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风》2017,(7)
本文利用欧洲中心实况天气资料及咸阳机场雷达资料,通过分析2016年8月2日机场低空风切变过程得出:此次风切变主要是由于阵风锋造成,阵风锋出现在对流云前沿,并且改变了风向和风速;机场雷达能够较好的确定阵风锋的形态、位置、移动方向、速度和影响范围;阵风锋天气是在500h Pa副高边缘携带冷空气配合底层水汽辐合,及对流不稳定的触发机制出现的。  相似文献   

2.
低空风切变是对飞机起降威胁较大的危险天气,低空风切变预警系统(LLWAS,Low Level Windshear Alert System)则能有效探测下击暴流的发生,从而降低低空风切变造成的危害。本文将LLWAS风站选址方案进行分析,以便为计划建立LLWAS系统的机场提供参考经验。  相似文献   

3.
文章利用拉萨贡嘎机场日常观测资料、自动观测资料、有关风切变的话音方式航空器空中报告及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等,对2014年9月30日发生的一次风切变过程从天气形势、要素变化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当日的天气形势为此次风切变的发生提供了有力条件;风切变发生前后3min内,风速变化明显,说明此次风切变主要是由风速差异引起的;雷达VWP资料出现明显的风向切变时,应加强对风切变的关注;预报业务中通过分析本场常规观测资料、雷达VWP资料及本场自动观测资料中风向风速变化预测风切变发生的可能,对今后做好风切变的预报预警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低空风切变突发性强、尺度大、时间短、强度大,对于民航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低空风切变对民航飞机的影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风切变监测预警,准确、及时地分析低空风切变的强度和类型,确保民航飞机的安全起飞和着陆。本文简要介绍了低空风切变,分析了低空风切变对民航飞机的影响,阐述了低空风切变的有效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2011年6月7~10日,伊春出现历史罕见的单站暴雨天气。此次降水过程发生在鄂霍次克海高压建立阻塞形势下,高空低涡和蒙古低压是其主要的影响系统,且伴有高低空急流的输送。通过分析表明,暖锋、切变、阻高、水汽输送和低空急流的位置是产生此次降水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近日,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二研究院23所自主创新研制成功的中国首部低空连续波测风雷达,样机已顺利完成测风对比试验。据了解,连续波体制应用到测风风廓线雷达上,目前尚属世界首创。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研制成功的低空连续波测风雷达,可效力于民航低空风切变领域,为飞机起航和着陆安全提供更可靠的数据。低空风切变俗称"机场瘟疫","飞机的杀手",它是指出现在600米以下的风向、风速的突然变化,其不仅能使  相似文献   

7.
2011年8月31-9月1日,伊春南部铁力站出现历史罕见的单站暴雨天气。此次降水过程高空槽和地面低压是其主要的影响系统,且伴有地面冷锋和高低空急流的输送。通过分析表明,冷锋、切变、水汽输送和低空急流的位置是产生此次降水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测风激光雷达资料和自动观测资料,对2016年10月15日发生在中川机场的风切变天气,从天气形势背景和探测资料的表现上对其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具有较强辐合且移动缓慢的锋面和对流云底部的下冲外流共同影响造成此次风切变过程;测风激光雷达、多普勒天气雷达、自动观测设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探测到低空风切变的存在,但只有测风激光雷达能够提前预警风切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2013年6月30日鄂尔多斯市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讨论,首先分析了天气过程的降水实况,结果表明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主要发生时间段集中在30日14时至16时左右,较大量级的降水落区及强对流灾害发生区主要集中在鄂市中东部地区。从对天气形势的分析可以表明本次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为高层短波槽伴随低空急流的建立、低层切变、地面河套气旋以及副高的西伸北抬。从中尺度及探空资料分析表明不稳定层结及MCS的发生发展,从雷达图的分析显示表明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生成、发展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应用加密自动站及常规观测资料等,从形势场变化、水汽、热力、动力条件等方面,探讨和分析了2012年11月3日~5日锡林郭勒盟暴雪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雪天气是强冷空气类蒙古低槽(涡)型,乌拉尔山长脊、西伯利亚冷涡是产生此次暴雪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条件,冷涡外围分裂出的中尺度短波槽、低空急流、850hPa暖切变以及地面气旋是暴雪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暴雪天气发生在高湿区和水汽通量辐合区内。暴雪天气发生时,在锡林郭勒盟上空形成强烈的高层辐散低层辐合上升运动,为冷暖气流共同作用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条件。正涡度和暖平流的输送,使得锡林郭勒盟上空的低值系统和地面气旋得以维持和加强,偏南、偏东低空急流将南海、渤海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大气源源不断地向北输,低空急流的建立提供了强降雪所必需的能量和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中国第一代全球大气/路面再分析产品、卫星云图资料以及两家模式对比,对2020年6月16日夜间西藏那曲东部发生的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天气过程是在500hpa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的大背景下发生,那曲东部受高原切变影响,出现风速上的辐合,并拥有良好的水汽条件,配合西南风输送的源源不断的水汽,是出现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此外还发现那曲东部拥有高空辐散低空辐合的高低层良好配置,物理量配合较好,有利于降水的出现;另外青海沱沱河站的西北风向的转变使那曲东部降水更为明显;还从检验预报可知,对于此次降水,GRAPES-GFS模式降水预报比EC模式降水预报更有可信度。  相似文献   

