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题,是中国历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首先,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同时对明清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的某些变化、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出现,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次,本课教材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以理解.诸如:(1)在封建社会里怎么会萌发  相似文献   

2.
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二、四册修订本,将于一九八三年春在全国使用。这两册课本的修订原则,同我在今年本刊第四期发表的《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三册修订说明》中阐述的精神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次修订的两册课本,第二册讲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内容,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在生产关系上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第四册讲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也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是一部形象的封建社会衰亡史。《红楼梦》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而衰的生动的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复杂的阶级斗争,揭示了这个统治中国几千年的社会制度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在小说产生的历史时期,虽然有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仍然是封建社会,这种新的萌芽,已经使得封建社会的矛盾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时代特征而更趋于尖锐、复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的时期。政治上的表现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经济上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即“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教材对这一问题的处理是通过阐述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棉花种植的发展,纺织。制瓷和采矿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从而引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产生。《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课概念新、知识点多,教师讲解和学生接受,都存在较大难度。讲课前我调查了部分学生,对于什么是资本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萌芽,初中学生不知如何回答,头脑中没有这方面概念。教学中,我采用了把教材…  相似文献   

5.
封建社会后期,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封建经济开始解体的历史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在十四、十五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封建社会最迟在清代康熙年间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标志着西欧与中国分别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无论是西欧,还是中国,在封建社会后期商业资本都日趋活跃。但是,西欧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资  相似文献   

6.
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二、四册修订本,将于1983年春在全国使用。这两册课本的修订原则,同我在今年本刊第二期发表的《初中<中国历史>课本第一、三册修订说明》中阐述的精神基本一致,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这次修订的两册课本,第二册讲的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内容,涉及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在生产关系上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第四册讲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也就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斗历程。在这两册课本中,尤其是第四册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晚期,封建制度开始了它的解体过程,在封建社会中产生的资本主义因素,逐渐发展起来。这时期,由于英国具有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条件,因而使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能够较早的出现,并成为资本主义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初中《世界历史》第十四章《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开端》重点地叙述了英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事实。通过讲述这个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创业史,可使学生了解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建立的一般过程及其基本规律,并为以后讲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打下基础。同时,这章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的重要材料。因为它揭露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是在怎样血腥掠夺的基础上发生发展起来的,资本家是用什么样卑鄙手段发财致富的。也可以帮助学生对毛主席关于“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阶级斗争问题。……万恶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制度是随着奴役和贩卖黑人而兴盛起来的,它也必将随着黑色人种的彻底解放而告终”等科学论断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受到阶级教育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教育。我觉得,这章教材的基本任务是通过这段英国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的 一,讲清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苏州手工工场的出现,使学生认识:明朝中后期,我国江南的一些地方,资本主义萌芽开始稀疏出现。它的出现,表明了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二,讲清葛贤领导的苏州机工反税监斗争,使学生认识:这种斗争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是我国历史上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9.
初中《中国历史》第一册第八章讲《西汉前期的经济发展》。这章教村对前两章处于承前的地位,对后两章又起着启后的作用。在第六章教材中提到:“统一国家对人民是有利的,国家可以统一管理全国的水利事业,防御外来的侵略。战争减少了,人民可以在比较安定的环境里从事生产。”在第七章教材中讲道:“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但是,在这两章教材里,并未能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统一国家给人民带来的这些好处,也未能用史实说明封建社会里的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一  相似文献   

10.
杨益 《历史学习》2004,(11):6-6
许多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国近代现代史)上》(2002年审查通过必修本)关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时,容易出现一种误解,即认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继续。而产生这种误解的原因是没有准确理解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间的关系。而要弄清二的关系,就必须把握好教材中的两个问题:第一,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摧残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截断了其独立发展的道路;第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产生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是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第一单元第6课的课题,讲述的是封建社会末期中国的发展与迟滞。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发展概况:一方面,农耕经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另一方面,代表历史发展趋势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受到抑制,导致中国最终落后于世界发展大势。近代中国正是在这样的"貌似太平辉煌"终滑向真正的"衰世凄凉"。所以,中国近代前夜的发  相似文献   

