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对于世界的认识很多是通过想象来实现的,他们看到月亮中的阴影,就把它想象成蟾蜍,如刘向《淮南子·精神训》中说:“日中有跋乌,而月中有蟾蜍。”也有人说月中的蟾蜍是偷吃灵药而奔月的嫦娥变成的,如张衡《灵宪》中说:“姮娥奔月,是为蟾蜍。”姮娥就是嫦娥。无论哪种说法都使月亮充满了神奇色彩。由于月亮和蟾蜍有这样密切的联系,古典诗词中便经常用蟾蜍或蟾来作为月亮的代称,同时把月宫比做蟾宫,把月光叫做蟾光。下面仅以宋词为例对以蟾代月作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奖励》2007,(11):36-40
追求千年梦想,缔造“奔月”神话 用“嫦娥”命名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可谓情之所至.又有谁比这个栖居于中国古老传说中的凄美女子,更怀念她的广寒宫,她的玉兔?嫦娥奔月,这个中国历史上千古流传的唯美神话,中国的科学家们用自己的智慧把神话变成现实——中国首颗探月卫星成功发射并顺利进入绕月轨道,完美的缔造了这个千载流传的“奔月”神话。  相似文献   

3.
月光下,斑马老师和同学们坐在山坡上聊天。 斑马老师望着弯弯的月亮,回味无穷地说:“月亮上,我曾经去过一次……” “啊?”同学们都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那天,我在树林里砍柴,用力太大,斧子飞了出去,飞呀飞,一直飞到了月亮上。你们说,我该用什么样的梯子才能爬上月亮,取回斧子呢?” 爬上月亮?绝对不可能!同学们纷纷摇头。  相似文献   

4.
有月亮的夜。 一抬头,就是那个金黄色半圆形的月亮。像什么呢?眉毛吗?不,眉毛会更细;镰刀吗?不,镰刀会更弯。它更像一块哈密瓜,透着淡淡的幽香,倾斜着,似乎要落入星星的海洋。真想有一根长棍,把它拨到窗台上,让我慢慢地咀嚼……噢,好香的哈密瓜! 有月亮的冬夜,哈密瓜早已经熟过了。 一抬头,就是窗台上金黄的哈密瓜。像什么呢?太阳吗?不,太阳会更圆;星星吗?不,星星会闪烁。它更像一个月亮,洒下柔和的光辉,倾斜着,懒懒地睡在绿色的窗前。真想有一根长棍,把它挑到空中,让我静静地欣赏……噢,好美的月亮! 没有月亮…  相似文献   

5.
这天中午,胖叔叔茶座里第一次少了笑声,原来牛牛昨夜做了一个梦,梦见地球要爆炸了,他吓得想跑,可怎么也跑不动。他的梦境,引起了大家的注意。是啊,地球会不会爆炸呢?怎么?做一个梦就吓坏啦?我还梦见月亮也爆炸了呢。啊?月亮爆炸?那会怎么样呢?一个月亮变成了无数个小月亮啊,有一个小月亮就悬挂在我的窗前,嘿,晚上我可以不点灯了。你在说童话呀?梦境嘛,怎能当真呢?胖叔叔,地球究竟是怎样形成的?你们知道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吗?我知道!在没有天和地以前,宇宙到处是一片黑暗,像一个大鸡蛋,盘古就住在这“鸡蛋”里。有…  相似文献   

6.
美丽的月亮     
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月亮并不像现在这样圆了缺,缺了又圆。那时,月亮总是圆的。哪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这里还有个故事呢!又一个夜晚来临了,月亮穿着纺织娘娘为她织的银衣裳,在空中蹦跳着。一群星星也在天空玩耍,便招月亮过去跟他们一起玩,“哼,你们这些丑星星,居然想和我月亮公主玩,走开点!”月亮可瞧不起小星星了,她认为星星长着五个又尖又丑的角,跟他们在一起,是一件丢人的事。小星星们被吓得逃跑了。过了一会儿,月亮从乌云阿姨的屋中穿过,乌云阿姨看见了,不禁拍手叫好,说:“月亮姑娘,可不可以和我一起跳舞呀?”…  相似文献   

7.
编造的证词     
美国历史上受人尊敬的总统林肯,年轻时曾当过法官,而且是一位善于辨别真伪的法官。有一次,林肯受理一宗案子,被告罪名是谋财害命。审讯中,被告喊冤,而证人却一口咬定自己目睹被告作案。证词是这样的:10月18日晚11时,我站在一个草堆后面,亲眼看见被告在离草堆西边30米处的大树旁作案。因为月光正好照在被告脸上,所以我看清了作案人的面貌。林肯听罢证词,立刻宣布:“此案纯属诬告,证词是编造的!”【小迷糊提问】林肯是怎么断定证词是编造的呢?【小侦探回答】因为10月18日晚上月亮是上弦月,11点钟时,月亮西沉,…  相似文献   

8.
与月对话     
<正>夜,悄无声息地拉开了帷幕。皎洁的月光洒在窗台上,映在地面上,平铺出一种安然恬静,让人瞬间静下心来。月亮是否为你寂寞的心拉开了梦幻的序幕?月亮,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景象,我们又记住了怎样的月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从书中抬起头来望向窗外的月亮,我问月亮:“又有谁不喜欢你呢?古往今来,文人雅客为何总将情感寄托于你呢?”此时,一片黑云飘过月亮,将它的光辉遮住了一半。  相似文献   

