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真正有效的对话,会在师生、生生、生本之间充分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会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存在的价值,感受到精神相遇的愉悦,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众多的阅读教学流派之中,虽说各有各的特色,但仔细探究,都得依托于“对话”来完成教学内容及目标。在阅读课堂中,只要教师深入解读文本,找准阅读对话的切入点,努力为学生构建与文本、与教师、与同伴“深度对话”的平台,就能使师生之间充分实现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共同走向有深度、更广阔的阅读视野。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的本质做了准确的解读,“对话”成为语文阅读的重要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材编者、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阅读的本质就是对话,这就意味着阅读教学要精心设计组织不同对象,多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展开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对话,是人格对等基础上的心灵相约;对话,是相互信赖的精神的交融;对话,也是教学相长基础下的相互切磋。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可以理解为教师与文本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而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所有对话的最终目的.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文字,读懂文字,与读者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才能读懂作者的心声,从而激发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才能听到学生发自肺腑的感言,发自内心深处的赞叹.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倡导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所以,在独立、充分感悟课文的基础上,坚持平等对话,坦诚交流,师生间敞开心灵,让思想与思想碰撞、心与心接纳、情与情交融,让课堂对话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6.
推荐理由:用诗意的语言将学生的心、学生的情紧紧地裹挟进空灵的山谷,与鸟儿对话、与落花相拥、与溪水相嬉……吟咏之间,吐纳金玉之声,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用诗的方法一步步引领学生入诗境、抓诗眼、品诗情、悟诗语,品出诗人的"人闲心静"之美,更用"心静"之境去和星星对话,去和滴答滴  相似文献   

7.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这样的课堂就是生成的课堂.生成,是新课标提倡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师生、生生在互动中,从心与心的交流中,从思与思的搏动中,从情与情的触摸中滋生出来的;也就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合作、对话、碰撞中,现时生成出  相似文献   

8.
对话可以无声吗?每当我们在享受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灵性互动,教者的妙语连珠、学生的口若悬河时,每当我们的脑子被言语充塞、笔迟钝得不能记下学生的语言时,我们是多么渴望片刻的“冷场”。此时尽管无声,但在特定的情境中,师生情与情相携,心与心交融,无声胜有声。对话可以无声。教学《碧螺春》时,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章的文字之美和碧螺春茶之美,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带来了茶杯、茶叶。上课了,我给学生泡上一杯杯浓浓的碧螺春茶,教室里顿时茶香四溢。学生们静静地嗅,静静地抿,静静地品,不发出一点声音,在默默中完成了和茶的对话。…  相似文献   

9.
赵红艳 《学子》2013,(12):24-24
基于师生对话教学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新教学方法,它能够提高课堂主体间互动与沟通的质量,拉近师生之间心与心的距离,更拉近思品教学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个性品质与创造性思维的良性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就如何以精彩的师生对话激活小学思品课堂进行了如下探究,提出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正>一、“情·思”视域下的文本解读(一)“情·思”视域下的单元语境语篇链本单元的“情·思”英语教学在“人与自我”主题引领下,围绕“Dinner time”这一主题展开,涉及四个“情·思”语境,包含两组对话,一篇对话式短文和一篇配图故事。“情·思”语境一呈现的是Mike一家的日常用餐对话。晚餐时间,Mike的妈妈分别征求Mike和Dad的意见后烹饪了符合家人口味的美味晚餐,全家共享温馨的晚餐时刻。该“情·思”语境旨在让学生了解西方家庭晚餐时的用餐喜好和习惯,感受其家人之间平等和谐的相处模式,了解中西方家庭的饮食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1.
吴四娟 《学周刊C版》2011,(2):121-12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关注师生双方与文本展开的多向互动、螺旋上升、由浅入深的对话状态。在这样的对话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文本进行平等的交流,真诚的沟通,互相借鉴,互相启迪。其问,有以石击石的火花进射,有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有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散发着生命的色彩,充溢着生命的活力!好的课往往就是一段精彩的对话。有对话的课堂教学才能引人入胜,才能使人倍感幸福  相似文献   

12.
汤红玲 《湖南教育》2003,(19):32-33
一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保罗·弗莱雷也认为:“没有对话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对话昭示着平等与民主。理想的阅读对话应是活化的对话,它意味着师生从僵化、禁锢、依附中超越出来,视野融合;它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进射,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它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在阅读教学的多重对话关系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核心.要做好阅读教学中的这一核心过程,学生需要"且读且思且感悟",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则需要通过"边导边引边点拨",来助力学生、文本之间的这一核心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说到底,就是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并将自身的体验和理解融注到文本的表达之中,进入到文本作者的内心世界,与文本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和融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重要过程。只有真正落实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思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为目标,立足课标,立足教材,立足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精心设计训练,使品读与探究相融,让语言与知识共长,课堂才能呈现出品词析句的入心、感情朗读的入境和语言表达的入情,才能散发出纯正的语文味。  相似文献   

15.
能找出课文中描写图画的内容,能根据图画想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读好人物对话,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奶奶的感激之情;体会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及邻里之间的亲情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6.
要想实现有效的教学对话,教师的话题设计很重要.教师作为对话教学的主导者,一定要精心设置话题,在平等的对话中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触击、情与情的融合,让学生走进文本的情境,受到熏陶,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实践中,教者如何巧妙设置话题,为学生构建一个有效和谐的对话平台呢?我就《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教学谈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7.
对话可以无声吗?每当我们在享受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灵性互动,教者的妙语连珠、学生的口若悬河时,每当我们的脑子被言语充塞、笔迟钝得不能记下学生的语言时,我们是多么渴望片刻的“冷场“.此时尽管无声,但在特定的情境中,师生情与情相携,心与心交融,无声胜有声.   ……  相似文献   

18.
对话可以无声吗?每当我们在享受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灵性互动,教的妙语连珠、学生的口若悬河时,每当我们的脑子被言语充塞、笔迟钝得不能记下学生的语言时,我们是多么渴望片刻的“冷场”。此时尽管无声,但在特定的情境中,师生情与情相携,心与心交融,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9.
课堂生成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课堂生成强调师生、生生在互动中,心与心的交流,思与思的碰撞,情与情的感应。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两种失衡现象:一是教师过于重视预设而忽视生成,在课堂中完全忠实地实施预设方案,按部就班地完成预定任务,排斥学生有个性的思考,限制学生对预设目标的超越,学生的创造智慧泯灭其中。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本身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意味着相融,心敞开了,你说我辩,自在交流,不吐不快:对话意味着相生,新的视野徐徐展开,新的视点呈现出来,新的知识、新的价值在交流中生成.语文课堂呼唤时话,只有在平等、真诚、真实、充满真情的对话中,孩子们才能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