线略O(3臭氧)臭氧(4)电离层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短波考…  相似文献   

20.
1 地球的“保护伞”———臭氧层地球表面是由对流层、平流层和电离层所组成的大气层。其中平流层距地球表面大约 2 5公里左右 ,它保存了大气中 90 %的臭氧 ,因此被称为“臭氧层”。作为一道天然屏障 ,臭氧层有效地吸收了对生物生存有害的紫外线 ,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臭氧层就是地球表面生物系统的“保护伞”。然而 ,上个世纪的 70年代 ,科学家们发现 ,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却能够造成臭氧层破坏 ,其中最主要的是氟氯碳化合物 (CFCs) ,即氟里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龙。作为制冷剂、发泡剂、推进剂、膨胀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