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祥熙与蒋介石、宋子文和陈果夫、陈立夫被称为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四大家族。孔祥熙与我国新闻事业也有直接的关系。早在抗战以前,他就是当时著名的《时事新报》、《大陆报》(英文)、《大晚报》和《申时电讯社》(简称四社)的后台老板。当时孔祥熙曾想把中文、英文的日报、晚报和通讯社组成一个新闻事业的垄断集团,来掌握舆论界。抗战爆发以后,《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先后停刊,《申时电讯社》也关了门。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后,经孔祥熙多方设法,《时事新报》还是复刊了,设社址于牛角沱附近,先后委任崔唯吾和张万里负责主持。  相似文献   

2.
我真正从事新闻工作,始于1936年1月在上海《申报》担任《申报周刊》编辑的时候。当时的《申报》是由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出资办的一家著名报纸,社会影响颇大。《申报周刊》是《申报》的一个附属刊物,由俞颂华先生主编,开始是月刊,1936年初改为周刊出版,每期随报附送,不另收费,所以发行量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3.
由本刊和中国企业报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企业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企业报论文选登》优秀论文评选,经专家评定,近日揭晓。郑全庭的《小报要办出大气势》获一等奖;张作武的《改变“四多、四少、四差”提高  相似文献   

4.
由本刊和中国企业报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企业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企业报论文选登》优秀论文评选,经专家评定,近日揭晓。郑全庭的《小报要办出大气势》获一等奖;张作武的《改变“四多、四少、四差”提高  相似文献   

5.
范长江同志(1909年—1970年)是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他的丰富的采访经验,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宝贵财富。范长江原是一个穷学生。30年代初期,他在北平求学时,为了维持生活,开始向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和天津《益世报》投稿。1934年初,《晨报》聘请他为特约通讯员,他的卓越才华开始显露出来。不久,天津《大公报》聘请他为固定撰稿人,专门撰写文化教育方面的新闻。但范长  相似文献   

6.
张玮  范瑞 《历史档案》2007,(1):108-114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对日"和""战""守"问题一时成为中国朝野乃至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心问题,而报纸作为当时舆论界最重要的载体立即对之作出回应并就此发表自己的主张与看法.是时,中国享有盛誉的南北两大舆论媒体天津《大公报》与上海《申报》表现尤甚,两报对事变的反应几乎主导了中国整个舆论界乃至社会界.不过,两报虽同属民族资产阶级性质的爱国报纸,而在中日和战问题上之主张与看法却不尽相同.因此,本文选取能够集中反映两报思想主张和政治倾向的时论或社论进行考察与比较.  相似文献   

7.
填 补我国新闻史研究缺口的《中国企业报发展史》已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著名新闻史学家方汉奇为该书作了序。《中国企业报发展史》全面系统地反映了1906年到党的十五大召开之前近一百年中国企业报纸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轨迹 ,总结了我国企业报工作的经验和教训 ,并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报作了个案研究 ,是一部资料可靠、内容丰富的新闻史专著 ,值得新闻史研究者、企业报工作者一读。该书作者范垦程长期在特大型企业从事企业报工作 ,他以勤奋和执著的精神 ,从收集大量第一手材料入手 ,历时6年 ,终于完成这部专著。(购书处 :上海石化新闻…  相似文献   

8.
成舍我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民间报人,一生从事新闻事业,先后创办北平《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南京《民生报》,上海《立报》,重庆《世界日报》,香港《立报》,台湾《立报》等多家民营独立报纸,以及北平、桂林、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报刊实践家和新闻教育家。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企业报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企业报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报》承办的《全国首届企业报展览》,3月18日在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大厅拉开帷幕。这是对中国企业报队伍的一次检阅,也是企业报工作交流经验的一次盛会。目前,全国企业报已有1000多家,是我国新闻战线一支重要的方面军。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  相似文献   

10.
《传媒》2003,(12)
北京 停办《北京物价》、《北京工作》、《北京消防》、《安全技术防范》、《金盾》、《北京财会》、《北京税务》、《北京工商》、《北京地方税务公报》、《北京质量与市场》10种期刊。 《宣传手册》、《诤友》、《是与非》、《北京支部生活》、《中国大学生》5种期刊合并为1种后划转。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实行免费赠阅。天津 停办《天津渤海报》、《家庭报》、《滨海时报》等3种报纸。 停办《天津财税》、《天津消防》、《人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企业报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企业报研究会主办,《中国企业报》承办的《全国首届企业报展览》,3月18日在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大厅拉开帷幕。这是对中国企业报队伍的一次检阅,也是企业报工作交流经验的一次盛会。目前,全国企业报已有1000多家,是我国新闻战线一支重要的方面军。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  相似文献   

