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同上一堂课”浙江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活动中,叶柱老师精心细腻的预设、真情灵动的引领,成功演绎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课堂教学。其间,叶老师从策略、算法、算理三个层面沟通教学的联系,并以“策略先行——明确算法——沟通算理”为主线,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对计算课作了精彩的诠释,犹如三重门徐徐开启,凸显得清新自然、脉络鲜活。  相似文献   

2.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63、64页的教学内容。笔者认为,这节课应让学生经历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探究过程,在充分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笔算方法。那么,如何将算理与算法有机结合,达到算理与算法的和谐统一?本课设计力求通过数形结合,从形入手,由数深入,突破算理。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3.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教学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运算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抽象算法,从而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归纳、概括、抽象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这一课中,从激活经验、经历过程、内化经验、提升能力四个方面出发,在计算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4.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法和算理,对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借助直观模型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算理,建构笔算乘法的算法。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教学中,学习"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学生对算法、算理的理解只能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由于缺乏直观图式的呈现,造成学生只是表面上会算但不理解算理。在教学中借助点子图,不但能让学生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体验算趣,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同上一堂课”浙江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流评比活动中,叶柱老师精心细腻的预设、真情灵动的引领,成功演绎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课堂教学。其间,叶老师从策略、算法、算理三个层面沟通教学的联系,并以“策略先行——明确算法——沟通算理”为主线,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对计算课作了精彩的诠释,犹如三重门徐徐开启,凸显得清新自然、脉络鲜活。一重门——策略沟通片断1:1.出示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玩具图,呈现信息(1):福娃玩具每个24元,5个要多少元?生1:24×5=120(元)。师:你的回答非常有条理。请问:你在解决问题时运用了什么旧知…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59~60页例1,“想想做做”第1~5题。课前思考:“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是建立在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等知识基础之上的。这部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在合作交流中理解算理、掌握相应的算法,感悟运算的一致性。本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两大板块的活动,引导学生分别探究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与算法。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8.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数字较多,算理比较难理解。三年级学生,更多的还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思维过程离不开丰富的感性材料的支撑。如果教学中能借助好的直观模型,舍得花时间让学生扎扎实实地经历探索的过程,学生就能厘清算理,掌握算法。  相似文献   

9.
张云 《小学数学教育》2023,(Z2):61-62+65
<正>“两位数乘两位数”是苏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在此之后,学生在四年级下册还将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这部分内容是整个乘法运算学习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这主要是因为,理解并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自主类推出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位数更多的整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  相似文献   

10.
黄金爱 《广西教育》2013,(17):46-47
教材版本: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课型方式:MS-EEPO模式(简称:EEPO)的要素组合课课时形态:标准课(40分钟)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设计思路 本节课先通过创设"摘果子"游戏情境,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接着谈话引出"我爱读书"活动情境,从中列出一系列实际问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讨论、探究、交流,进发出思维的火花,探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多种方法,结合情境图重点讲解笔算算理,从而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感悟算法.  相似文献   

12.
"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求积经过,初步掌握笔算方法和竖式书写格式,理解算理,学会"用旧知解新题"的策略。这一种技能训练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小学阶段整数乘法知识的最后一个板块,是学生在认识、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算法迁移和理解算理,是小学阶段笔算乘法的总结。通过梳理教材读懂教学内容,进行前测,把握学生认知起点,把握本课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落实教学目标的三大策略:"计算"与"情境"相融,主动完成迁移;"算理"与"算法"相辅,自主构建模型;"估算"和"笔算"衔接,提升运算技能。  相似文献   

14.
<正>在一次赛课活动中,我听取了多位老师演绎的同一节课——"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同课异构最利于比较,对比之中最易于感悟。在实际听课中,老师们的过程设计都较为精妙,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但练习设计却有不同的味道,有的老师基于学生,立于教材,开放设计,巧妙沟联,这样的练习让人流连忘返;有的老师则就题论题,做完即对,毫无深度,不做延伸,这样的练习便觉索然无味。徐长青老师倡导的简约教学理念之一——"三不讲"原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要通过开放的设计,有效的练习,让数学变得简单、好玩。下面,就这节课练习的几种不同设计谈谈自己的所见所思。文本教材掠影教材的想想做做(练习)共安排了7题。第1题为基本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口算方法。第2题是四组进位对比题,每组中第一个加数相同,第二个加数个位数相同。第3题则让孩子解决一道简单的实际问题。第4题以旧带新、方法类同的口算题。第5题先估后算、估算结合。第6题是学生运用估算和口算来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六册第30页的例题,第31页的想想做做。教学目标①会正确地列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②理解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归纳并掌握算法,正确计算。③会写出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知道为什么第二层积个位上的0可以省略。④会利用交换乘数再乘的方法进行验算,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⑤能够主动地参与探究算法的过程,学会交流与思辨,培养思维能力。教学重点自主探索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会正确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五单元第七节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是笔算减法的开始 ,也是以后学习多位数笔算减法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本节课是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 ,由此确定 ,教学重点是 :掌握笔算两位数减法退…  相似文献   

17.
倡导和鼓励算法多样化是计算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个难题.有幸在新教材实验区听了十多节计算课,让我对此有了更多感性的认识,也引发了一些理性的思考.本文试图借助于<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一课的教学,对计算教学中的几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是小学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其中,使学生掌握计算技能,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的重中之重。而运算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使学生会算,更应该让学生理解计算的算理过程。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本文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为例,探究计算教学过程中怎样让学生掌握算理算法,进一步使学生真正提高数学的运算能力。  相似文献   

19.
林碧英 《福建教育》2022,(14):53-54
<正>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一课,是单元的教学重点,也是全册教材的一个重点,是学生今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在计算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教材内容强调了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注重对笔算算理的理解并要求掌握算法。这些内容既是本节课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情景呈现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住新房”一课,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课,相信老师们都非常熟悉这个教学内容,但未必有我这样的教学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