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通州区的清代墓碑 1.通州北关环岛的清代墓碑 (1)大学士张允随家族墓碑冯其利兄在《北京档案史料》2002年第2辑中,撰文介绍了通州徐辛庄草寺村的清代乾隆年问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允随家族墓地。除东坟院的张允随墓外,西坟院还有其祖父福建绍武知府张一魁、父驿盐道张惟远墓。1958年以后,墓地仅存的5通驮龙碑被陆续拉倒运走,有关部门给予暂存。  相似文献   

2.
三、台区的清代墓碑 1.三路居一带的清代墓碑 广安门、右安门以外地区现分属宣武区、丰台区管辖,该地区历史上曾有多处墓冢坟地。据《北京图书馆藏北京石刻拓片目录》,这一带仅清代墓葬碑文拓片就有以下数十张:湾子村康熙十年鼐格墓碑、诰封碑;太平桥顺治十二年法哈王公墓碑、诰封碑;康熙十二年西纳海诰封碑;柳巷村顺治十八年觉罗图尔玛墓碑;菜户营康熙十八年白尔黑墓碑;西局村康熙二十二年法都墓碑、诰封碑;康熙四十年吏部尚书介山墓碑;东局村康熙十八年沙克素墓碑;水口子村顺治十四年布哈墓碑;白石桥穆哈达墓碑;曹家坟康熙二十四年都统议政大臣跨渣墓碑;大井村阿兰泰家族墓碑(共十余通);雍正六年富宁安谕祭碑;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中旬,王林兄应顺义文管所之邀,与我同去顺义区考察清代墓碑。先后拍摄抄录了福建提督马负书墓碑(诰封、谕祭、墓碑三合一)、山西布政使布哈之父塞赫诰封碑、杭州将军一等男范建中谕祭碑、和勤亲王永璧墓碑等。  相似文献   

4.
海淀区的清代墓碑 1.五塔寺石刻艺术博物馆内的清代墓碑 西直门外动物园后身的长河北岸,有一座创建于明代永乐年间的真觉寺,清代乾隆二十六年大修后,因避雍正帝胤稹名讳,改名为大正觉寺。上世纪初,大正觉寺被毁,仅存建于明成化九年的金刚宝座佛塔,成为大正觉寺具有代表性的象征。须弥座式台基上的五座金刚宝塔,其造型兼有古印度与中国古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外合璧建筑。久而久之,以五座金刚佛塔叫响的五塔寺成为该寺之俗称,真觉寺或大正觉寺反倒没人提及了。1986年10月,五塔寺被辟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十多年来,该馆共收集保存了2400余件珍贵石刻文物,分成功德碑、墓志铭、会馆碑、宗教碑、石雕艺术等七个展区供游人参观。  相似文献   

5.
笔者近年致力于相关资料的搜集,从考古资料中发现一块墓碑,该墓碑记载了陈氏家族在八国联军侵华时的一些信息,可以丰富对那段历史的认识,该墓碑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随着一些重要企业档案资料的整理与研究,可以更全面地揭示秦皇岛近代史的面目,进而丰富对冀东地区地域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清代造办处是专门掌管宫中器物的制造、修理和贮存的机构。本文主要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造办处档案,就其组织机构和匠役问题试作探讨。一组织机构光绪《会典事例》1173卷载:“初制,养心殿设造办处,管理大臣无定额,设监造四人,笔帖式一人。康熙二十九年增设笔帖式一人。康熙三十年奉旨:东暖阁裱作移在南裱房,满洲弓箭亦留在内。其余别项匠作俱移出,在慈宁宫茶饭房做造办处。”当时称为外造办处。康熙朝造办处尚属初创阶段,组织机构尚不完善,除了承办活计的作坊外,从官书和档案看,未见有其它管理机构。接办、督催、查核、奏销活计的机构都是在雍乾时期设立的。在这些机构设立前,领用材料需要管理造办处的亲王、郡王下谕,尚无专门机构来办理。如雍正元年二月造办处传广储司:恰亲王、信郡王谕“为做备用活计,用宝砂五十斤、各色漏(纟不)一斤,送至外  相似文献   

7.
科举是一个争议性很强的话题,涉及面非常广,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方方面面。自近代学者涉足这一研究领域以来,已有一个多世纪。科举家族研究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有所突破,高质量的论著主要在明清科举望族研究上。就科举家族研究的现状而言,基本围绕明清望族、江南进士、地区望族、家族个案、汉族家族等主题。张杰的《清代科举家族》是首部系统研究清代科举家族的专著,资料翔实,具有极高史料  相似文献   

8.
清诗文集《晚香堂稿》以其孤本性质保留了清代安丘张贞家族的重要史料。诸多目录均著录其为清韩文靖钞本,查找地方志资料后断定此书为韩文靖、王易庵合著誊清稿本。清代康雍年间安丘张氏家族与宛平、山阴等其他家族关系紧密,书中多处藏书印也是"齐鲁印派"研究的拓展资料。  相似文献   

