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管道水培试验,研究不同氮浓度营养配方对番茄结果期营养液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探讨智能温室营养液配方和调控措施。方法:试验通过智能温室施肥机施肥,在日本园试配方基础上设置3个氮水平,利用PVC管道水培,初始pH和EC分别设置为6.5和2.0。结果:在番茄结果期,不同氮水平条件下,无土栽培营养液性质有较大差异。番茄结果期营养液p H值呈升高趋势,以中氮处理升幅较小,一周内pH值升高了0.98;营养液DO值呈下降趋势,在增氧后12小时降至4mg/L以下。营养液中NO_3~--N、NH_4~+-N、可溶性磷、可溶性钾呈下降趋势,EC值可较好反映营养液养分浓度变化,与NO_3~--N、可溶性磷、可溶性钾间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结论:智能温室水培番茄结果期营养液以中氮配方较为适宜,日常管理以每天增氧2次,EC值降至初始值的2/3时更换营养液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2.
利用蚌埠市三县四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获取的41690个土壤样品的养分数据,对比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土壤养分资料,探讨了蚌埠市二十五年来土壤养分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二十五年来,蚌埠市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呈增加趋势,土壤速效钾呈降低趋势,土壤呈现出较明显的酸化特征.种植制度、肥料施用等是土壤养分演变的主要原因,合理施肥是改良土壤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实验以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植被和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表层(05cm)的含水率、p H值、盐含量等指标,来揭示植被覆盖与表层土壤盐碱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甘草生长年限的增加,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其下部土壤表层的含水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而土壤表层的盐含量和p H值正好相反,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相关分析显示,甘草植被的特征指标与表层土壤含水率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p H值、盐含量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盐含量和p H值与含水率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甘草植被对其下部土壤表层的盐含量和碱性影响显著,它的特征指标对表层土壤的含水率、盐碱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实验以甘草(Clycyrrhiza uralensis)植被和其下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土壤表层(05cm)的含水率、p H值、盐含量等指标,来揭示植被覆盖与表层土壤盐碱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随着甘草生长年限的增加,甘草植被的盖度、高度、地上生物量和其下部土壤表层的含水率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而土壤表层的盐含量和p H值正好相反,表现出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相关分析显示,甘草植被的特征指标与表层土壤含水率间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p H值、盐含量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盐含量和p H值与含水率间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甘草植被对其下部土壤表层的盐含量和碱性影响显著,它的特征指标对表层土壤的含水率、盐碱影响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研究比较不同离子注入对杉木生长差异,为离子注人技术在杉木育种上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以能量50keV,不同剂量Fe^+及Ti^+注入杉木种子,观察注入后其对杉木幼苗苗高及相对电导率影响.Fe^+及Ti^+注入对苗高长生均呈波动上升趋势,Fe^+D4剂量对苗高促进作用较强,Ti^+D3剂量对苗高促进作用较好,随着幼苗的生长,苗高增幅之差表现出下降的趋势.Fe^+及Ti^+注入处理组的电导率均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电导率在D3剂量时都上升达到最高点,分别上升了9.5%和4.8%;同剂量下Fe^+的上升幅度均大于Ti^+,对电导率的影响更娩著.Fe^+及Ti^+对幼苗的苗高具有促进作用,并随注入剂量升高促进作用有越强的趋势;Ti^+注入相比Fe^+注入,对细胞膜造成损伤程度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乙二醇(PEG6000)渗透胁迫的方法,研究了用那氏778诱导剂处理的龙麦21号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子后,小麦幼苗对渗透胁迫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处理4小时脯氨酸呈上升趋势,在12-24小时呈直线上升趋势,再过24小时保持稳定,用那氏778处理过的小麦上升较高,脯氨酸积累较多;电导率随处理时间呈递增趋势,在12-24小时质膜受损程度较大,电导率呈明显增加,相比之下,那氏处理过的增加较小,说明受损程度较小,证明那氏778诱导剂浸种后对幼苗叶片的生长增强抗旱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长期不同施肥方式对水稻土氮素分布情况的影响,在延边地区水稻田选取7个典型地块,分0~10 cm和10~20 cm采集土壤样品,测定了土壤有效氮、全氮、无机氮及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土壤氮素随层次的增加呈减少的趋势;不同施肥方式对0~10 cm水解氮、全氮、有机氮含量有显著或以上水平影响。