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所谓挫折,就是指个体在实现某种目标过程中,因受到阻碍和干扰而导致目标不能实现时所引起的一种情绪状态。学生离家出走、跳楼、服毒自杀、杀害亲人、抢劫盗窃等经常见诸报端的事件,其中很多都是没有正确对待挫折所造成的,所以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就是采取各种方法引导学生从挫折中站起来,冷静对待,从而战胜困难,积极面对人生,善待生活的一种教育。那么如何实施挫折教育呢?笔认为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2.
剡小琴 《甘肃教育》2007,(5S):15-15
心理学告诉我们,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挫折无可避免。素质教育中不能没有挫折教育,因为个体只有在不断经历挫折、不断反省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懂得“不幸是一种最好的大学”和“艰难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的深刻内涵,对他们健康成长、获得成功、实现自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那么,挫折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相似文献   

3.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障碍或干扰,其目的不能实现、需求欲望不能满足时的消极心理状态,被规定为挫折;进行克服个体需求未满足时消极心理的教育,被称为挫折教育。挫折教育不同于一般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学生克服困难的决心、信心、恒心,增强学生对挫折的承受力、应变力、克服力,培养其完善人格的心理素质教育。因而它对于综合素质较差导致心理存有挫败感的中职学生尤为重要。作为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重视挫折教育,才能让被教育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变得科学而丰富,追赶上时代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挫折教育”与“挫折承受力教育”诘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一“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时下,人们出于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热切关注,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要加强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有关“挫折教育”的提法不时见诸报端,在教育行政领导人的讲话中也偶有附议引用。本人认为,“挫折教育”的提法不科学。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挫折。所谓挫折,按照《心理学词典》(广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5月出版)的解释,是指“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其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有时仅指阻碍个体动机活动的客观情境”。台湾学者张春兴表述为:“所谓挫折,有…  相似文献   

5.
在长期的学生心理辅导实践中笔发现:考试失败会使学生对以后的考试充满焦虑;家庭生活不和谐会使学生出现人格障碍;学校教育不当,会使学生对未来失去信心……凡此种种,都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这便是造成心理问题的心理挫折。可见,所谓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达成预定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使自己的动机不能实现或需要不能满足时产生的消极情绪体验。下面,试就高中学生挫折心理的表现及疏导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邵登玲 《教师》2012,(16):19-19
挫折教育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的障碍、干扰,并难以克服,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近年来,我国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在进行“挫折教育”,但在幼儿教育中还是少有人问津的。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幼儿形成坚强意志是有益的。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如孩子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炼过程,这样既强化了他的意志又锻炼了他克服困难的能力。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呢?  相似文献   

7.
青年学生的全面教育不能缺少挫折教育,应在接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承受挫折的勇气、战胜挫折的信念、克服挫折的行动、挑战挫折的实力几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8.
心理学告诉我们,挫折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所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因无法克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挫折无可避免。素质教育中不能没有挫折教育,因为个体只有在不断经历挫折、不断反省和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才能得到发展和完善,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使他们懂得“不幸是一种最好的大学”和“艰难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的深刻内涵,对他们健康成长、获得成功、实现自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那么,挫折教育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相似文献   

9.
李娟 《教书育人》2001,(13):27-28
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所谓挫折,就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在人生的各个成长阶段都客观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处在身心发育旺盛时期的中学生表现尤为明显。调查表明,目前中学校园中30%左右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如抑郁、焦虑、恐惧、人格障碍等,由挫折引起的占绝大部分。因此,探讨中学生的挫折心理,提出其预防对策尤要重要。中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来自学校、社会和他们自身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文章从分析新时期青少年挫折心理产生的主、客因素入手,再概述挫折心理产生后的行为反应,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切实有效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1.
挫折教育:高校德育的题中要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教育:高校德育的题中要义邓建生一、对大学生实施挫折教育的必要性挫折,现代心理学的解释是,当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在环境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是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致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行为科学进一步指明,挫折是当事人的一种主观...  相似文献   

