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国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的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来的阶梯。在中小学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传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思想博大精深。孩子们从经典中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从而接受到实实在在的国学教育。  相似文献   

2.
<正>国学经典诗文语言精炼优雅,意蕴深刻,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的瑰宝;是学生了解民族文化传统、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重要载体;也是对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情操,陶冶爱美情趣的重要教材。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国学文明,培养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经典诵读有助于小学生体会祖国传统文化,汲取民族精神养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广泛撷取国学精华,在记  相似文献   

3.
<正>1.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国学经典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营造班级浓厚的阅读氛围,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学生的心灵中不断产生"春雨润物细无声"的作用。1.1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国学经典原文,就连有些老师读起来都会望而却步,更何况是我们七  相似文献   

4.
谭杰 《小学生》2023,(3):151-153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然要将国学经典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之中。由此,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教学改革也将更多的国学经典文学选编到语文教材之中,旨在促进学生树立起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不断丰厚学生古典文学素养。基于此,本文就国学经典诵读融入语文阅读教学、开展经典诵读活动的新路径作如下探寻。  相似文献   

5.
<正>国学经典博大精深,它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学习经典,弘扬国学,就是守住民族的灵魂,保护民族的根。如今国学经典文化越来越被社会所重视,近几年来,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许多学校都注重通过诵读国学经典,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修养,促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将诵读国学经典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呢?笔者在参与推广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中尝试了以下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  相似文献   

6.
张华 《成才之路》2012,(6):79-80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小学生中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有利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相似文献   

7.
"培养学生诵读、书写及讲解经典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教育部对于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的要求。为了落实这一要求,很多学校开展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教师从设立校本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营造书香校园方面,来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做为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之一的诗词犹如春风细雨,在诵读国学经典与古诗文过程中,能够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厚学生的人文科学底蕴,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文化修养的提高,甚至对他们将来事业所取得的成就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校于2007年前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  相似文献   

9.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的人文标志和文化灵魂.一直以来,我校高度重视国学经典诵读工作,开展了以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为补充的经典诵读活动,深刻感受到了国学独有的"蒙童养正、幼儿养性、少年养志、成人养德"的巨大教育功能. 研读经典,净化师品 "每天静心写一篇字,每周背诵一首古诗,每学期研读一本国学经典"的"三个一"活动使全体师生共同浸润在经典之中.经典文化如清冽的泉水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也涤荡着每一位教师的心灵,促进了师生修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国学经典包含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诵读这些内容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而语文是诵读国学经典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保持与时俱进,保证国学经典的有效传承。为了提高诵读国学经典教学实践效果,笔者在下文分析了其实践的意义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今社会,随着各种文化思想的涌动,不少学生淡化、漠视了我们厚重的传统文化。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注重传统文化教学。一、扩展阅读范围,诵读国学经典新课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诵读古代国学经典,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名著,极富哲理与文学精华,是古圣先贤留给子孙后代的一份珍贵财富。在义务教育阶段有目的、有组织、有步骤、有选择地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学校文化底蕴、加强学生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弘扬民族文化,培育道德人才为核心,以诵读国学经典名篇为载体,以诵读经典、主题教育、交流探讨、实践体验为主要形式,"国学经典诵读"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传统文化对我国的各方面发展影响深远,尤其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国学经典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占很大比重,如今国学经典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点。将国学经典诵读引进课堂顺应了当今时代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教育改革的内容要求。诵读国学经典可以增加我国中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我国中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团结。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进行国学经典诵读。  相似文献   

14.
《上海教育》2014,(27):36-37
国学经典诵读、传统民族文化课程、民族艺术体验教育……根据不同区县特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上海各区在中小学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学习,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学生血脉,提升学生的民族精神意识和人文修养。  相似文献   

15.
正经典诵读是培养学生高尚人格,塑造良好行为习惯,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2008年,河北省张家口市桥西区通顺街小学确定以"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为主题对学生进行国学教育,开展诵读工程。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精神,也为推进国学特色教育,提升办学品质,我们把经典诵读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相结合,把经典诵读与学生德育教育相结合,把经典诵读与培养学生特长相结合,在师生中开展了系列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正>中华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财富,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自立之基。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是传播中华文明,培养民族精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让学生从经典中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国情怀,汲取民族精神的养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让学生广泛而深入地撷取国学精华,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进一步提高文化素养、审美品位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下面我就如何进行经典诵读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培养小学生的经典诵读兴趣  相似文献   

17.
一、基本思路 以"三个代表"思想和十七大报告关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精神为指导,以文本教材为载体,以课程建设、学科渗透、环境熏陶、主题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形式为依托,以经典诵读为基本形式,以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人为目标,开展国学启蒙教育,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不断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弘扬中华美德.  相似文献   

18.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振兴国学,关系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也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我区为了能让孩子们更系统地接受国学熏陶,2009年在广泛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学校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开展"国学进课堂"实验课题研究,以"国学经典诵读"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国学立校、国学育人"的教育新模式,打造"诵读国学经典,积淀文化底蕴"的书香校园,逐步把"阅读经典"、"诵读国学"作为一门区域校本课程,科学规范地指导学生阅读,从而打造出书香桥东,促进了区域新课程改革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国学经典诵读已成为全国各地中小学研究、开展的一项常规活动,固原市中小学也相继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本文针对固原市中学国学经典诵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有所获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高中语文国学文化的渗透策略进行分析,从"鼓励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灵活应用信息技术软件,赏析国学经典作品以及开展国学趣味教学活动,提升学生学习质量"等方面加以论述,以期能够更好地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国学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