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贾彦平 《学子》2014,(8):53-53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挖掘教材,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有机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领会数学的丰富内涵,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那么如何能有效达到这一目的呢?笔者本将结合专家的理论及自身多年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展开让孩子们在充满正能量的数学课堂中品尝到“真味”数学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对教材的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课标要求,从而更好地实施教学.文章以四年级“平行四边形”内容为例,对2001版、2022版两版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进行比较,首先比较三版课程标准对平行四边形内容要求的变化,其次比较两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平行四边形内容的知识体系和呈现形式,对两版教材中平行四边形内容的编排、内容呈现形式进行思考,发现教材发展变化:更加重视学生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发展;知识间隔缩短,注重培养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注重与实际相联系;习题形式多样化、灵活性提高.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为5个环节:组织教学→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布置作业。这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性的需求。因需而学→边学边问→乐中促思→学以致用的“以人为本”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模式旨在克服传统模式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材是数学课堂进行教学的素材,它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编排的,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题材,强调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开展教学。打开新教材,一幅幅富有童趣的插图,让孩子们爱不释手,使学生在课堂中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够准确地把握教材特点,深入地挖掘教  相似文献   

5.
近年,笔者参加过许多小学数学教学研讨活动.也听过全国性的大型教学观摩课。在这些课堂上,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引起了我的思考:上课过程中很少看到学生研读教材原文,一般只是在做练习时学生才打开教科书。原因何在?我想除了一些教师的教学习惯等因素外,学生阅读教科书时感到困难可能也是原因之一。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4版教材的修订过程中,力求让教材成为学生的“学材”,使学生更容易阅读。下面以新版教材一年级部分计算内容的编写为例,与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6.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是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重要特点。小学数学的许多知识都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采用逐步拓展、渐进深化的模式。前面的知识为后续内容做铺垫,后续内容又是在前一个内容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得到。但如果我们在教材中、课堂上、练习时遇到“后续内容”,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7.
2011版课标提出了"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笔者认为,数学基本活动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现以北师大版、人教版、苏教版教材"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的编排为例,略谈数学活动设计。一是引入概念的数学活动设计。三种版本的教材编排,对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活动设计有两种侧重方式:一是现实生活体验,二是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发展。北师大版教材设计:以"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相似文献   

8.
比较人教版、北师大版和苏教版三套教材中"体积单位"一课在情境编排、练习编排等方面的异同,并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了新的思考:关注活动经验,融为数学经验。  相似文献   

9.
许发金 《新教师》2019,(12):5-7,F0002,F0003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2019年10月19日至20日,第七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语文专场)在福州市仓山小学如期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一千多名小学语文教师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统编版教材的教学策略。2019年9月,大陆所有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改用统编版教材,如何读懂并用好统编版教材,是广大语文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围绕“用好统编教材,改进阅读教学”这一主题,本次活动以专家讲座、优质课展示、现场互动、综合探讨等方式,促进两岸教师切磋交流,相互促进,敲开了统编版小学语文教学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
以人教版与MC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小数的意义”课程内容为比较对象,对两版教材中小数的引入、学习材料的选择、意义的呈现、练习的设计及历史的链接五个方面进行比较,在学习路径方面建议进行以下优化:情境创设与问题探究相结合;实物模型与抽象模型相结合;文字归纳与直观呈现相结合;凸显意义本质,设计多样习题;渗透数学文化,挖掘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1.
2013版的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在编排上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更提供给不同教师的不同发展空间,教师要使数学课堂更高效,将数学课堂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生本课堂”,就需对现有教材进行个性化、能动性的解读,要理性分析教材各部分的关系,把握各环节的地位,将新的课程标准内化为三维目标,引导学生在数学世界里徜徉.笔者通过几年尝试,发现将教材进行重组、创编、改造、挖掘之后,学生的活力被进一步增强,思维被进一步激发,课堂效果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2.
仲顺年 《云南教育》2000,(11):16-18
“教 材分析”是备课的重要环节 ,也是上好课的前提。教材分析过程中 ,除重点分析教材的编排体系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 ,教材的练习题 ,以及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与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等内容之外 ,还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一、要注意目的性和层次性不论是分析整套小学数学教材 ,还是分析某一册教材、某一单元教材或某一课时教材 ,都要努力做到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认清难点、明确重点、抓住关键 ,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为备课、上课打基础 ,为提高质量下功夫。这是分析教材的根本目的。一般地说 ,分析整套小学数学教材的…  相似文献   

13.
刘建华 《成才之路》2009,(24):48-48
数学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新课程改革使数学课堂走上了“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的道路。苏教版国家课程标准小学数学教材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学习背景,力求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小学数学课堂真正贴近自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何谓尊重教材?笔者认为有三点:一是尊重教材体系和结构,如苏科版教材,将“因式分解”作为“乘法公式”的后继内容,在每册编排了一个“课题学习”,大多数的章节均设计了“数学活动”;二是尊重教材主要特点,如苏科版教材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注重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  相似文献   

15.
明启文 《云南教育》2005,(19):63-64
“比较”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认识了10以内的数(北师大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以后,在第二单元编排了“比较”这一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小学《数学》(北师大版)第4版教材,在原有教材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设计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方式.努力形成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数学教材新体例,这是数学教材呈现方式与实际学与教的过程同步对接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7.
教材特色是教材的独到之处或优势的集中体现,研究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特色,对于促进教材多样化发展,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自新课改以来,我国不少版本小学数学新教材呈现了一些可喜特色:情境创设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图文并茂,注重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应用等。本文以西师版为例探析了我国小学数学新教材的一些易教利学的独有编写特色。如独创的课堂活动注重游戏、操作、对话交流与探究;素材选取重视农村、关注西部;数学文化内容丰富而系统、呈现方式新颖;综合与实践操作性强、注重活动拓展;概念和法则呈现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相似文献   

18.
数学知识体系中,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是学生需要具备的最基础的数学能力。在小学数学低中段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数学语言和数学思维的相互转换。本文以西师版小学数学低中段教材为例,探讨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陈雨  梁宇 《广西教育》2022,(22):53-56
本文立足小学数学教材“一标多本”、各版本教材各有独特之处的现实,以及“式与方程”教学内容在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的独特地位,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和北师大版教材“式与方程”中的例题,从编排结构、选材背景、呈现方式三个不同的角度展开比较研究,以此丰富教师对“式与方程”教学内容的认识,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导学活动单”是高效课堂的一种执行模式.它能帮助学生经历过程、获得知识、习得能力,是数学高效课堂的强力推动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导学活动单应重点突出学生“说得清”的教师作“点焊”,学生“悟不透”的教师作“点拨”,学生“看不到”的教师就作“点补”这三大方面.教师应精心编制导学活动单,不断反思、不断实践,让导学活动单真正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导航,创造高效的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