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品读语文     
4月21日晴每天,我都在品读语文。无论课内还是课外,我都能品尝到语文那美妙的滋味。课内,语文就像是一串串音符,欢快地跳动在一篇篇精美的文章里。从《荷塘月色》到《瓦尔登湖》,从《故都的秋》到《滕王阁序》,每一篇课文都让我感受到或低沉或激昂的旋律。课外,语文就像是一汪清泉,缓缓流进我的心田。从《西游记》到《水浒传》,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一部部经典著作,令我百读不厌,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2.
汪璇  肖磊 《当代学生》2015,(6):12-13
上海七年级语文教材上册收录了鲁迅先生的一篇小说《社戏》,虽则是小说且又是节选,但放在"故乡情思"这一单元里却也十分相宜。《社戏》是小说集《呐喊》里的一篇,但却并非纯粹虚构的作品,从真实的地名到似无意而又有意的名字,明显地带有一种自传色彩。它散发着浓浓的绍兴水乡的韵味,寄托了鲁迅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社戏》的结尾是这样的:"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略带惆怅与遗憾,却也有着一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九义教材《少年闰土》一文是从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节选下来的。课文写景优美.场面生动,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但我认为文中“项带银圈”中“带”字的用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出现在人教版语文几年级上册教材中。而从其节选的《少年润土》,则为多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这篇小说创作的时间离现在很久了.因此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既有当时的特色,同时也体现了鲁迅个人的风格。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是一个艰辛而又需不断探索的过程,每一篇课文都有无穷的理解和无数的教法。就拿《孔雀东南飞》这篇经典课文来说吧,笔者前前后后教授过四回,每回都有不同的感觉,而这段由“浅入深出”到“深入浅出”的过程,更是带给我无尽的思索。  相似文献   

6.
张立霞 《小学语文》2009,(10):16-18
在中国的语文课堂上讲鲁迅、读鲁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让鲁迅进人小学语文教材,是我们教材编写者的夙愿。与鲁迅相关的课文,在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主要有三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有的人》。这几篇课文是分散安排的,前两篇在教科书同一册次的不同单元,后一篇编排在另一册。在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则专门编写了“初识鲁迅”专题,除了上面提到的三篇课文外,新编入了《一面》。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教材里的文本,有不少是节选的篇目,这些篇目主要是叙事性的,如必修一至必修五有《鸿门宴》、《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边城》、《老人与海》、《林黛玉进贾府》,选修教材这类课文则更多,  相似文献   

8.
九年制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有一篇课文是《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很经典,很多老师上公开课都喜欢用它。对于这篇课文的示范课,我也听了不少于五次。可每听一次,大多是前一次的翻版。  相似文献   

9.
关于母爱的课文大概是语文教材中比较多的一类,要么是写人类的母爱,要么是写动物的母爱,要么是单纯写母爱的,要么是掺杂着写的,这样的课文几乎每一册里都有。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则是较为突出的一篇新选课文。这是一篇浓带有烈自传色彩的文章,是从散文《慈母和我的书》节选而来的。  相似文献   

10.
多年教毕业班,到下学期时,总会教到《十六年前的回忆》和《詹天佑》这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中分别有“严峻”和“竣工”这两个词。每教完一课,进行词语听写,当“竣工”一词未教时,学生写“严峻”一般不会错。可教完“竣工”后,学生听写“竣工”,总有许多人把它写成“峻工”;再写“严峻”时,又有许多人把它写成“严竣”。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一味地认为这是学生对偏旁的混淆,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11.
王宝琪 《下一代》2012,(7):33-34
你读过《爱的教育》吗?也许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谁没读过呀?小学课本里就有。”不错,小学教材里的《争吵》、《小抄写员》两篇课文就选自于这本书。《爱的教育》是流传世界各国的一部儿童名著,它和《木偶奇遇记》一起成为当年意大利最著名的两部书儿童读物。同样这部书也打动了各国的小读者和大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与爱情分不开,文学是人学,因此文学与爱情也分不开。新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作品都涉及到爱情问题。讲好这一敏感问题,对于指导中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正确把握人生航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结合《孔雀东南飞》、《阿Q正传》等几篇课文的分析谈几点粗浅体会。  相似文献   

13.
这个学期,我学到了一篇新课文,叫《北大荒的秋天》.这篇课文主要描写的是北大荒秋天丰收的美景,还用“大豆摇铃千里金”来赞美遍地金黄的九月。  相似文献   

14.
200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语文》第一册先秦散文单元,编选了《战国策·赵策》中的《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这是中学语文教材中一篇比较传统的课文。  相似文献   

15.
《故乡》这篇课文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是鲁迅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学习鲁迅的文章是中学语文教学绕不过的槛。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鉴赏分析。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笔者优化了本节的设计。  相似文献   

16.
《故乡》这篇课文是中学语文课本里的传统篇目,是鲁迅短篇小说中的名篇.学习鲁迅的文章是中学语文教学绕不过的槛.因此,教学这篇课文时首先要求学生进一步掌握小说的相关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简单的鉴赏分析.基于这样的出发点,笔者优化了本节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钟武伟 《湖南教育》2009,(10):45-45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初中教材中原有的“红色经典”课文如《纪念白求恩》《白杨礼赞》《七根火柴》《分马》《老山界》《菜园小记》《挺进报》《生命的意义》等都已被删去。高中必修教材中居然没有一篇革命历史题材的课文,原有的“红色经典”课文如《风景谈》《荷花淀》《改造我们的学习》《挥手之间》《小二黑结婚》《与妻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等也都被删去。在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课外阅读的书目中仅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部外国的“红色经典”,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阅读的书目中居然没有一部“红色经典”。  相似文献   

18.
《将相和》是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的题材是写人的,详细具体的叙述了战国时期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由失和到言和的事,突出地表现了蔺相如勇敢机智、顾全大局、注重团结的品质,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认错的精神,说明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和加强团结。从教材特点和读写训练的任务考虑,教学这篇课文要教给学生“抓住人物特点”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是按专题分组进行编写的,即将主题相同的几篇课文进行组合,比如五年级下册“走进西部”这组课文里,选择了《草原》《丝绸之路》《白杨》《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四篇有代表性的课文,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祖国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相似文献   

20.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小说《故乡》,凡读过这篇课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人,一定对那位在西瓜地里拿着钢叉刺猹的少年英雄留有深刻印象吧。“‘闰土’虽是一个典型人物,但所取材,不少来自一个真实的‘闰土’。”(周作人《鲁迅与“闰土”》)这个真实的“闰土”就是鲁迅少年时代的好友章闰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