12.
近代时期法国天主教耶稣会在天津创办了两家文化教育机构,一为北疆博物院,是文化机构;一为天津工商学院,是教育机构。两者之间互有联系,但又互有区别。根据当时天主教在天津创办的《益世报》以及近代最具影响力的《申报》报道的具体情况,可以认为二者作为独立机构单独发展,却互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们天津自行车厂的《飞鸽报》已经创办了22年,在工厂这个小社会,《飞鸽报》反映其全貌,记录其发展,在配合企业中心工作,促进生产发展的同时,特别注重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受到职工们的欢迎。1973年,飞鸽自行车年产量还不到80万辆,当时的情形是群众盼着买飞鸽,而企业生产力不足,市场供求矛盾尖锐。这时厂领导向全体职工提出了“突破百万飞鸽车”的要求。面对发展生产的重大任务,《飞鸽报》也卯足了劲儿。记者们深入车间,及时报道工人们大搞技术革新,提高产量的新闻和信息,及时反映各部门的生产进度情况,发现并报道了车架车间“铁人”和金工车间“三姐妹”等先进人物典型。接  相似文献   

14.
正戊戌变法时期,天津是维新派在北方开展报刊活动的又一个重要据点。严复等创办的天津《国闻报》,与上海《时务报》桴鼓相应,分执南北舆论界牛耳。它不仅是天津地区中国人创办的最早报纸,同时也是维新派在华北地区出版的唯一报纸和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张日报。【富有特色的《国闻报》】《国闻报》是在上海《时务报》创刊后的第2年,即1897年10月26日(光绪二十三年十月初一日)创刊的。社址设在天津租界紫竹林海大道,由严复与王修植(菀生)、夏曾佑(穗卿)、杭辛斋(慎  相似文献   

15.
1956年5月1日,迎着人民共和国冉冉升起的朝阳,《廊坊日报》前身——天津地委机关报《渤海报》在杨柳青镇正式创刊;1958年6月,天津专区与沧州专区合并,《渤海报》更名为《渤海日报》;1962年10月,天津地委决定将《渤海日报》更名为《天津农民报》;1974年1月1日,天津地区易名为廊坊地区,《天津农民报》正式更名为《廊坊日报》。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报动态     
《金泰文化》总第162期报道:1998年底之前由金泰集团《金泰文化》倡导主办的济南地区企业报联谊会在集团总部隆重举行。来自18家著名企业和大型企业内部报刊的30余名编辑人员应邀座谈。集团刘黎明董事长、董济明副总裁、副书记总裁助理高志文、党办主任孙葆元、团委书记王剑以及《金泰文化》的编辑参加了联谊会。孙主任在欢迎词中阐述了企业报是企业文化的载体,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把企业报办得更加丰富多彩,金泰集团召开了此次济南地区著名企业报编辑人员的联谊活动。希望通过座谈和交流,发挥企业报在各企业间的桥梁作用,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和企业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一、旧时报纸的副刊人们通常把报纸叫做新闻纸,凡读 “ ”报,也总是先浏览要闻。可也有这样的人,拿到报纸, 只是瞟两眼新闻就直接往后翻,一直翻到他平时感兴趣的副刊才停下来,开始津津有味地阅读。报纸的副刊是否和“正刊”同时诞生,未加考证,不敢妄言。但报纸的副刊和“正刊”同样声名远播、影响久远的则不乏其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报界以四大副刊最为著名。它们是:北京晨报副刊、京 《 》《报副刊》,天津的民国日报·觉悟,上海 《 》的《时事新报·学灯。仅以晨报副刊为 》 《 》例,即可看出当时副刊…  相似文献   

18.
企业报动态     
高产高效的生产情况及为之拼搏的职工,历来是企业报报道的主题和热点,而亏损企业的报纸往往觉得无稿可写。天津拖拉机制造厂主办的企业报《天津铁牛报》在厂党委和行政的直接领导下,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分析形势,积极引导,得到厂领导和基层职工的好评。近两年,以生产大中型拖拉机为主兼产汽车的大型农机企业天津拖拉机制造  相似文献   

19.
产业报的萌芽是旧中国屈指可数的商业报。1902年,天津出版了第一张反映经济活动的《商务日报》,后来,浙江又创办了《浙江工商报》,上海出版了《商报》。抗日战争时期,西安创办了《工商日报》。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5月1日,《人民铁道报》以有别于旧时代商业报的崭新面貌与读者见面。50年代,《人民邮电报》、《人民商业报》、《冶金报》、《国际经贸消息报》相继问世。但这几家报纸在其后的历次政治运动中先后中途停办,以后又陆续复刊。粉碎“四人帮”后,最早创办的产业报是  相似文献   

20.
冯帆 《青年记者》2012,(11):75-76
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日本不断在中国挑起各种事端.特别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其吞并中国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此时,天津《益世报》公开抨击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主张对日的全盘抵抗,成为当时报业爱国主义宣传的核心阵地.① 为此,《益世报》曾在报纸上发出呼吁:广大国民的职责,就在进行必要的组织,准备接受我们的总动员令.②在上世纪30年代,《益世报》副刊成为报纸整体抗日宣传的一个重要平台.在这一时期近30个副刊中,最能体现抗日思想的就是《防卫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