12.
所谓挫折感,是指个体在实现某种目标过程中,由于受到妨碍和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所引导的一种情绪状况.人生难免受到挫折,也难免会有过失.处在中学时代的学生,同样要受到挫折、过失的考验.如考试失败,因为一些过失受到老师、家长的严厉批评,被人误解而遭到嘲讽……在种种挫折面前,许多中学生都惊慌失措,紧张、焦虑、痛苦、沮丧,甚至不堪忍受而酿成悲剧.所以中学教育要特别重视挫折教育.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小学普遍开展的快乐教育、亲情教育、赏识教育已为广大教师和家长所关注,但对于挫折教育的关注显得相对不足。挫折是指个体在通向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目标不能达到、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反应。挫折教育不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对着干、让孩子服输,也不是单纯让孩子吃点苦。  相似文献   

14.
从心理学的定义上说,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情绪反应。中学生受挫后的消极情绪反应主要表现在:①焦虑。受挫后的个体陷入长期不良情绪的困扰,导致心理失调,坐立不安,成绩下降,甚至产生自卑心理。②攻击。受挫后直接攻击他人,损毁东西或转向攻击迁怒他人、迁怒自身,严重的导致犯罪或自杀。③退缩。受挫后不敢面对现实,陷入幻想。学习或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对他人对学习态度冷漠,与人不合群,造成性格孤僻,形成心理障碍。④固执。受挫后寻找各种客观理由,一味埋怨或“破罐子破摔”,失去了对未来学习生活的信心和动力。这会给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对今天的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挫折防卫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中学历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在培养学生面对挫折,承受挫折,战胜挫折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加强学校挫折教育 健全学生心理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强挫折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一)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必须加强挫折教育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抗挫折能力不仅是现代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我国当前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已将挫折教育的内容纳入心理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当中,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对青少年的挫折教育。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受挫能力不容乐观,很多学生在遇到挫折不能独立解决时,不会沉着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和克服困难,而是采取一种消极回避的对策,这样往往会使他们产生悲观、失望、埋怨和畏难等负性情绪,对挫折进行不恰当的归因方式所造成的后果进一步恶化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要全面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就必须重视学生受挫能力的培养,而挫折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挫折是人在满足需要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阻碍和干扰,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的心理现象。在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遭遇挫折。面对困难和挫折,许多人常常会痛苦自卑、怨恨,失去希望和信心。近几年连续发生的大、中学生自杀以及杀死亲人等人间悲剧,足以引起社会、学校、家庭重视现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对此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学生物学是与心理素质教育关系最密切的学科。理应利用学科优势,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特别是抗挫折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一、挫折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所谓挫折,就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标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体目标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心理状态或反应。而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和内外环境的不可控制因素,在各自实现目标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有些人由于经受不住挫折的打击而引发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甚至违法或轻生的事件时有发生。青少年由于从小就在比较优越的条件下生活,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都是在家庭的宠爱和顺从下长大的,没有经过逆境和社会的磨炼。以往的顺利和受宠形成他们只能成功而不能失败的…  相似文献   

18.
牟涛 《教育艺术》2009,(8):50-51
在心理学中,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反应.受挫后的不良情绪反应给学生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因此对当代中学生进行正确的挫折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挫折防卫机制以实现人的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历史课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探讨中,在对国家兴衰成败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中进行挫折教育,更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和震撼力.笔者认为历史教学中进行挫折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不少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能正确对待。要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必须对其加强挫折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让学生广泛参加社会实践;同时,在家庭教育中也应当注意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博尔诺夫的非连续理论深化了对高校挫折教育的必然性和挫折教育对象复杂性的认识。基于非连续教育理论,高校应做好挫折教育的顶层设计,重塑爱与信任的师生关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运用告诫、激发、批判和期望等教育措施,来提高挫折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