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在辅导学生阅读《景阳冈》这课时,有个学生突然提了这么个问题:“老师,为什么作者要称‘老虎’为‘大虫’呢?”这个问题把我给问住了。说实话,《水浒传》我看过,《景阳冈》我教过,辅导课我也备了,怎么就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呢?真是“大意失荆州”。怎么回答学生呢?我如牛负重。“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待我‘研究’一下,再作解答。”我表扬了那个学生。其实,说是在表扬,倒不如说是在婉转地“脱逃”。  相似文献   

2.
一课堂上,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本想解决预设好的让学生整体把握行文思路的问题,这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老师,请问课文第6节‘“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中这个‘小玩艺’指的是什么?”一时间教室里鸦雀无声。这个问题不只问住了学生,也问住了我,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想过在此时讨论这个问题。我习惯性地对他的善于思考进行了一番鼓励,同时稍稍平静了一下心情,说道“:你真会琢磨问题,读书就是要这样边读边想。现在大家就先来想想这个‘小玩艺’到底指什么?”在把问题抛给学生的同时,我敏感地发现这个问题虽然和我…  相似文献   

3.
徐金华 《班主任》2013,(7):57-58
“这个问题很简单”是我的一句口头禅,没想到这句话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天上课,我讲得激情四射、神采飞扬,学生也听得十分入迷,频频点头。最后,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大家稍加思考,就能做出来。”然后我站在黑板旁等着学生回答。几分钟过去了,没有一个学生举手。我的心一下子沉到了谷底: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应该都会啊,怎么没人举手呢?于是,我加重语气说道:“这个问题很简单,会做的同学可以举手回答。”还是无人响应。我用眼睛扫视了一下全班,  相似文献   

4.
这个学期,在学生的要求下,我多次给学生调了座位,可是无论怎样调整,总是有许多学生不满意,他们罗列出同桌的大量“劣迹”,要求再调座位。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我给学生读了一个小故事,题目是《我帮你哭》。  相似文献   

5.
徐汉红 《师道》2007,(5):36-36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是老师教给了学生知识。那么,是不是只有老师教学生,学生就没有教老师呢?在学校倡导进行教学反思的氛围下,我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反思。学生到底教给了我什么呢?我把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记下来,于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逐渐清晰了。  相似文献   

6.
<正>第一,教师可以思考如下的问题,给出答案的过程便是一个很好的检查学生理解的过程。1.我知道学生的一些误解或幼稚的想法吗?这个问题可以让教师思考和了解学生可能存在的思维误区或不成熟的想法。2.我如何知道他们理解了什么?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寻找更多、更有效的途径去检查学生的理解。3.有什么可以让我接受的证据来证实学生的理解?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避免给出先入为主的主观  相似文献   

7.
张洪飞 《中国德育》2007,(12):73-73
担任班主任的第一天,我就暗下决心要带好这个班,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班主任。可是事与愿违,一开始就出师不利。先是班里小麻烦、小错误如鲫鱼过江一样接连不断。我刚解决了这个学生迟到问题,那个学生课上拿电子词典打游戏又被发现了……按倒葫芦起来瓢,这个班级令我忙得焦头烂额。我动之以情,和他们谈心,并且每星期抽出一节课来就"我被什  相似文献   

8.
"我帮你哭!"     
这个学期,在学生的要求下,我多次给学生调了座位,可是无论怎样调整,总是有许多学生不满意,他们罗列出同桌的大量"劣迹",要求再调座位.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我给学生读了一个小故事,题目是<我帮你哭>.  相似文献   

9.
一××同志: 从你来信中,看到你对学生作文如何“精批细改”,还存在问题,因此感到苦恼。这封信,就和你谈谈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不是新问题了,我曾听到很多同志对这个问题的解答,记得我也和某些教师谈过我的意见。以我的理解;在学生写的文章中,有些道理讲错了,或者讲得不完备,这是要“批”的,批的时候,主要说明为什么错?怎样才完备?因为这样的错误,是思想认识问题,如果教师给学生大改而特改,那末就等于教师把自己的思想认识,代替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对学生是没有什么帮助的。所谓“精”,我想,就是精细恰切的意思,譬如指出一个问题应当这样讲的,不要那样  相似文献   