12.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运用天气学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分析,对2003年11月6日~7日内蒙古中部一次暴雪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是西来槽配合河套气旋,属于强冷空气类蒙古低槽(涡)型暴雪天气。暴雪形成的动力机制是涡度场、散度场和风场的高层辐散与低层辐合相配置导致的强上升运动,水汽来源是由700hPa和850hPa偏南低空急流携带东海的充沛水汽抵达内蒙古中部地区,并配合有低层切变触发,最终导致暴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陈高平 《科技风》2012,(17):122
雷暴天气是危及飞机飞行安全并破坏机场地面设施的恶劣天气之一,因此了解机场雷暴发生规律,加强雷暴天气状况下降水、低能见度、风切变等要素的准确判断和记录,是及时发布实时天气预报、确保飞机安全起降和飞行的可靠气象保障.  相似文献   

14.
何丽萍 《科技通报》2007,23(3):342-345
通过对2000年及2003年发生在浙江省金华市的两次大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大暴雨的产生必然具备高能、高湿及强上升运动;主要影响系统是500 hPa低槽东移加深和低层切变南压,而对流层高层200 hPa和低层850 hPa大风核的同时东传是大暴雨发生的预兆。  相似文献   

15.
利用自动站逐时降水资料、MICAPS常规资料、卫星云图及日本GPV客观分析场资料对浙江省2008年5月28日和6月9日两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0528暴雨是由高空槽配合低层切变东移南压所致,0609暴雨是由暖切变(梅雨锋)长时间维持所致,影响系统完全不同;两次暴雨都由低空急流为其提供充沛的水汽;700 hPa正螺旋度带与天气系统对应较好,850 hPa、925 hPa正螺旋度带与冷性系统配合较一致,而对应暖切变反映信号较弱,暴雨中心出现距正螺旋度中心东南侧1~2纬距;地形作用对降水起加强作用,暴雨中心一般在地形作用最强处。  相似文献   

16.
利用常规资料、地面逐小时自动站资料、FY2-2C卫星资料,对2009年5月29日-30日那曲地区西部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降雪来临前两站的气压处在相对偏低的位置,地面风比较弱,低空水汽有辐合上升运动,500百帕环流场上分析出高原上有低涡风切变形成,此系统是造成这次高原大部大到暴雪(雨)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17.
董加斌  斯公望 《科技通报》1998,14(6):413-418
通过对 5次梅雨锋低空急流发展过程中非地转风的合成分析 ,证实低空急流 ( L L J)的发展存在着次地转阶段和超地转阶段 .次地转阶段是在它的发展期 ,主要表现在风场的 u分量上 ;超地转阶段是在它的成熟期和以后 ,其超地转性在成熟期主要表现在风场的 v分量上 ,成熟期以后减弱期则主要表现在风场的 u分量上 .指出梅雨锋低空急流发展是在先由地转风加强的条件下产生的 ,其发展机制与风场围绕地转风作惯性振荡的机制相似 .此外 ,还对 5次低空急流的成熟期与高空急流中心及 6小时降水中心的相对位置进行比较 ,从而发现以往关于低空急流在高空急流右侧发展、暴雨发生在低空急流左前侧等概念与事实不尽相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佛山两次龙卷过程的天气背景、物理量、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分析,可以得到:(1)两次龙卷过程天气形势的共同特征是:中低层有急流,近地面层处于一个暖湿的环境,且925 h Pa干线位于龙卷发生地附近。不同点是:6月9日龙卷过程850 h Pa和925 h Pa切变线离龙卷发生地较远,且高空槽对于该地影响较小,3月25日龙卷过程850 h Pa和925 h Pa切变位于龙卷发生地附近,且地面有一条明显的辐合线,佛山位于高空槽前。(2)物理量分析发现:和长江下游平原的龙卷不同,此两次过程的CAPE值并不大,但CIN值同样比较小;6月9日的低层(0~1 km)的垂直风切变较大,接近国外统计出现强龙卷的下限,高层垂直风切变不大,3月25日低层(0~1 km)的垂直风切变虽然不大,但中层(0-3 km)的垂直风切变较大;对于K指数、SI指数、MDPI指数以及SWISS指数均超过了一般强对流的指数阈值。(3)两次龙卷过程的回波形态、高度、强度以及它们的变化各不相同,中气旋的强度也不相同,但中气旋内部的垂直涡度较大。另雷达导出的中气旋产品和龙卷涡旋特征对于这两次过程的龙卷预警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数据、地面自动站观测数据和多普勒雷达数据等多种资料,对比分析了2013年8月10日和2014年7月25日青海东部的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境场条件和中尺度系统演变。结论如下:青海东部两次强对流天气分别是在高空冷槽和高空西北气流的环流背景下发生的,过程中高空冷平流是不可或缺的因子,在500h Pa有冷槽的形势下出现的强对流天气更剧烈。高空冷平流叠置于低层暖平流上形成不稳定层结,是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必要条件。高低空温度平流中心的配置区域与冰雹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较强的CAPE、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和低层大的θse条件下利于出现强冰雹。-20℃与0℃层间的高度与冰雹直径有密切关系,当此高度小于3km时易出现大冰雹。温度、风向和露点温度等气象要素在强对流天气发生之前和之后有明显变化。中小尺度系统的活动是引发局地强对流的主要原因。两次过程中对流发展旺盛,出现多单体强风暴,回波强度均超过60 d Bz。冰雹发生前都出现VIL骤增。两次过程的对流尺度、ET和VIL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2012年8月16日22时~23时那曲县出现的短时强降水过程。文章从天气学特征及降水时CINRAD-CD新一代雷达产品对该降雨过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在500hPa高度场上,那曲县处在副高边缘及两高之间的切变区内,有利于产生强对流以及暖湿水汽的输送;2)在500hPa垂直速度场上,那曲地区中东部整层大气处在负垂直速度区,有较强的水汽幅合,垂直上升运动强,对强降水发生非常有利;3)各个仰角的径向速度图出现了正负速度对,显示有风向切变存在,可作为短时强对流天气预报的一种指标;4)完整的垂直风廓线图在开始出现降水后才可以看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