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0 毫秒
1.
在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中,教师改变教育观念是一个重要环节。其中,教师的学生观又是一个核心。在学生观问题上,过去我们总认为,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是不懂事、不成熟的,就是要老师“管”的。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很难成为平等的“人”,学生的人格、尊严、心灵、需要就不容易得到尊重。相形之下,新型的学生观则认为,学生虽然不成熟,但他们首先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师生之间不应该是“管”与“被管”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的、相互尊重的关系。在师生关系问题上,过去我们强调“爱”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主宰着课堂;学生老老实实,听命于教师;而在新的教学理念下,师生关系平等,教师尊重差异,崇尚个性,孩子言论自由。这是最利于学生创新的土壤。为此,教师应该摆正位置,主动把自己的地位“降”下来,把学生的地位升”上去,努力做到以下四点:1.学会尊重。作为完全意义上的人,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两个相信”“三个允许”“四个尊重”。“两个相信”即要相信学生有参与、组织活动的能力;相信学生能积极主动完成教学任务。“三个允许”即允许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允许学…  相似文献   

3.
孙威 《吉林教育》2005,(4):43-43
尊重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也是教师体现教学民主作风的体现。做为一名教师,应时刻意识到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而不能产生一种“居高临下”的心理倾向,更不能对学生任意发号施令或大声斥骂。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这一点。封建社会的一些“师道尊严”还在我们许多老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  相似文献   

4.
保罗·弗莱雷是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被誉为“拉丁美洲的杜威”。他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研究,他的关于“平等、爱、谦逊及信任”的教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理念:教师与幼儿首先是作为“人”相遇在一起的,师幼之间应是一种人格平等的关系,教师要尊重幼儿,信任、热爱幼儿,在与幼儿平等对话与交流中以智慧、情感启迪幼儿。  相似文献   

5.
说“对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指出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可见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对话 ,第一个要素是平等 ,平等交流 ,平等沟通。居高临下 ,盛气凌人 ,就无所谓对话。作为一个现代的教师 ,应该清醒地认识到 ,尽管“闻道有先后” ,能力有高低 ,但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只有树立了师生平等的意识 ,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对话的第二个要素是相互尊重。教师要尊重学生 ,学生要尊敬教师。所谓尊重学生 ,第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 ,既包…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要求,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而要实现这个变革,关键是要实现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学改革虽然一直都在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由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始终停留在“传道受业”这个传统立场上,所以在教学行为上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摆在了高高在上的领导地位,从而忽视了学生个体的思维成果,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我认为在新课标下,教师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和学生平等对话,共享、共进。教学也不再是教学生,而应是师生的交往。所谓交往,即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会话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高度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是否要固守着“师道尊严”的信条,教师在学生面前一定要扮演长者、充当权威呢?我认为要真真实实地走进新课程,教师应该从原有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把学生当成是与教师具有同样价值的人,走下神圣的讲台,抛开教师“师道尊严”的架子,带双民主的耳朵走进课堂,与学生平等地对话,作为一个平等的人来倾听学生的智慧,倾听他们独特的理解,倾听他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新课程下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俯下身子,学...  相似文献   

7.
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应该有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教师应该树立怎样的学生观呢? 一、学生是成长中的人 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应该从两个方面去理解: 第一,学生是有独主人格的人。作为人就有人格,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的人格和老师的人格是平等的。人格需要尊重和保护,作教师的往往受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容易形成盲目自尊、无视学生的人格、不容许学生有丝毫挑战的畸形心理。突出的表现是师生关系不平等,有的教师放不下架子,把本来应该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得等级森严,学生常常需要看着老师的  相似文献   

8.
一、变“主宰”为“主导”,尊重学生,教学民主尽管我们喊了几十年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可在实际工作中碰到具体问题,常常会变成一切由教师自己“主宰”。试问,如果教育教学活动不是在构建了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前提下进行,如何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达到和谐发展,又如何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呢?因此构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我们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根本。要从思想上肯定教师角色定位的转换:教师由教学中的“主宰”转向“平等中的主导”,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要尊重每个孩子存在的价值。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人格,崇尚个性”,倡导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尊重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就必须认识和承认这种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
浅谈教师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尊重”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前提 尽管在教师与家长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但两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尊卑、高低之别。因此,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特别是要尊重所谓“差生”和“不听话”孩子家长的人格。对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首先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还要客观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公正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家长的家庭教育工作,与家长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教师 ,要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 ,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力求使所教出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应努力做到 :第一 ,在教学中 ,应该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自主性参与。要把尊重与发展学生的个性品质作为教学的基本原则 ,因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 ,把教师教的过程服务于学生学的过程。首先 ,在课堂教学中普遍树立“尊重”意识 ,尊重学生的人格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 ,而是处于平等的和…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与学生在道德人格和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处在教育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应该有主动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教师为了未来而教,学生为了未来而学,师生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必须互相尊重。  相似文献   

13.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它突出强调了建立师生之间的人格平等关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老师应该确立面向全体学生,尊重理解、平等对待学生的教育理念,把尊重的话语送给每位学生,把和谐的微笑展现给每位学生,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就强调了语文学习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需要、智力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就教师教学行为的“四个转化”谈些看法。一、教师如何对待师生关系1!尊重学生。在新课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教师与学生是完全平等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商量的口气与学生交谈,如“谁想说说……“”谁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很高兴,我与某个同学的意见基本相似”等等。这些话虽然简单,但足以说明教师已经把自己视为学生中的一员。另外,教师应微笑进入课堂,教师的教学作风要民主。课堂上,教师要欢迎质疑、…  相似文献   

16.
现代师生关系新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师生关系是学校关系的基础与核心。一定意义上讲,师生关系决定了学校的教学关系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因此,建立、健全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当前教育界一项重要的任务。我们认为现代师生关系应该包括下列四种关系。一、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同教师一样,学生也有着人所具备的一切尊严和品格。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人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把学生视为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社会意义上的人,而不能只把学生视为未来的驯服的工具、恭敬顺从的奴仆或“后…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只有首先提高自身的各项素质,才能把握住对学生的影响,构建良好、互动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相濡以沫中明确自己的角色。一、师生交往在人格上平等,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没有交流和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8.
教育是为了每个生命个体能自由、理性和善良地全面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优秀的人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做到从内心深处"接纳"每一位学生。现在是以学生为本的时代,"接纳"一词反映出的是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友好的人生态度,是建立在善良与热情的基础上的优秀品质;教师要做到真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是理性的爱、闪光的爱。这种爱才是工作的出发点,是教育艺术产生的源泉;教师在接纳每一位学生、平等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同时,还必须以真诚的态度感化学生,学会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不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只要教师的内心充满爱,就能传递给学生最美的眼神、最真的爱,就能实现每个生命个体自由、理性和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学生看成一个在思想上、精神上、人格上独立的人。要从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教师是一个生命,学生也是一个生命,生命之间是平等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是生命与生命的交流与沟通;要尊重每个孩子存在的价值。现代教育倡导"尊重人格,崇尚个性",倡导教育的民主化,多元化,让每个学生的生命价值得以体现,生命的花朵得以绽放。人是有差异的,学生的基础和发展也是有差异的,尊重每个人存在的价值,就必须认识和承认这种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激动学生的是情,打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作为教师,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珍视学生的体验,实现师生的平等对话,才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真情四溢!才能让真情永驻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