施肥方式对10~20 cm土层中全氮含量有显著性影响。有机、无机肥配施有利于土壤有效氮的积累。施有机肥有利于全氮、有机氮的积累;土壤氮素以有机氮为主;就通径分析的直接效应而言,氨基糖态氮、酸解未知氮、非酸解氮对有效氮的影响较为显著,氨基酸态氮与有效氮呈很小负相关。氨基酸态氮是通过其他组分间接影响有效氮。就通径分析总体效应而言,非酸解氮对有效氮影响最大。促进非酸解氮、酸解未知氮的转化,增加有效氮积累是合理施肥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闽江口鳝鱼滩短叶茳芏感潮沼泽湿地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0 g NH_4NO_3m~(-2)·a~(-1))及3个梯度的氮沉降处理:N24(24 g NH_4NO_3m~(-2)·a~(-1))、N48(48g NH_4NO_3m~(-2)·a~(-1))和N96(96 g NH_4NO_3m~(-2)·a~(-1)),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CO_2、CH_4排放通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并同步观测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N24处理CO_2排放通量减少17.76%,N48处理CO_2排放通量减少14.97%,N96处理CO_2排放通量减少20.94%,各处理间CO_2排放通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N24处理CH_4排放通量下降11.52%,N48处理CH_4排放通量下降26.63%,N96处理CH_4排放通量下降16.94%,各处理间CH_4排放通量的差异性也不显著(P0.05)。鳝鱼滩感潮感潮沼泽湿地CO_2、CH_4排放通量与土壤温度均具有极显著的正线性相关关系(P0.01),与土壤EC、土壤p H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通过XRD、元素分析、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研究了CO2-3和C12H25SO-4(DS)阴离子在Mg/Al双氢氧化物层间通道中的竞争嵌入的机制.结果表明,C12H25SO-4通过合成过程中的自组装效应,可有效地插入Mg/Al双氢氧化物层间通道中,形成LDH-DS柱撑化合物.虽然CO2-3阴离子对Mg/Al双氢氧化物层板强烈的吸附力,影响C12H25SO-4进入层间通道,但是DS的空间位阻效应依然可以置换掉大部分CO2-3,而形成LDH-DS柱撑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商麦5226为材料,模拟p H值为2.0、2.5、3.0、4.0、5.0五种酸雨,研究其对小麦萌发过程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以及幼苗体内SOD、POD活性、MDA含量7个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酸度的增加,小麦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SOD活性整体呈下降趋势,而POD活性和MDA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p H值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建飞 《莆田学院学报》2007,14(2):92-96,102
对莆田市郊区蔬菜地土壤中pH值和有机质、Pb、Cd、Cr、Ni、Cu、Zn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莆田市郊区蔬菜地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地区内及地区间的差异较大,Ni、Cu平均含量以新度镇较高,Pb、Cd平均含量以镇海、拱辰办较高,Cr、Zn平均含量以黄石镇较高,各地区重金属元素受地区影响显著性排序为Zn>Cr>Cd>Pb>Cu>Ni。相关性分析表明,莆田市郊区蔬菜地土壤中部分重金属元素以及有机质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所有样本中6种重金属均没有超过GB15618-1995二级标准值,但与福建省水稻土背景值比较,均有不同程度超背景值现象,其中Cr、Cu、Ni超背景值率较高,富集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土壤细菌是土壤微生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碳变化与之密切相关,研究不同环境下土壤细菌特征对提高土壤肥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不同环境土壤细菌进行培养与分析,并研究了其土壤细菌菌落在不同温度、酸度及不同土层深度时细菌菌落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环境的土壤中,以菜地里的土壤细菌种类和数量最多,为1.0× 108cfu/g,湖边土壤的细菌数量最少,为6.67×107cfu/g.本培养实验表明,大多细菌最适合的生长环境为pH≈7,土层深度为10cm,温度30℃~40℃的条件下.所以,适宜的环境及人为施肥与耕作可以提高土壤的微生物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走向设施栽培和集约化生产的新模式,栽培作物类型也从单一的蔬菜发展到花卉、水果和中草药等多种类型。由于设施蔬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酸化、次生盐渍化等连作障碍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主要从土传病害、自毒作用、养分不均、土壤退化、人为原因等方面对设施栽培土壤连作障碍产生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分析,并从农技措施、合理施肥、科学灌溉、轮作换茬、嫁接栽培、土壤灭菌、生物修复7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修复措施,以期为农业生产中设施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盐渍土水分下渗能力及水盐动态运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盐渍化土壤水分下渗规律、水分下渗能力及水盐动态运移过程,设计了土壤剖面分层定水头供水及土壤剖面变水头供水下渗实验。