10.
罗桂进 《班主任》2001,(3):33-35
我校是一所寄宿制的学校,学生的早恋问题是班主任都感到头痛的问题.我带的这个是文科班,文科班的特点就是爱好文学的人多,女生多,是早恋的"高发区".这个班男女生没什么界限,学生思想活跃,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因而,这个班组建不久就有一部分学生尝试着帮我解放思想,提出了"早恋无害论",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对男女生交往表现出特别的敏感和好奇(周记里出现"夜探爱情角"系列).我意识到,要带好这个班,首先得处理好学生青春期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李萍 《辽宁教育》2003,(7):105-105
一、导入阶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着手,设计了与学生同龄的小男孩"丁丁"这个人物形象.这样,既解决了课题中"我"的角色问题,也让这个形象陪伴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这个学期,在学生的要求下,我多次给学生调了座位,可是无论怎样调整,总是有许多学生不满意,他们罗列出同桌的大量“劣迹”,要求再调座位。为了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我给学生读了一个小故事,题目是《我帮你哭》。一个小姑娘回家晚了,妈妈责问她到哪儿去了,小姑娘说“:我停下来等詹  相似文献   

13.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要解答的问题都是教师事先设计好的,机械地提供给了学生,学生感受不到——我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价值或意义,只是被动地去解答老师出示的问题。长此以往,学生就会缺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我常常想:怎样才是真正地爱学生,教师的爱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思考这个问题,我想到了根——一名让我欢喜让我忧的学生。  相似文献   

15.
案例十棵树栽成五行,要求每行4棵,怎么栽?请画出图表示。我将这道题作为作业,要求学生将思考的过程记录下来。第二天的作业,令我欣喜不已,它改变了我原有的教育理念,改变了我原来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学生甲:我看到这个题目后,很快就想到了五角星的图案,因为题目要求栽五行,五角星的图案就是五行,当我画好后,惊讶地发现竟然和题目中的要求一模一样,于是我很快就完成了这个问题。爸爸、妈妈都说我很聪明。学生乙:我将这个问题认真看了几遍,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每行4棵,栽五行,就需要20棵树,而已有的才10棵,我感到一筹莫展。但我并没有被困难…  相似文献   

16.
<正>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数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提问题时要体现"我的问题",即这个数学问题是我发现并提出来的,它具有我的鲜明个性特征。解决问题时要体现"我解决的问题",即这个数学问题是我自主解决的,它具有我的见解和主张,从而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展现自己智慧的舞台,深深留下自己成长的足迹。一、回归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慧眼提出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先看一个教学案例:一位老师教《老王》,上课一开始,这位老师在学生读了一分钟的课文后,就提了一个问题给学生思考,这个问题是:"同学们请想想《老王》这篇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思想?"这个问题提出后,满怀期望等待学生回答的老师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因为,没有一个学生能回答老师的问题。可想而知,接下去的教学几乎就成了老师唱独角戏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在哪里?下课后,我带着这个问题去执教老师那里找答案。执教老师给我看了她的教案。我发现她执教《老王》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8.
一、导入阶段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着手,设计了与学生同龄的小男孩“丁丁“这个人物形象.这样,既解决了课题中“我“的角色问题,也让这个形象陪伴于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五四”运动中究竟谁是火烧赵家楼的第一人这个问题,长期以来史学界莫衷一是。教学中如何解决这个疑问呢?我在备课时,调动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搜集相关史料求证这个难题。授课前我把学生收集的史料进行了归纳整理,在讲授到这个环节时,首先呈现给学生如下两段史料:  相似文献   

20.
对于滑轮组的组装,不少文章谈及这个问题.通过实践,我发现有些方法介绍虽然比较详细,但比较繁琐,学生不易接受.于是,我采用了下述"两步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