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存在三种误区:重"言"轻"文";重"文"轻"言";"文""言"并重,但关系僵化。笔者基于新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及学生长远发展,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以文促言,以言悟文",由"文"到"言"再到"文",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实效。近期,笔者有幸聆听了几节关于文言文教学的市级公开课,其中课题为"《记承天寺夜游》的同题异构课"观摩了三节,授课者皆为市区级骨干教师,授课对象为八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重"言"轻"文"现象,提倡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理解文本的内涵,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努力实现"言"与"文"的平衡。就语言文字的疏通方面建议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能力,在学生掌握文言字词等知识的基础上以精心的教学设计将学生带入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中去,充分发掘文本的文学元素和文化元素,探寻作家创作的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3.
<正>文言文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文"与"言"的教学。"文"指文章、文学、文化,即字词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言"指词句本身的意义和作用,即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理解掌握。目前,大多同仁在文言文教学中重"文"轻"言",或"文""言"并举。我个人认为,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的关系一定要根据当地的语言环境及学生对汉  相似文献   

4.
曹鹏飞 《考试周刊》2014,(55):39-39
从文言文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教学方式死板,方法单一,重"言"轻"文"的现象在高中尤其是农村普通高中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以"串讲"为主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渐丧失了文言文学习兴趣,严重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制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本文立足于文言文教学的本真,提出了"初读感知—研读理解—品读评价—美读感悟"阅读教学四步法,从改变文言文课堂教学结构层面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5.
目前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文言叠加、重"言"轻"文"的现象。这种教学,误解了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降低了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也剥夺了学生对民族优秀作品的深度理解权,割裂了文与言的关系。而强化文的朗读、文的赏析和补足"言"分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修补被割裂的文言关系,能很好地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使学生因文趣而观照文本时,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应该教学什么?应该教学"言"和"文"。这两者的基本教学顺序是"先言后文"。至于教学原则,是"先生后师"。即无论是"言"的学习还是"文"的学习,教师都不走在学生前面做现成的讲解和单向的灌输,而是先让每个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研习,然后,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下面以《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为例说说笔者对文言文教学的基本理解。该教学设计采用教师引导下"自主疏理"的方式,让学生自主阅读文言文文本,自主疏通整理文本"言"和"文",后相互检测,达到独立过关,自主掌握。  相似文献   

7.
邓婷 《学语文》2014,(2):74-75
正新课改实施以来,文言文教学仍难以打破"高投入、低产出"的僵局,要么重"言"轻"文",要么重"文"轻"言"。前者是指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过多地强调古汉语语言学与语用学知识,忽视了文言文的整体之美;后者是指教师将课程目标定位到文化层面,将教学重点转移到文章层面,重视篇章技巧的解读与文化内涵的体  相似文献   

8.
重新厘清"言"与"文"的概念,提出初中文言文教学应该恰当地处理好"言"与"文"的关系。"言"是文言文的根基,"文"是文言文的灵魂,应改变目前"重言轻文"的文言文教学策略。教学中,无论是因言释文,还是因文悟言,都是要做到"言""文"和谐统一,以提高文言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赵燕 《文教资料》2014,(12):47-48
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传统的重“言”轻“文”的教学模式虽有其科学合理的一面,但有无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弊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文”与“言”和谐统一呢?作者从引导学生发现文言文中蕴含的美、进行自我解读和借助写作带动文言文教学三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问题实质是言语形式与言语内容的问题,文言文教学也不例外。重"文"还是重"言",仍然是文言文教学纷争的焦点。面对文言文教学的困惑,笔者认为无论是面对高考,还是面对新课程素质教育,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突出基础,以"言"为本,追求"言"与"文"的和谐统一。具体地说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扫除"言"的障碍;重视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和运用,逐步解决"言"的问题;反复朗读贯穿文言文教学的始终,因"言"释"文"。  相似文献   

11.
当前初中文言文教学中要么止于翻译,要么止于清议,造成文言文教学中"文"与"言"割裂的现象。教学应以"言""文"合一为出发点和目标,立足课堂实践,从文本解读中找准教学的突破口,课堂上带领学生品味文章语言以及基于此目标设计学生活动等。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一言以蔽之:有"言"而无"文",重"实"而轻"活"。使得学生面对的文本只是一串串冰冷僵死的汉字符号,没有鲜活的生活情景,没有人物的音容笑貌,没有思想感情的曲折变化,这样自然而然就磨灭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热情。文言文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培养健全人格方面的作用更难以实现,教学效率也越来越低。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改变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  相似文献   

13.
骆静波 《教师》2011,(4):38-38
高中语文课程中文言文部分的教学,既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更是高中语文教师争论的焦点。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以后,如何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文言文教学要求,成了高中语文教育者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剖析当前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重"文"轻"言"和重"言"轻"文"两种现象,并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浅谈了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应做到"言""文"并重。  相似文献   

14.
文言文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文言语言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有其固有规律。文言文教学要做到"文""言"融合,需重视文本理解,回归文言文教学的本真;重视文言积累,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的能力;重视人文探讨,彰显文言文人文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王志英 《中国教师》2008,(11):42-42
<正>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清醒地知道:"文"是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文化底蕴等人文因素;"言"是字词句本身的意义或作用。"言"是手段,"文"才是终极目标。文言文教学要从语言出发,但一定要回归到思想上。实  相似文献   

16.
正在第二届"苏派语文教育论坛"上,王学东老师借金陵中学河西分校高一(9)班,执教了文言文《烛之武退秦师》示范课。众所周知,与专题讲座不同,示范课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学生情况、教学时间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因为"难能",所以"可贵"。相比较而言,文言文尤其难以驾驭。因为当今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弊端多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言"轻"文",大致类似于古汉语课;二是重"文"轻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如何教?如何让"言"与"文"的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肖培东老师执教《湖心亭看雪》一课时,重视文本的文体,注重巧设问题,以学生为主本,以语言教学为主,将言与文的教学有机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8.
《河中石兽》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文言文,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篇幅的确比较长,理解起来必然会有一定的难度.由此,本课的教学是重“言”还是重“文”,就成了课堂教学设计的难点.就目前的文言文教学而言,通常有两种教法,一是重“言”轻“文”,一是重“文”轻“言”,但不管是哪种教法,结果往往都是授课时间冗长,教学效果不佳.我在设计这堂课时,最先想到的突破办法是“文”“言”相通、以“文”促“言”和以“言”悟“文”.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诵读中感知文意,并在对“文”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关注文言现象,积累文言词汇,然后再通过分析相关语句,探究课文所述哲理,最终努力达成课标要求,让学生能够对重点段落进行背诵.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学,首先要解决"言"和"文"的问题。"言"是指理解词句的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汇,掌握句式的意义和用法;"文"是对文章主题与思想的把握,体会文本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奠定基础。传统的文言文教学过多地关注"言",让原本饶有趣味的作品,在师生的共同肢解下,只剩枯燥乏味的字、词、句,进而忽略了  相似文献   

20.
重“言”轻“文”,甚至唯“言”弃“文”,这是传统文言文教学的一大弊端。“言之无文,行之不远”,应当“言“”文”并重,才能讲活文言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