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感知文本人物是阅读教学中记人叙事类文本的教学重点。学生只有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感知,才能提升人物体验的效益。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学前铺垫,感知人物的真实生活;链接情境,构建替代性认知经验;整合抓手,推进整体性人物鉴赏;拓展延伸,温习人物的内在情怀。  相似文献   

2.
历史类课文具有厚重的历史底蕴,承载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的同时,对拓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也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教学中,要拓展补充资料,延伸认知背景;聚焦文化因素,强化思辨意识;回归学科本质,聚焦文本语言,以提升历史类文本的教学效益。  相似文献   

3.
<正>小学语文教材中,记叙类文本居多,依据言说的对象和言说的方式又分为写人、记事等。这一类文本有精彩的情节、生动的形象,人物情感鲜明,思想内涵丰富。在进行这类文本的教学时,可以带领学生展开想象,拓展文本,转换人称,诵读吟咏,让学生感受人物的命运,体会人物的情感。一、扮演角色,想象情节《嫦娥奔月》是一篇神话故事,充满了神奇而又唯美的色彩,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课文中对于故事情节有一定的描写但不充分。抓住文本中  相似文献   

4.
教学叙事类文本,关键就是要指导学生感知其中的人物特质。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情节,在梳理中促进人物体验;想象画面,在补充中夯实人物体验;紧扣细节,在揣摩中丰富人物体验;借助环境,在联系中强化人物体验。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视角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尤为重要,教师或以历史人物为鉴,培养学生健全心理;以文本观点为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拓展探究为"契",纯化学生高尚品性。但愿,高中历史教师能够努力重构以人文生态为呼吸的课堂,并让孩子们的灵魂和它发生共振,为心灵世界增添新的"钙质"。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拓展是很多教师都乐于尝试的教学环节,因为这能够起到沟通课内外知识的作用,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但在实际运用中,常常难以找到合适的拓展点,导致课堂效率低下。那么,拓展教学主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拓展呢?现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一、加强内容拓展,感悟文本内涵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故事能留给学生丰富的人生思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文本的深层内涵,展开内容拓展,感悟文本的情感意蕴。  相似文献   

7.
方巧云 《成才之路》2014,(22):71-71
正拓展阅读就是在阅读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引入与教材文本或主题相近,或内容相似,或人物相同的材料让学生进行对比联系性阅读。让学生在多层次、立体化的阅读模式中,架构起对教材文本的整体感受,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一、在拓展性阅读中揭示背景很多文章,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相应的创作动机。教学中,如果教师无视这种创作目的的存在,而仅仅就着课文进行教学,对文本的把握和理解必然会产生一定的偏颇,教学效益也必将形成一  相似文献   

8.
针对如何教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名著改编类的课文这一问题,作者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做法与思考:搞好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抓住人物言行,引导学生感悟人物性格特点;抓住文本空白,启发学生想象;搞好课后拓展,丰富学生积累。  相似文献   

9.
熊大靠 《考试周刊》2012,(68):134-134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代诗词在中学历史人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这种寓教于乐的探究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评价人物的基本方法,还拓展了知识面,它是中学历史人物教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学生可以在诗词关的形象中认识历史、概括历史、享受历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历史人物教学问卷调查分析,从历史人物入手,精选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积极拓展教学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学生以鲜活的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历史题材文章是语文教材中的一种特殊文本,对丰富学生历史知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再现历史、明晰历史、审视历史等方面展开教学,拉近学生与历史文本的距离,使学生能深入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获得人文素养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故事类文本的配角,更多的是为主角服务的。但是,教学中,很多教师只把目光盯在主要人物身上,忽略了文本中配角的作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配角的变化、特征和命运,引导学生深挖其价值、作用,感悟文本,提升、拓展学生的认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主角形象,正确把握文本主题,而且还能演绎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承担着从历史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历史人物专题化教学符合该课程的教材体系,可以强化历史人物在"纲要"教学中的地位,从而利用历史人物成长的背景及活动的轨迹拓展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认识,教育学生以人为鉴、以史为鉴,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中获得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施以"拓展延伸"术是一项重要策略。但教学中却存在着"画蛇添足"的现状:文本拓展"漫无边际"、文本拓展"喧宾夺主"、文本拓展"随心所欲"、文本拓展"盲目追求"。如何使文本拓展走向"锦上添花"?作者进行了探索:在背景理解处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在重点难点处拓展,提升学生的理解认识;在主题升华处拓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外延伸处拓展,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5.
在教学历史故事的课堂中,向学生呈现有关历史人物的资料是极为寻常的事。其目的是消除学生因对历史人物的情况了解不多而造成的阅读障碍,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文本,客观地把握人物形象,从而学习历史人物的优秀品格和创造精神,为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神话故事是文化的源头,也是学生语文能力生长的重要资源。把握好神话类文本的教学,就能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文化熏陶。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提炼,梳理故事情节;通过想象,感知人物形象;通过练笔,对照不同版本;通过拓展,丰富阅读积累。  相似文献   

17.
革命人物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比较大,对学生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的提升有重要价值。但由于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心理等原因,导致此类课文的教学味同嚼蜡。因此,应针对文本特点及学情实际,从时空维度整体建构认知境脉、设计学习情境、明确学习任务,实施革命人物类单篇课文的整体化教学,提升此类文本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写景类散文时,教师要将人物与风景充分结合起来,真正把握此类文本的基本特质,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教学时要高屋建瓴,厘清文中风景的独特魅力;画面梳理,探寻自然风景中的人物活动;类型划分,揣摩不同人物眼中的风景,从而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9.
神话类文本深受学生的喜爱,是历练学生语用能力、提升学生语用水平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教师要从语用的视角审视文本,努力开掘神话文本中的语用素材,让学生在语言品析、实践运用、提炼复述、拓展延伸中提升语用能力,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奠基。  相似文献   

20.
教材不是孤立的文本,教学需要拓展。拓展要依据文本而不可脱离文本;拓展要适度,应成为文本的有益补充,应有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应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体验,应有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应有利于开拓学生视野。下面,我就以《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为例谈谈有效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