测定不同层位土壤水分下渗率、含水率、孔隙水溶液电导率及土壤体电导率等参数,进行入渗条件下水盐动态运移规律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盐渍化土水分下渗规律可由积水入渗Kostiakov模型进行刻画;浅层0~40 cm土壤相对于深层40~60 cm土壤具有较强的拦截和贮存入渗水分能力;盐渍化土壤盐分变动带位于浅层0~40 cm,且20~40 cm深度的土壤盐分波动幅度较大,深层40~60 cm土壤孔隙水溶液盐分向下运移的通量与土壤体盐分对其的补充量达到动态平衡,水分下渗过程中深层土壤孔隙水盐分含量相对平稳。实验结果为盐渍土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The solid oxide fuel cell (SOFC)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as a promising source of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because of its high efficiency in converting chemical energy to electrical power. De- velopment of SOFC with operating temperature of less than 800 °C has been extensively studied. SOFC has the potential to have the cost of its materials, cell fabrication, and corrosion of its stack components dramatically reduced. Gadolinia-doped ceria with the chemical fo…  相似文献   

16.
渭北旱原不同树龄果园的土壤养分特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在不同树龄果园中的分布特征,在渭北旱原王东沟试区。选取树龄为1、5、10、15、20a果园及农田为研究样地,分层采集0-10cm、10-20cm土壤样品,采用F10wSvs仪器测定,分析得出土壤中的全氮、全磷的含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苹果种植时间增加,土壤表层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全氮含量随之降低,全磷含量随之增加。在垂直空间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下降。根据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变化特征,在平衡施肥的基础上,及时定量调控土壤养分,进而提高果园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The ecosystem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microorganism and the nutrient uptake of irrigated rice were investigated in a split-block experiment with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including control (no fertilizer application), PK, NK, NP, NPK fertilization, in the main block, and conventional rice and hybrid rice comparison, in the sub block. Average data of five treatments in five years indicated that the indigenous N supply (INS) capacity  相似文献   

18.
Effect of land use on microbial biomass-C, -N and -P in red soil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TRODUCTIONTheimportanceofmicroorganismstosoilfer tilityandsoilqualityhasbeencommonlyaccept ed (Smithetal.,1 990 ;Brookes,1 995;Da lal,1 998;Wicketal.,1 998) .Soilmicrobialbiomassasanimportantmicrobialpropertyhasbeenextensivelystudiedsinceitisthelivingco…  相似文献   

19.
采用离子色谱电导检测法测定皮革制品中Cr(Ⅳ),选用Metrohm86I型离子色谱仪,Metrosep A Supp5—150型阴离子分析柱,12.8mmol/LNa2C03+4.0mmol/LNaHC03淋洗液.在10~100μg/L范围内,Cr(Ⅳ)的浓度与色谱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C×100—2893.72×A+200.136,相关系数为0.9990,最低检测浓度为4μg/L,低、中、高三个浓度的精密度分别为1.60%、1.05%、0.65%,样品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5%、93.6%和92.3%,本方法可用于皮革中Cr(Ⅵ)的测定.  相似文献   

20.
对漯河市蔬菜种植区土壤进行了重金属Cd、Pb、Hg、As、Cr、Cu、Zn、Ni含量的调查分析,并采用单项质量指数和环境要素综合质量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重金属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漯河市3个主要露地蔬菜生产基地临颍、郾城和舞阳土壤重金属Cd、Hg、As、Pb、Cr、Cu、Zn和Ni的平均含量均低于"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规定的限值。结合重金属的单项质量指数对三地菜地土壤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舞阳有2个样品中的Cu和2个样品中的Ni质量指数大于0.7,环境质量等级为2级,属于尚清洁,处于警戒限;结合重金属的综合质量指数对三地菜地土壤的环境质量评定结果均为1级,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上属于清洁,适宜发展无公害蔬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