9.
文化人类学方法可以确认《九歌·少司命》主角的月亮女神身份。“娥奔月”系由语言疾病导致的假神话 ,其背景则是女神在神话、文化中的地位失落  相似文献   

10.
诚信     
提起“诚信”,我总会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 那还是许多年前,有个孩子跟上帝学本领。有一次,上帝对孩子说:“我教你点石成金的本领,好吗?”孩子问:“明明是石头,怎么会变成金子呢?”上帝回答他:。三个月之后,那金子还会变回来的。”那孩子听了立刻说:“明明给了人一块金子,  相似文献   

11.
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作文。想起明天要交周记,吃完晚饭就一头扎进我的小屋。打开本子,拉开架子———突然觉得脑袋里空空的。这个星期除了上课、吃饭、睡觉,几乎什么也没干,让我写什么呢?突然,想起老师说的话:“平庸材”照样能写出好文章……“对,就写平庸吧。”于是,我开始翻腾记忆中的“平庸”:吃早点,差点迟到……发作业本,没听见上课铃响……听同桌讲题……外语考试……给车胎打气……这些连一点意义都没有,写个什么劲儿呀?……我就这样一边苦苦地翻腾,一边摇头叹息。抬头看看表,呦,一个多小时过去了,还没写一个字呢!…  相似文献   

12.
训练———安全飞行的根本保证●訾昌美8月5日凌晨,一架大韩航空公司的B747客机在关岛失事,227人死亡。韩国总统金泳三声明:“心中的悲哀如潮水一般,令我无法抑制。”……227名遇难者家属呢,他们心中的悲哀又将涌动多少年呢?翻开90年代世界主要空难史...  相似文献   

13.
读过《白兔和月亮》这则寓言后,同学们对白兔失去月亮的结局不大满意。看着同学们若有所失的表情,我突发奇想:崇尚唯美主义的人们能给自己的作品平添曲笔,我们为何就不能给寓言设计一个更圆满的结局,让白兔的月亮失而复得呢?于是我问大家:“同学们,在有月亮的晚上,你们也赏月吗?”  相似文献   

14.
“爸爸,哎!太阳出来月亮回家了吗?对……”《吉祥三宝》在歌唱着一个温馨的家。我的家何尝不是这样温馨呢?  相似文献   

15.
月亮翻跟头     
天黑了,圆圆的、亮亮的月亮慢慢地升起来了。森林里,有一只小老鼠没有睡觉,他在小河边散步。小老鼠喜欢抬着头看天上圆圆的月亮。天上的月亮看见了小老鼠,她不高兴地叹了一口气:“唉……”小老鼠觉得很奇怪,他爬上一棵高高的大树,问月亮:“月亮小姐,你为什么不高兴呀?”月亮皱着眉头说:“每天,我一出来,你们小动物都睡觉了,不来和我玩,我孤零零地在天上,好冷清啊!”小老鼠对月亮说:“月亮小姐,别难过,我来帮你!”小老鼠飞快地爬下大树,取出一只哨子吹了起来。小老鼠的朋友哈巴狗、小白兔、胖小猪、小猴子听到了小老鼠…  相似文献   

16.
月夜幻想     
正中秋节的月亮,静静地吞吐着光辉。月亮挂在夜空上,就好像一盏明亮的灯,照亮了我眼中的点点希望。不一会儿,我抬头向月亮望去,发现月亮变成了月牙儿,肯定是那只调皮的天狗在吃月亮!不久,那圆圆的月亮就变成了一条弯弯的小船,左右摇晃,好像随时要掉下来似的。这时,我想:"嫦娥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在为月亮哭泣呢?"我躺在屋外的躺椅上,闭着眼睛,脑中的思绪飞往那无边无际的幻想天堂……  相似文献   

17.
中秋之夜,自然会想起“嫦娥奔月”的美好神话。它最初见之于两千多年前的《淮南子》,说的是尧帝的射官后羿,其妻娥偷吃了不死之药,飞上月宫去。神话中奔月的明明是娥,今天为什么说是“嫦娥”呢?原来这是为了避讳。在古代,凡与君主或受尊敬的人同名字,都得避讳。从秦始皇到清代一直如此。娥避的讳,最初是公元前179年的汉文帝,他名叫恒,与形近音同,故要改为嫦,就成了“嫦娥”了。到了宋代,又有一个皇帝的名字叫恒,娥之名就永远成了嫦娥了。如此说来,这个神话人物也是受封建专制之害的。“姮娥”为何变“嫦娥”@石小平  相似文献   

18.
爷爷的歌谣     
我的记忆,似乎从月亮开始. “月亮光光,月亮光光,装满筐筐,抬进屋去,全部漏光……” “光光,光光,筐筐……” 清亮的月色下,爷爷牵着我,对着月亮,吟唱;我抱着小方凳,望着月亮,跟唱. 爷爷教会了我许多关于月亮的歌谣: “月亮粑粑,里面坐个嗲嗲,嗲嗲出来买菜;里面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绣花……” “初一看不见,初二一根线,初三初四蛾眉月……”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天下午,只有我一个人在家。闲来无事,我在写字台上发现了一把剃须刀。我便想起了爸爸刮胡子的样子,那可真神气,一会儿刮刮这儿。一会儿弄弄那儿……“我为什么不能刮呢?”我不由得为自己的突发奇想感到自豪。我便大胆地把刮胡刀放在脸上轻轻地刮起来。  相似文献   

20.
月亮作为一种自然景物,常常被我国古代诗人当做寄情之物。小学语文课本里编选的古诗,有不少描写月亮。诗人的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一、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明亮的月光照在井床前,诗人还以为是白霜洒落地上。当他抬头遥望天空明月的时候,不禁低头思念起自己的故乡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此处离我故乡钟山很近了,春风又一次吹绿了长江南岸,明亮的月亮呵,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去呢?诗人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