12.
历史地图与抽象、枯燥的文字叙述比起来,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历史地图的教学功能,重视对历史地图的教学,积极鼓励学生多运用历史地图。历史地图有哪些功能呢?1.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从而进一步理解和运用历史知识。2.有助于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例如,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的意大利为什么没能持续发展,进而较早地进行资产阶级革命?仔细分析《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后的新旧教并立》等图,就可以得出意大利资本主义未能持续发展的原因:政治方面,封建割据;经济方面,未能形成统一的国内市…  相似文献   

13.
本章(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四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认识:(1)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戊戌变法运动有其积极的作用。(2)由于历史条件和阶级的局限性,变法运动迅速失败,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讲课开始前,通过向学生提问以下问题以导入新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是什么? 对于“改良主义思想的产生和中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这个子目,要简略讲明以下几点:(1)  相似文献   

14.
高中历史在教学更注重对学生唯物史观和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材编写上也比初中难度大。如何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的观点,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历史事件,达到教学目的是教学任务的重点。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多媒体技术则提供了促使情境学习进入课堂教学的强大的和可接受的工具。它既能保证传统课堂教学的文字板书表达,又能创设学习的情境。以下我想就自己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以下简称《资》)一课的教学实践基础上谈谈有关多媒体教学情境设计。《资》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并…  相似文献   

15.
备课是教师搞好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在备课过程中,要深入钻研教材,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目的、基础知识和讲授重点,组织教材和考虑教法。同时要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如何,俾使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下面拟简单介绍我准备《戊戌变法》一章教学的情况,并谈一下我对备课工作的作会。 (一)反复阅读课文,弄清基础知识范围。初中《中国历史》第三册第八章的教材,是《戊戌变法》。备课时,首先将这章课文粗读几遍,了解这一章教材包括哪些主要的史实,然后,分析各节各目教材的中心内容。我的理解是这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第三册《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一章讲述了两个问题,即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和日美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扩大.在教学中,我体会可依据教材着重分析:(1)中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的历史原因和条件以及中国资本主义在发展中所形成的某些特点;(2)日美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扩大以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日美成了侵华的三个主要国家.教材首先概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历史原因和条  相似文献   

17.
〔课例〕高一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 ,也是近代史历史教学中理论性比较强的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 ,我们一般采用教师讲授 ,学生接受现成结论的方式。由于课时有限 ,老师不能充分展开 ,也由于内容离现实生活远 ,往往是一学期下来 ,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这一概念都未能准确的理解 ,更不用说就此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探究了。国家教育部 2 0 0 2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强调 ,要通过…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中国历史》第二册古代部分,共两章,叙述辽、宋、夏、金、元和明、清(鸦片战争以前)两段的历史.现对其中若干问题的处理谈谈我们的做法.我国的封建社会,经历了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有上升和下降的阶段,从而划分了封建社会的前期和后期.关于我国封建社会内部的具体分期,史学界尚无定论,中学《中国历史》为了便于教学,把前后两期分为四段来叙述:战国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和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其中明朝中叶以后,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前两段大体上属于封建社会前期,后两段大  相似文献   

19.
新编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一九八三年始用本)第二章《唐朝前期的繁盛》第一节《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采用了历代史家常用的历史名称,标题开宗明义,一目了然。唐承隋制,益臻完备,革其弊政,始有隆兴。这个过程历时一百十几年(626-741年),其间虽曾几经周折,但总的趋势是逐步上升,从贞观年间奠基,遂使开元年间的李唐王朝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之鼎,冠世界之雄,世称大唐帝国。因此,将本节作为整章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理所当然的。本节教材分为两个子目:“贞观之治”和“从武则天的统治到开元盛世”。其中又以“贞观之治”为重点。本节的难点是:通过对从“贞观”到“开元”的叙述,既要讲清楚统治阶级调整统治政策的进步作用,又要揭示隋末农民战争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这一实质,使学生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唯物主  相似文献   

20.
《辽宁师院学报》一九八○年第一期发表了饶会林同志的《我国封建社会内资本主义萌芽的上限问题》一文(以下简称“饶文”),提出了“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上限,不在明清,也不在唐宋,而在两汉”,这倒不失为一个比较新颖的观点。但对饶会林同志的观点,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现不揣冒昧将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意见提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