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演读是一种以表演方式进行形象化朗读的方法,多用于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的示范朗读或者分角色朗读。在课堂上演读能通过分角色朗读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从读到演,体验情感。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模仿和表演天性,让学生在演读中感悟和积累文本的情感语言。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的"角色体验",是引领学生与文本之间交互编织的有效路径。教师根据学生差异设计"角色体验选择单",让学生在阅读中走进文本角色,置身于文本角色的立场,融入文本进行深度阅读。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思想注重学生阅读时对文本独特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只有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克分尊重文本,通过自能阅读,彰显文本本色;通过体验阅读,感悟文本情思;通过个性阅读,点燃文本智慧;通过延伸阅读.超越文本境界;通过拓展阅读,升华文本精神,从而引领和指导学生进行富有实效的学习,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促进每一位学生基于课堂又高于课堂的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4.
朱成莲 《教师》2012,(36):63-63
近几年来,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对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角色表演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角色表演对于学生感悟文本语言、把握文本内涵、内化运用文本语言、体验作者倾注于文本的情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但也有人认为角色表演是追求课堂表面热闹的形式主义,会冲淡语文课的味道,有喧宾夺主之嫌。对此,笔者认为,角色表演好似一把手术刀,到医生手中便能医治病人,救死扶伤,而到了罪犯手中则能滥杀无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A5):58-59
很多教师困惑于课堂的死气沉沉: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却无动于衷。"小手如林,小脸通红"成了理想的境界。究其原因,学生置身于文本之外,游离于课堂之外,处于事不关己的状态,很难真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针对这种现象,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自己置身于文章的角色中去,以主人公的身份,设身处地地去感受、领悟、体验情感。这样的角色体验不仅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素养,真正激活了课堂。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主问题设计对牵动学生对文本的深刻理解,提高学生品读的质量,加深学生参与的深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应扣住教学重点,设计课堂主问题;突破教学难点,设计课堂主问题;找准切入点,设计课堂主问题,从而引导学生深度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7.
詹志英 《中学文科》2009,(16):40-41
情感体验是主体对客体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作出的对客体态度的一种特殊反映。语文学习是师生双方共同活动的过程,课堂是学生情感交流与体验的重要场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文本的情感,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要重视感悟和语感训练,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进入角色,从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深切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8.
体验阅读是一种新的阅读教学模式,能有效增强学生对文本的掌握加深理解。本文笔者在论述体验阅读教学含义的基础上,从引导学生参与阅读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文本;开展课堂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文本的阅读理解等两个方面对体验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朗读是学生走进文本内核的重要方式,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策略。有效的阅读课堂应该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让学生在朗读中体悟情感、品味语言,形成体验,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提升。文章提出要渲染引领,在朗读中融会贯通;赏析体悟,在朗读中习得语言;尊重多元,在朗读中彰显个性;角色体验,在朗读中有机融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构建有生机的绿色生态课堂,让课堂"活"起来。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主自主体验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愿意主动探究文本;设置个性化问题,活跃学生思维体验。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1,(61):16-18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创新性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语文教学中最不可少的一项内容,体验式学习强调教师在阅读课堂上注重学生的认知和体验,要将以往独断、专制、权威的角色转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指导者,引导学生深入感受、理解和品评阅读文本,使学生的阅读体验达到最佳境界,促进学生对所学文本的体验和理解,最终使他们得到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品味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品读文本中的词语,只有充分体会到词语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内涵,才能让学生走近文本,收获深刻的体验。本文拟从角色体验、迁移运用和融入语境三个角度探析如何构建灵动的词语教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上,老师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某一段对话文本或情节文本的深刻体验,常常会采取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使得情景再现,加深感受。我在数学课堂中也尝试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加深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书本上的问题情境更加立体可感。我们时常抱怨学生(尤  相似文献   

14.
时代呼唤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中学语文体验教学成为中学语文新教改中的重要内容。实施体验教学,就要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寻找与文本的结合点;重视现有积累,在积累中丰富体验;善于抓住文本突破口、传情点,以情体味文本;开展丰富的课堂体验活动,发展学生个性体验;发展中学语文教师的体验能力。  相似文献   

15.
让语文课堂充满体验需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借助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融入课堂、融入文本、入情入境、涵泳体味。体验的类型很多,有角色扮演体验、情境体验、游戏体验、探究体验,还有集体体验、岗位体验、自我体验、模拟体验、拓展体验等。现在谈几种语文课上常有的体验类型。一、角色扮演体验根据文章内容,创设一定的故事情节,让学生扮演和学做一个角色,并开展与角色相吻合的实践活动,从中体验这一角色的思想、情感、能力、素质等,从而深入理解和感悟文本内涵,是语文课堂上最常见的体验类型。著名特级…  相似文献   

16.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体验,在体验文本的过程中深刻领会文本的意蕴.这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课堂上,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生命活力得到了展现.但是,也不能否认一些教师由于对“体验”存在理解上的误区与操作上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对文本体验不到位的现象,导致了学生阅读的低效.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文本体验呢?  相似文献   

17.
哲理性文本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凭借当下的认知能力往往难以解码。笔者以为,哲理性文本借助事件和形象阐述道理,这就需要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借助文本语言构建丰满的形象认知,借助形象体悟内涵,以广阔的外延丰富文本中蕴藏的哲理内涵。本文提出要把握文本内容,在还原中让形象展露出来;角色巧妙换位,在体验中让形象清晰起来;促进合理想象,在升华中让形象丰满起来;课堂实践采访,在实践中让形象生发开去,真正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学生职业角色体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但这种职业体验如果直接在课堂上开展,往往比较不成熟,课堂效率也不高。如何让学生能获得更多的直接或间接的职业角色体验。微视频教学是笔者考虑的一种重要途径,这就是笔者今天探讨的主题,为学生创设情景,进行职业角色的体验,并制作成微视频,从而实现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19.
正体验性学习重视学习的直接经验,强调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活动,与文本"亲密接触",发生"内在意义的交流",从而获得真切的心灵感悟。因此,"多维体验"是提升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它能使语文教学回归本真。一、角色体验:走进文本,感悟内心所谓角色体验,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忘记自我,使其成为文中的一个角色,想其所想,说其所说,做其所做,真真切切地体验人物的思想和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对  相似文献   

20.
提升阅读层次,需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知。阅读中,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移情体验;发散思维,激发想象体验;角色表演,让学生亲历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