9.
内江市档案馆珍藏有一幅《曾达一墓碑拓片》,是笔者1986年在沱江乡梁坝村曾达一墓碑所拓。当时该墓碑和石刻文字完好,所以拓片字口清晰,文字无损,是曾达一墓碑的唯一拓片和初拓本,具有很高的档案文献价值与文物价值,被列为馆藏珍品。2009年内江市档案局、内江电视台联合拍制《档案锁春秋,兰台丰硕果》专题记录片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恭王府坐落在北京什刹海附近,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府邸曾经是清朝乾隆时期权贵、大贪官和珅、庆郡王永璘及其后人和清朝晚期恭亲王奕訢及其后人的居住地,有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于是便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传闻。  相似文献   

11.
创于宋代的苏州府学自建成后历代均有修葺,至清代整座建筑群体规模庞大,宽宏甲于东南。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其他时期,清代府学修葺工程最显著特征在于地方家族参与所占比例迅速上升。此种变化的背后暗藏着地方家族利益的诉求,即他们常常将家族祠堂通过修葺工程移入政治高地的府学之中,或府学附近。地方官员和府学教授基于切身权益,从中发挥了重要的助推作用。随着家族祠堂的移入,地方家族势力在府学及其周边广泛渗透,改变了府学周边的环境,也直接影响了清代后期苏州城市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在兴安盟档案馆保存的清代档案中,形成时间最早的有顺治五年(1648年)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224年间,各位皇帝赐封原科尔沁右翼后旗镇国公及其后代和夫人的《奉天诰命》。镇国公,系清朝宗室爵位之一。清代宗室爵位分“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二等,其中镇国公为五等。  相似文献   

13.
清代江南人文鼎盛,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生态圈,也滋生、集聚了众多的文化家族,钱塘梁氏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学术世家,本文主要梳理梁氏家族由簪缨贵族到读书门户的家学发展过程,并探析其家族文化之转型,以期通过家族文化传承的考察,对研究清代学术文化生态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清代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中右旗亲王品级札萨克多罗郡王车布登札布 ,是有清一代蒙古族绝无仅有的配享太庙并视怡贤亲王之例入祀京师贤良祠这一优崇待遇的喀尔喀蒙古大札萨克·赛因诺颜部中左末旗札萨克·和硕超勇襄亲王·固伦额驸·首任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策凌之次子 (清代蒙古族只有策凌、僧格林沁二人配享太庙 ,但僧格林沁入祀昭忠祠 ,而非贤良祠 )。乾隆三十六年 ( 1 771年 )八月 ,策凌长子、赛因诺颜部中左末旗札萨克·和硕亲王兼盟长·第二任定边左副将军成衮扎布病逝后 ,车布登札布继任第三任定边左副将军 ,兼赛因诺颜部盟长。三…  相似文献   

15.
福州雁门萨氏是福州有名的世家大族,家族屡代科第不绝,到清代,登科第者50余人。雁门萨氏以诗词世家、藏书世家、海军世家、科技文教世家闻名于世,如大家所熟知的萨镇冰、萨师俊、萨本栋等。萨氏家族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与其诗书传家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清代常州府地方教育发达,独立于官学之外的书院数量位居江苏省首位.其家族书院有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在清代文教政策的背景下,书院不可避免地有科举化的色彩.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也是如此.从书院创设的目的、家族成员尚文重教的追求、“读书田”的捐置与筹措、对肄业书院的生徒的考课和义庄规条的规定诸角度,可以看出盛氏家族人范书院已是科举的附庸.  相似文献   

17.
“郡不可无志,国不可无史”。曲靖市麒麟区,元明清时称南宁县,历为曲靖府治,具有辉煌悠久的历史。清代曾出过两本《南宁县志》,即康熙五十八年《南宁县志》、和成丰二年《南宁县志》。在曲靖市麒麟区档案馆中均有保存,不论从史料价值,还是从保管的年限、利用的广度上,均堪称“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18.
分家文书是了解一个家族分家情况、家族制度的重要史料。文章基于从目前福建出版的几本契约文书汇编本中收集到的四十余份清代福建分家文书,阐述家族制度在这些分家文书中的印记,从而探寻清代福建家族制度中的几个特色,如格外偏重男丁,重视家族公产,坚持聚族而居的建筑风格,强调在家族中有重要发言权的角色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作者原稿本报讯(通讯员石中元)“火化场不让存放骨灰,土葬又搞不成,我们总算在这里找到了寄托活人哀思和悼念的地方。”一些死者家属纷纷赞扬里炮村为人民办了一件好事。延庆县西拨子乡里炮村办起的“八达岭人民公墓”承办骨灰安葬、修建墓碑。这是北京郊区建起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2,(13):71
英国一家网站9日发布两万多份"泰坦尼克"号档案文件,纪念这艘客轮沉没100周年。家族历史类网站Ancestry.co.uk发布的文件包括泰坦尼克号乘客名单、船长爱德华·史密斯遗嘱、300多份验尸报告、328具尸体的档案、121名乘客的墓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