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城市功能的变化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影响着文体的转换。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唐宋文学是一个转型时期,从城市功能来说,从政治化的内涵转向世俗性内涵;从文体角度来说,从诗转向了词。而南宋词的雅化则促使更为多元斑斓的城市生活、更为多样的城市功能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文体形式,并最终促成了新的文体转换。  相似文献   

2.
“委曲”本是“唐世缙绅家以上达下”的一种家书或私人文书,随着唐后期藩镇体制的形成和节度使对部下私人隶属关系的加强,这种文体被扩展到藩镇衙署甚至中央机关,成为“长官对下属、主帅对将佐的手书喻示”的一种称呼,在许多场合充当了公文的角色,具备了一定的公文色彩。到宋代,随着官场中私人隶属关系的淡化和缙绅家仆隶与郎主人身依附关系的削弱,“委曲”这种文体相继在官场和缙绅家中消失。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城市功能的变化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影响着文体的转换.在这一演进过程中,唐宋文学是一个转型时期,从城市功能来说,从政治化的内涵转向世俗性内涵;从文体角度来说,从诗转向了词.而南宋词的雅化则促使更为多元斑斓的城市生活、更为多样的城市功能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文体形式,并最终促成了新的文体转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公文发展的由散入骈为线索 ,具体分析了文体骈化、尤其是魏晋六朝时期的骈文对公文的巨大影响和唐宋时期对公文的成功改造 ,总结了历代公文在骈散问题上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5.
汉朝至隋朝,官员每五日放假一日,谓"休沐",意即沐浴和休息.唐宋时期实行"旬假"制度,即一旬(10天)休息一日.  相似文献   

6.
"新华体"作为一种由新华通讯社所创立,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形成和不断改革发展的、符合国家通讯社传播特点的主流新闻文体,对中国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11):7-11
新闻述评在文体划分上存在两大逻辑,一曰发展,一曰归属。从发展逻辑看,其与近代"述评"文体,以及唐宋明清的"述"、"评"文体关联较大,且与民国初期文体类分崭新化背景下出现的记叙文文体存在类属关系。从归属逻辑看,以其为界,上承新闻报道,中承分析性报道,下启述评性消息和述评性通讯等多种按照不同依据类分的文章体裁类型。两大逻辑各自成线,构筑了新闻述评在中国文体史上的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8.
茶: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种商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种商品足以影响社会经济与历史进程,这是为数不多的.从商品经济史的角度而言,唐宋的茶,与汉以前的铁、明清时期的棉,构成两千年来足以影响中国社会经济进程与特征的三大商品之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茶是中国历史上一项极为重要的物产,对传统社会经济与文化产生了至今仍然可以感受到的深远影响,而茶叶的异军突起及其影响的全面渗透就在唐宋时期.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安徽省图书馆"文革"时期开放社科人文类图书的两份指导性目录为基本材料,结合当时社会的特殊背景,对这两份材料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揭示了当时图书馆在开放有一定"政治问题"的图书时的"技术处理"方法.并通过进一步综述历史上这种文化现象,分析了图书文献"技术处理"产生的社会根源及社会性质,尝试给出图书文献"技术处理"广义和狭义上的定义.  相似文献   

10.
铭文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文体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铭箴>篇对铭文的定义通行版本为"故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而唐写本、<太平御览>和<玉海>之引文,及元、明的一些刻本此一句的文字颇有异文,这直接关系到刘氏对铭文的看法.本文从<铭勘篇"原始以表末""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三个部分分析刘氏所论述的铭文均包含"褒赞"和"鉴戒"两个功能.因此刘勰对铭文的定义亦应如是,即"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责乎盛德".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中国有着近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出现文化历史断层的国度。170万年前就开始有人类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从最早时期的简单语言到结绳记事再到殷商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以现在看似简单的方式,完成了智慧的原始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